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5篇
化学   81篇
物理学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71.
TiO2纳米粒子膜的制备、表面态性质和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用TiCl4水解法制备了TiO2纳米粒子膜催化剂.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表面光电压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EFISPS)测定了催化剂表面的微结构及能级结构.对催化剂进行了光催化降解苯酚实验,测定了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制备的TiO2膜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较高,其结果接近于P25.用能带理论解释了TiO2纳米粒子膜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差异,分析了膜厚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不同制备因素对超细纳米氧化铝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不同条件下制备出16个不同超细氧化铝样品,在相同仪器条件下利用XRD进行物相分析,研究了分散介质,处理方法,温度及烧结时间等对超细纳米氧化铝晶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分散剂(OPT)处理制得的S型超细氧化铝转晶温度较高,而不用(OPT)处理的C型超细氧化铝在低温就可转变,转晶温度差约200℃,同时,烧结温度越高,恒温时间越长,超细氧化铝向稳定晶形转变,晶体成份增加,相反,温度低,恒温时间短时,  相似文献   
73.
聚合物微球的自组装与微图形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合物微球的自组装与微图形材料  相似文献   
74.
超细纳米TiO2/Al2O3复合体的制备及其组成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出纳米尺寸的TiO2/Al2O3复合体,并用XRD、XPS和IR等手段研究了复合体的结构组成及TiO2和Al2O2的分布状态,进一步探讨了机械研磨法制备TiO2/Al2O3复合体等因素对其组成的影响。XRD分析表明,在〔Al^+3〕:〔Ti^+3〕=1:1(或0.5)情况下,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Al2O3复合体,其TiO2主要分布在Al2O3的表面层,在含T  相似文献   
75.
CdS敏化对TiO2纳米薄膜电极光生电荷转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1991年Gratzel等[1]以敏化的TiO2纳米薄膜电极组成的液体结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PEC),其光电转换效率(IPCE)达到10%. 最近,选用固态电解质使这种PEC的IPCE达到33%[2].于是用有机染料[3,4]及窄带隙半导体纳米微粒[5]敏化的电极受到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6.
TbP5O14的光谱与能级的精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稀土过磷酸盐TbP5O14的精细荧光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并据此解析出了5D47FJ的Stark能级结构。  相似文献   
77.
以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利用微波辐射加热方法制备了水溶性的Cu掺杂的ZnS纳米晶.通过改变微波条件,可以在460~572nm之间实现对ZnS∶Cu纳米晶发射峰位的连续调控.通过XRD、UV-Vis、荧光及荧光衰减对ZnS∶Cu纳米晶的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详细探索,并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8.
以Mg(NO3)2、Ca(NO3)2、Eu(NO3)3、Bi(NO3)3、LiNO3和Si(OC2H5)4为反应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比较低的温度下,首次合成0.701moIMgO-0.175molCaO-1.25moISiO2∶0.06molEu(3+),0.002moIBi(3+)(加入Li+作为电荷补偿剂)发光体。得到了最佳合成条件。研究了由溶胶向凝胶转变和凝胶向发光晶体的转变过程。探讨了发光体在不同激发波长激发下的发光特性以及在激活剂、敏化剂不同掺杂量下的发光行为。讨论了在(Mg(a)O-SiO2基质中Bi(3+)对Eu(3+)的能量传递和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79.
十六烷基胺稳定的CdSe纳米晶体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dO通过高温化学方法制备了具有高发光特性的CdSe胶体纳米晶.通过改变配体十六烷基胺在反应体系中的含量,合成了3种不同粒径的CdSe纳米晶.利用TEM、XRD和光谱等手段对合成出来的CdSe纳米晶的形貌结构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十六烷基胺在反应体系中量的增多,CdSe纳米晶的粒径增大.通过调整十六烷基胺在反应体系中的量可以方便地控制纳米晶的尺寸.  相似文献   
80.
采用1,3-丁二醇低热结晶法制备了ZrO2∶Er3+,Yb3+纳米晶.常温下,用980nm的红外激光激发可以观察到很强的ZrO2∶Er3+,Yb3+纳米晶红光发射,用荧光光谱仪记录了该上转换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RD)结果表明,ZrO2∶Er3+,Yb3+纳米晶属于立方晶系.研究了纳米晶的上转换发光机理,根据晶体场理论对Er3+的2个上转换能级进行了Stark分裂计算,对2个能级之间的谱线进行了归属,进一步证实了980nm激发Er3+离子的上转换经历两个过程:一是连续吸收2个980nm光子的过程,二是吸收980nm光子,电子转移到亚稳态能级后,再吸收980nm光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