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化学   29篇
物理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多疏水链阳离子二聚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涛  游毅 《合成化学》2005,13(5):480-482
长链胺与溴代烷通过烷基化反应,生成双长链叔胺,再将其与a,w-二溴代烷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出一系列双长链季铵盐型二聚表面活性剂,其结构经1^H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2.
C12-s-C12•2Br和己醇混合水溶液的胶团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己醇的加入使C12-s-C12•2Br(s=3,4,6)的临界胶团浓度cmc降低,s越大其影响也越显著.己醇参与组成了混合胶团,当添加的己醇量相同时,它在混合胶团中的摩尔分数几乎一样.混合胶团表面反离子解离度随己醇浓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郑玉婴  赵剑曦  郑欧  游毅  邱羽 《化学学报》2001,59(5):690-695
测定了C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m-----s-----C~m·2Br(m=8,10,12,;s=2,6及m=12;s=3,4)水溶液的电导,从电导(k)~表面活性剂浓度(c)曲线的转折点可求得临界胶团浓度cmc.实验发现,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化倾向明显强于其“单体分子”)即单离子头基单烷烃链表面活性剂)。根据质量作用模型计算了胶经过程的吉布氏能、焓和熵的改变。结果表明Gemini表面活性剂聚集机理和其对应的“单体分子”类似,主要来自熵驱动。所有的焓/熵补偿图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补偿直线在γ轴的截距随s减小而变小,这意味着具有较小s的Gemini表面活性剂倾向于生成稳定的胶团。  相似文献   
14.
在4,4’-联吡啶的两端引入芳香羧酸合成得到一种两性离子型紫精衍生物配体-二氯化-1,1’-二(4-羧基-苯亚甲基)-4,4’-联吡啶(H2 BpybcCl2),作为一种多功能配体,紫精羧酸既具有紫精特殊的功能团,又含有羧基配位基团,因此逐渐成为构建金属-有机框架的一种理想配体。紫精羧酸与硫氰化铜形成的配位聚合物还未见报道。采用溶液扩散法将 H2 BpybcCl2配体与Cu2+离子和SCN -离子组装得到一个新颖紫精羧酸铜的配合物:[Cu(SCN)2(Bpybc)](Ⅰ),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RD、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热重(TGA)分析、液态荧光光谱、UV-Vis DRS光谱等手段对其结构及光谱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单晶结构分析显示化合物Ⅰ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体数据为:a=19.508(4)?,b=9.474(2)?,c=16.963(3)?,α=90°,β=124.92(3)°,γ=90°。在化合物Ⅰ的结构中,两个SCN -离子与Cu2+离子配位组成结构单元[Cu (SCN)2],梯形的配体Bpybc桥连结构单元[Cu(SCN)2]沿着[203]方向形成一维“之”字链。这些链之间通过吡啶环和苯环的π—π作用堆积,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网络。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出现Bpybc配体π—π*跃迁吸收峰和Cu2+离子 d→ d跃迁吸收峰。液态荧光光谱测试显示化合物Ⅰ水溶液在360 nm光激发下,在533 nm处出现了强的蓝色荧光,该发射带是由紫精羧酸配体分子内电荷转移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游毅  姜蓉  凌婷婷  赵剑曦 《中国化学》2009,27(3):469-471
为了理解gemini表面活性剂柔性烷基联接链在自组织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我们合成了三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烷基-a,w-二(二-十二烷基甲基溴化铵)(记为2C12-s-2C12×2Br (s=3, 6, 8))。2C12-s-2C12×2Br在水表面构成铺展膜后,由于每个分子带有4根烷烃链,它们形成了稠密的烷烃尾链层。增强的烷烃尾链与联接链间的疏水相互作用促使联接链弯曲朝向空气一端,可发生弯曲的联接链长度要小于吸附在水溶液表面上的gemini表面活性剂C12-s-C12×2Br,后者每个分子只有2根烷烃链。由此可见,增强的烷烃尾链与联接链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联接链的弯曲。  相似文献   
16.
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经偶氮,Williamson醚化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一种疏水基中间含偶氮苯基团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福建省首届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有机化学实验的命题思路、试题及评分规则,并对实验成绩及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含对苯氧基联接链的羧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其胶团化特性.结果表明,该羧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很低的cmc值,给出了cmc-T(温度)以及lncmc-(m+1)(烷烃链长)的回归方程.计算了胶团化的热力学函数变化,证实胶团化过程来自熵驱动,并表现出焓/熵补偿现象,在所考察的系列中,以(m+1)=11的胶团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19.
杨连枝  游毅 《合成化学》2005,13(5):494-495,503
利用α-溴代月桂酸甲酯与二酚通过Williamson醚化得到二酯,再经皂化得羧酸盐二聚表面活性剂,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20.
杂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  游毅 《合成化学》2006,14(3):266-268
α-溴代十四酸甲酯与对甲苯酚经W illiam son醚化、NBS溴化、季铵化、皂化得3个头基分别是羧酸盐和季铵盐的杂双子表面活性剂,其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