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化学   60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胡祖韶  秦启宗 《化学学报》1984,42(8):753-758
本文以多晶铂-10%铑丝为催化剂,研究了氨催化氧化生成氧化亚氮的反应动力学.在静态反应体系中,采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连续监测反应过程中NH_3和N_2O的压力变化,测得仅生成N_2O(无NO或N_2)的热丝温度范围为250~350℃.在NH_3和O_2混合气体总压力为20~300 Torr范围内,测得反应速率对NH_3分压呈一级,对O_2分压呈半级关系.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v=k_(app)P_(NH_3)·P_(O_2)~(1/2).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氨催化氧化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求得表观活化能为25kcal/mol.用Eley-Rideal机理对该催化反应进行了解释,认为控制反应速率的主要一步可能是气相中氨分子与化学吸附在表面上的氧原子间的反应.  相似文献   
62.
63.
杜鸿善  秦启宗 《化学学报》1981,39(6):521-528
本文研究了以甲基瞵酸二异戊酯(DAMP)为固定相,不同浓度的硝酸、盐酸、高氯酸和硝酸钠溶液为展开剂的纸上反相分配色谱法,测定了铀、钍和一些放射性核素的Rf值.根据所测的Rf值,选择适当的展开剂,能满意地分离U-Th,90Sr-90Y,95Zr-95Nb,210Pb-210Bi-210Po以及铀、钍和其它一些放射性核素混合物.同时还注意到某些金属离子的层析行为在常量和痕量之间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64.
秦启宗  王高栋 《化学学报》1982,40(8):747-751
溶剂萃取中采用混合萃取剂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已获得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以螯合萃取剂与中性萃取剂组成的协同萃取体系,更引起人们的重视.Cvjeticanin将纸上反相分配色谱用于协萃效应的研究.选用螯合萃取剂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与中性磷类萃取剂磷酸三丁酯(TBP)、三辛基氧化膦(TOPO)或磷酸三辛酯(TOP)组成的混合萃取剂作固定相,研究了对铀、钍和稀土元素的协萃效应,并探讨了有关的协萃机理.  相似文献   
65.
采用上升单液滴法研完了二-(2-乙基己基)磷酸-环己烷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铀(Ⅳ)的动力学。测定了不同萃取条件对萃取速率的影响,提出了速率方程,并对萃取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6.
The kinetics of the oxtraction of U(IV) chloride in the TOPO-HCl system has been studied using the single drop technique, The effects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U(IV, TOPO and HCl on the extraction rate for U(IV) have been examined. The extraction rate measured were found to be of first order with respect to (U(IV)) and (TOPO) (0). Moreover, the rate varied with (HCl)^3^/^2 between 2-7M hydrochloric acid. The extraction rate equation can be written as R=K(U(IV))(TOPO)(0) The rate constant K was evaluated to be 3.7X10^-^5 at 3M HCl and 15`C. The extraction rate wa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was found to be 10.8 kcal/mol between 15 to 45`C.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ate-controlling step may be the chemical reaction of UCl4 with TOPO at the interfac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facial complex UCL4.TOPO.  相似文献   
67.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氧气氛中制备了Ga2O3薄膜。X射线衍射表明薄膜属于β单斜晶系,薄膜的颗粒在纳米量级;原子力显微镜显示随着氧气压强的增加,薄膜颗粒增大。测定了薄膜的光致发光,发现沉积时氧气压强的增加可以提高 纯Ga2O3薄膜的发光强度,且峰位红移。Ga2O3靶物质中掺杂少量的CeO2后所得到的薄膜,其发光强度可以明显地增加。此外,还利用发光光谱技术研究了由激光 烧蚀所产生的羽状物中Ga原子或离子的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68.
激光烧蚀CuCl~2或CuCl靶的产物与O~1或N~2共同沉积在11K的Ar基质中,在1175.0cm^-^1(O~2/Ar)和2296.3cm^-^1(N~2/Al)处观察到了新的红外吸收。通过同位素取代实验以及量子化学计算,可将1175.0cm^-^1归属为ClCu(η^2-O~2)的O-O伸缩振动,而将2296.3cm^-^1归属为ClCuNn的N-N伸缩振动。ClCu(η^2-O~2)和ClCuNN这两种新型配合物的确证,为进一步研究含O~2,N~2的过渡金属配合物提供了一种模型分子。  相似文献   
69.
用发光光谱法研究了355nm脉冲激光在真空和O~2气氛中烧蚀La~2O~3产生的等离子体的组成和形成过程。对等离子体中La^+离子和LaO的空间和时间分辨发光光谱分析表明,在O~2气氛中LaO有两个生成通道:一是在靶附近的等离子体内直接生成的,另一是由La,La^+与O^2发生氧化反应而生成的。测定了激光能量密度,离靶表面的距离和O~2压力对产物发光的延迟时间和发光强度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激光烧蚀La~2O~3诱导产生等离子体的形成和演化机理。  相似文献   
70.
采用空间和时间分辨的四极质谱法研究了355nm脉冲激光烧蚀高Tc超导体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