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化学   88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7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9 毫秒
21.
借助聚吡咯(PPy)的调控,采用脉冲电沉积法在生物医用金属钛表面制备出均匀的纳米HA/PPy/Ag抗菌复合涂层.考察了电解液中Py浓度、Ag~+浓度、钙磷盐浓度等对复合涂层的形貌及成分的影响.探讨了PPy聚合过程形成球形HA-NPs和Ag-NPs的形成机理,并对复合涂层的生物活性、生理稳定性及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解液中Py浓度的高低影响涂层的形貌,Py浓度为0.03 mol/L时有利于复合涂层的沉积.电解液中Ag~+浓度影响涂层的形貌、结晶,电解液中Ag~+浓度为0.3 mmol/L左右比较适合.电解液中Ca~(2+)浓度影响涂层的形貌及结晶,其浓度过高颗粒尺寸增大,Ca~(2+)浓度为5.0 mmol/L左右较适合.复合涂层能够诱导磷灰石的生成,使其沿着(002)晶面出现择优生长,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PPy的加入大大降低了复合涂层中Ca~(2+)和Ag~+的释放速度,提高了复合涂层的生理稳定性.抗菌检测表明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22.
软X射线辐照引起的InP表面电子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X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光电子能谱(UPS)研究了软X射线辐照InP所产生的表面电子态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软X射线的照射,对In原子影响不大,而对P原子影响很大.分析了InP的辐照效应机理,解释了产生上述影响的原因.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3.
用户撤销是属性基加密中的一个主要环节,但现有的用户撤销方案都采用重新加密和更新密钥来实施用户撤销,导致方案安全性差或计算量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间限制的用户撤销密文策略属性基加密方案.方案中对每个用户指定一个访问数据的有效期,一旦有效期到期,用户就无法访问数据,从而实现用户的定时撤销.为了防止有效期的篡改或伪造,使用了短签名方法,从而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并且有效地降低整个算法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24.
维药是祖国医药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维药现代化,即利用现代技术研究维药的有效成分,是维药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必经之路。本文建立了维药蜀葵花中有效成分芦丁、槲皮素和山柰酚的选择性提取方法,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这3种有效成分的分析条件。采用HC-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和甲醇-0.4%磷酸(50:50, v/v)流动相,在柱温30 ℃和流速1.00 mL/min的条件下实现了3种物质之间以及和干扰物之间的基线分离。维药蜀葵花中芦丁、槲皮素及山柰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5~150 μg/mL (r=0.9998), 12.5~125 μg/mL (r=0.9999)及12.5~125 μg/mL (r=0.9988),加标回收率(n=5)分别为100.3%(RSD=1.1%)、97.60%(RSD=0.47%)、97.75%(RSD=0.71%)。该方法实现了同时测定维药蜀葵花中芦丁、槲皮素及山柰酚,为其他黄酮类物质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维药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We have measured the synchrotron radiation photoelectron spectra of monolayer C60on Ag(100), By calculating the intensity ratios between the LUMO bands and the two deeper bands (HOMO and HOMO- 1), we estimate the amount of the charges transferred from Ag(100) to C60 within the range of 1 e to 1.8 e. The results dismay the expectation of surface superconductivity and afford a good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ies of the monolayer C60/Ag(100) system.  相似文献   
26.
文中我们在非对易量子力学(NCQM)的框架下讨论了克莱恩-高登朗道问题.分别在非对易空间(NCS)和非对易相空间(NCPS)中给出了海森伯代数和克莱恩-高登朗道能级.  相似文献   
27.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细胞内4种吡啶核苷酸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以及它们的还原态(NADH和NADPH))的方法.样品经甲醇低温快速提取后,在新型混合模式Atlantis PREMIER BEH C18 AX色谱柱上分离,10 mmol/L甲酸铵...  相似文献   
28.
色谱指纹图谱法在中草药产地鉴别或中成药鉴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色谱峰强度和位置易受目标物提取和分离条件的影响,发展更加准确的指纹图谱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色谱峰中某一个常见组分(芦丁)作为内标,分析其他组分的相对含量,以相对含量作为指纹图谱信息,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以精确给出产地的相似度。以牛舌草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指纹峰为例,以其中芦丁的组分峰作为基准峰,其他指纹峰以芦丁为参照,计算每个指纹峰以芦丁计的含量,建立了牛舌草的指纹图谱。将获得的相对含量指纹图谱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实现了不同产地牛舌草的区分。该方法建立了牛舌草多指标成分的相对定量与鉴别方法,既节省资源,又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其他中药或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9.
以8种有机工质(R134a.,R22,R32,R227ea,R143a,R218,RC318,R152a)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的单位净输出功、循环效率、循环功比、膨胀机入口体积流量等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以R152a和R134a为工质的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具有较高的单位净输出功和循环效率,以及较小的体积流量。而采用回热循环可进一步有效提高循环效率。  相似文献   
30.
贵金属纳米颗粒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Au-Ag合金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光热性能以及潜在的抗癌功效而得到普遍研究。在众多应用中的特性与其粒径和浓度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常用的电子显微镜观察法和动态光散射法不能同时获得粒径和浓度信息,因此采取有效手段测量颗粒粒径和浓度信息至关重要。基于光谱消光法,利用非负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解决反演问题,并根据Mie理论计算消光矩阵。针对噪声问题,采取两种情况研究多分散Au-Ag合金纳米球粒径分布与浓度的反演问题。未添加噪声情况下,颗粒系Ⅰ的反演相对误差小于颗粒系Ⅱ,在波长范围300~500 nm之间的反演相对误差最小,对应平均粒径、粒径标准差和颗粒数浓度的反演相对误差分别为0%,-0.03%和0%。添加随机噪声情况下,将0.5%和1.0%的随机噪声添加进颗粒系Ⅰ中的消光谱,经过数据比较发现在波长范围200~600 nm之间的反演相对误差最小。当添加0.5%的随机噪声时,粒径分布、粒径标准差和颗粒数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9.76~80.15 nm, 5.60~6.61 nm和0.995 8×1010~1.005 9×1010个·cm-3;当添加1.0%的随机噪声时,粒径分布、粒径标准差和颗粒数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8.87~80.27 nm, 5.36~9.00 nm和0.992 4×1010~1.027 7×1010个·cm-3。反演结果随着随机噪声的增大,变化范围也明显增大即反演相对误差增大,并且每次添加相同随机噪声后的反演结果不同。为了减少随机噪声导致的不稳定性,对100次反演结果进行平均得到平均粒径、粒径标准差和颗粒数浓度。当随机噪声从0.5%增大至1.0%时,其反演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增大,但是反演得到的粒径分布、粒径标准差和颗粒数浓度相对误差均小于6%,这说明通过反演算法得到的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光谱消光法为反演多分散Au-Ag合金纳米球粒径分布与浓度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表征手段,也对研究非球形纳米颗粒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