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304篇
化学   446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54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190篇
物理学   5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41.
基于层层(LBL)自组装技术,在Pt-Cu纳米合金表面依次包覆带正电的聚赖氨酸(PLL)和带负电的透明质酸(HA),成功构筑Pt-Cu@PLL@HA纳米平台。HA不仅延长了纳米平台血液循环时间,还可实现肿瘤主动靶向作用,提升肿瘤部位富集效果。在肿瘤区域透明质酸酶(HAase)作用下HA快速降解,释放Pt-Cu@PLL (+)颗粒,有利于肿瘤细胞特异性摄取。基于Pt-Cu合金良好的近红外二区(NIR-Ⅱ)吸收性能,实现了NIR-Ⅱ光声成像引导的NIR-Ⅱ光热高效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942.
压缩感知和稀疏优化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压缩感知和稀疏优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算法概要. 压缩感知利用原始信号的稀疏性,从远少于信号元素个数的测量出发,通过求解稀疏优化问题来恢复完整的原始稀疏信号. 通过一个小例子展示这一过程,并以此说明压缩感知和稀疏优化的基本理念. 接着简要介绍用以保证l1凸优化恢复稀疏信号的零空间性质和RIP条件. 最后介绍求解稀疏优化的几个经典算法.  相似文献   
943.
传统最小二乘精对准方法采用水平速度误差作为量测值,对方位失准角和陀螺漂移的估计时间较长,且收敛速度受递推计算初值影响。改进方法直接采用单位时间的水平比力作为量测值,同时忽略失准角误差中的高次项,将三次曲线转化为线性模型进行估计。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计算量很小的无初值最小二乘递推算法,进一步加快了对准收敛速度。静基座条件下的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估计的失准角误差和北向陀螺漂移均可在120 s内收敛,在不影响对准精度的前提下缩短了对准和测漂时间。  相似文献   
944.
报道了空间稳定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标记的金纳米棒探针在免疫检测方面的应用.该探针是将拉曼活性分子4-巯基苯甲酸和生物亲和性高分子α-巯基-ω-羧基聚乙二醇共吸附于金纳米棒表面而制得.其中,聚乙二醇高分子链为探针提供保护作用和空间稳定,使之可以耐受较苛性的条件;其端位的羧基与抗体等靶向实体结合,从而赋予探针检测识别功能.当探针检测待测抗原时(通过固体基底上的捕获抗体、待测抗原和探针上的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形成经典“三明治”夹心结构),探针上4-巯基苯甲酸的SERS信号就能示踪出这种识别.该探针对单组分抗原的检出浓度能低至1×10-9mg·mL-1.  相似文献   
945.
高煤级煤岩流变作用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煤级煤岩在不同流变条件下大分子结构的变化特征,对沁水盆地南部高煤级原生结构煤岩及其变温变压流变实验后的煤岩进行了FTIR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压条件形成的不同类型流变煤岩的大分子结构和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别。煤岩变温变压流变实验(温度300~400 ℃、围压50~100 MPa、应变小于10%和应变速率10-4~10-7·s-1)会使其大分子结构产生改变,并实现化学结构重组:当温度为300或350 ℃,高煤级煤岩易形成脆性流变或脆韧性流变,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一些键能较弱的支链和官能团断裂并且结构脱落,产生裂解小分子,其过程以应力降解作用为主,而芳香结构增多,同时出现应力缩聚;而温度上升至400 ℃以上,高煤级煤岩即可发生韧性流变,次生缺陷发育,机械能转化为应变能,脱落的小分子优先嵌入或吸附在大分子结构的缺陷或表面,脂肪和芳香结构的变化,其过程既有应力降解作用又有应力缩聚作用,而且以应力缩聚作用为主;围压和样品注水状态对大分子结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46.
本文中考察了Ti3SiC2/Cu摩擦副在干摩擦和微量离子液体润滑条件下的载流摩擦学特性.在干摩擦条件下,Ti3SiC2/Cu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值为0.6~0.75.当滑动速度从0.11增至0.33 m/s时,接触电阻降低小,在Ti3SiC2栓磨损表面有Cu的转移膜形成.当滑动速度为0.44和0.56 m/s时,栓/盘接触不稳定并且产生电火花,表明在机械磨损和电磨损共同作用下Ti3SiC2栓发生了严重磨损.在微量离子液体润滑条件下,Ti3SiC2/Cu摩擦副处于边界润滑状态,随着滑动速度的提高,摩擦系数由0.08增至0.2.当滑动速度高于0.33 m/s时,产生长约数厘米、平均直径53μm的弯曲缠绕的铜丝,这是相对较硬的Ti3SiC2对Cu盘犁削作用的结果.铜丝将离子液体"扫离"了摩擦表面,并且对摩擦学性能和电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47.
在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泛函BPW91研究了Nin(0,±)(n=1-9)团簇的几何结构, 电子性质和稳定性. 结果表明, Nin+和Nin—团簇的稳定结构都保持了中性Nin团簇的框架, 只是结构的稳定性顺序发生了变化. 此外, 稳定性的分析表明Nin团簇失去一个电子可以大大增强团簇的稳定性, 得到一个电子不能增强团簇的稳定性. 能量二阶差分、分裂能、HOMO-LUMO能隙随团簇尺寸的演化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奇偶振荡行为, 但在n=7时均有较大的值, 说明相对应的团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也说明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不能改变n=7的幻数特性.  相似文献   
948.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鱼粉营养价值、新鲜度的影响. 以新鲜杂鱼为原料, 分别采用60、80、100、120、150℃热风干燥以及冷冻干燥方式进行干燥处理. 结果显示: (1)不同干燥方式对鱼粉的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采用热风干燥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 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 采用冷冻干燥时, 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和80℃干燥组接近. (2)100℃干燥时鱼粉氨基酸总量高于其他处理组, 且赖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 80℃干燥时组氨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 采用冻干处理时赖氨酸含量高于其他处理组. (3)150℃干燥时SFA和MUFA含量最高, 80℃干燥时PUFA含量最高, 且EPA和DHA含量也最高. (4)VBN和酸价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 当采用冷冻干燥时, 鱼粉的酸价显著高于采用干燥组(P<0.05), 冷冻干燥和60℃干燥鱼粉的VBN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结果表明: 与热风干燥相比, 冷冻干燥对鱼粉营养成分破坏小, 但不能改善鱼粉新鲜度. 热风处理时提高温度可以改善鱼粉新鲜度, 但干燥温度超过100℃对鱼粉的营养价值有破坏.  相似文献   
949.
滕波涛  谢坚坚  冯姗  刘亚 《化学教育》2016,37(22):57-60
以传热中的热传导教学内容为例,介绍研究性学习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首先教师提出问题,通过研究性作业的形式,学生分析问题并初步解决问题,教师继续引申问题,最后共同探讨总结学习成果。在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对选题、题量、引导、总结等问题的把握至关重要。从教学效果上看,通过适当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并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50.
高光谱数据具有图谱合一和数据量大的特点,数据降维是主要的研究方向。波段选择和特征提取是目前高光谱降维的主要方法,就高光谱数据图像岩性特征提取的方法进行了试验和探讨。基于高光谱影像的自相似特征, 探索了分形信号算法在CASI高光谱数据岩性特征提取上的应用研究。以CASI高光谱影像数据为研究对象, 将基于地毯的方法进行修正后用于计算高光谱影像中每一像元的分形信号值。试验结果表明, 与其他分类算法相比分形信号算法增强高光谱图像的影像特征从另一个侧面更细致的描述了不同光谱的可区分性。分形信号影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突出基岩裸露地区岩性特征, 从而可以实现影像地表岩性特征提取的目的。原始光谱曲线自身形态特征、初始尺度的选择以及迭代步长等对分形信号和分形特征尺度均有影响。目前,光谱曲线的分形信号特征研究还不多,对其物理意义和定量分析尚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