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127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10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We couple a ladder-type three-level superconducting artificial atom to a cavity. Adjusting the artificial atom to make the cavity be resonant with the two upper levels, we then probe the lower two levels of the artificial atom. When driving the cavity to a coherent state, the probe spectrum shows energy level splitting induced by the quantized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 the cavity. This splitting size is related to the coupl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cavity and the artificial atom and, thus, is fixed after the sample is fabricated. This is in contrast to the classical Autler–Townes splitting of a three-level system in which the splitting is proportional to the driving amplitude, which can be continuously changed. Our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lassical microwave driving field and the quantum field of the cavity.  相似文献   
172.
以HepG2. 2. 15细胞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体外实验模型,采用MTT法测定实验组细胞的活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实验组HepG2. 2. 15细胞上清液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epG2. 2. 15细胞上清液HBV DNA水平,研究金银花蕾乙醇提取物(LA)、乙酸乙酯部位(LE)及活性成分3-咖啡酰奎宁酸体外抗乙肝病毒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LA、LE及3-咖啡酰奎宁酸对HepG2. 2. 15细胞的生长增殖均无显著抑制作用;LA和LE作用8 d可抑制HBeAg分泌;100μg/mL 3-咖啡酰奎宁酸对HepG2. 2. 15细胞上清液中HBsAg、HBeAg分泌及DNA复制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金银花中的活性成分3-咖啡酰奎宁酸具有显著的抗HBV活性。  相似文献   
173.
本文采用阿基米德法和扭摆坩埚法按照混料试验设计分别测定了NdF_3-LiF-BaF_2熔体的密度和粘度,获得密度、粘度与组成的数学表达式如下:ρ=11.325Z_1 13.478Z_z 11.694Z_3-8.081Z_1Z_2-4.980Z_1Z_3-0.392Z_2Z_3-7.331(g/cm~3),η=8.536Z_1 4.358Z_2 10.129Z_3-8.980Z_1Z_2-0.882Z_1Z_3 17.697Z_2Z_3-6.486(mPa·s)。Z_1为LiFwt%,Z_2=BaF_2wt%,Z_3=NdF_3wt%。  相似文献   
174.
用MonteCarlo法计算机模拟研究DyF_3-LiF系熔体,得到了径向分布函数和局部结构等信息。研究表明,F紧密聚集在Dy ̄(3+)周围,而与Li之间却存在一定的缝隙。该熔体中主要存在着二种离子类型:以Dy ̄(3+)为中心的DyF型络离子(以DyF的八面体络离子为主)和“游离状”的Li离子。同时,由于F的聚集,一些DyF型络离子通过“氟桥”组成Dym型更加复杂的离子集团。各类离子位能计算表明:Li是该熔体中位能最高的离子,在电解过程中起到迁移电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5.
熊光成  邹英华  夏宗炬  袁平  连贵君  李洁 《物理学报》1994,43(11):1860-1865
利用飞秒脉冲激光与泵浦-探测技术测量了YBa2Cu37-δ(其中δ=0.0,0.1,0.4,0.8)外延薄膜的瞬态反射率改变随时间变化曲线。由于氧含量的不同使得样品瞬态反射率改变随时间变化曲线有很大差异。瞬态反射率改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符号变化可以理解为氧含量的变化改变了样品费密面附近的能带结构。对实验数据的拟合表明δ=0.4的样品电声子耦合远弱于高Tcδ=0的样品。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6.
HPLC法测定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中苦参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苦参碱是一种生物碱 ,是豆科植物苦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其药理作用在临床表现显著 ,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抗炎症、抗过敏、平喘等作用[1 ] 。近年来对苦参碱的测定方法有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高效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2 ] ,但有关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中的苦参碱含量分析未见报道。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中苦参碱含量测定方法 ,避免了葡萄糖分解 ,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1 实验部分1 1 仪器与试剂高效液相色谱仪 (Agilent 1 1 0 0液相色谱系统 ,包括紫外检测器、四元梯度泵、…  相似文献   
177.
氧空位对WO3光催化析氧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500 ℃下用还原性气体H2O / H2对WO3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氧空位的催化剂。采用XRD、XPS、DR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它们的光催化析氧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氧空位能明显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析氧活性。  相似文献   
178.
基于头孢噻肟钠在0.3 mol/L NaOH溶液中沸水浴降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在酸性介质中可将Fe(Ⅲ)还原为Fe(Ⅱ),邻菲罗啉能与所生成的Fe(Ⅱ)显色生成红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508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1×104 L·mol-1·cm-1;头孢噻肟钠在0.4~8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204 0.01989ρ(μg/mL);线性相关系数r=0.9998;检出限为0.18 μg/mL;RSD为1.2%(5.0 μg/mL,n=11);平均回收率为99%.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并优化了对头孢噻肟钠的测定条件.  相似文献   
179.
高钒混合杂多酸盐的合成及结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洁  高孝恢 《化学学报》1991,49(9):882-888
本文报道了四种新型高钒混合杂多酸盐K9-nPV14-nWnO42·xH2O及K9-nPV14-nMonO42·xH2O(n=1,2)的合成, 其中K9-nPV14-nMonO42·xH2O获得了单晶。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四种盐具有Bicapped-Keggin结构。测定了四种盐的紫外吸收和热稳定性。用量子化学方法初步探讨了四种盐的电子结构与化学键特性, 从分子水平对其结构性能进行了讨论和解析。  相似文献   
180.
手性聚合物在手性识别与传感、手性开关、不对称催化和生物医药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圆偏振光作为一种手性物理源,由于来源简单易取,操作方便,已经被用于诱导构建非手性聚合物的手性结构。在已报道的例子中,圆偏振光诱导主链和侧链聚合物的手性机理完全不同。本综述主要讨论了在膜和溶液聚集体状态下,非手性侧链型偶氮聚合物的光诱导超分子手性和主链共轭聚合物的光诱导轴手性,并讨论了圆偏振光的偏振状态和入射光波长对聚合物手性的影响,归纳总结了已取得的研究进展和作用机制,并对圆偏振光的应用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