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400篇
化学   541篇
晶体学   23篇
力学   152篇
综合类   39篇
数学   264篇
物理学   37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6篇
  1961年   4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戴元本 《物理学报》1965,21(4):765-778
对一类非定域位势证明了S矩阵元S(λ,k)作为角动量变数λ的函数在Reλ>0半纯,且当λ沿正实轴或负虚轴趋于∞时(S(λ,k)-1)exp(-iπλ)→0。在稍严一些的假设下证明了S(λ,k)在带域|Imk|<μ内对动量变数k半纯。讨论了极点的位置,这类位势在右半平面的Regge极点不一定在第一象限内。  相似文献   
992.
氢化锂铝(LiAlH_4)的发现及其化学反应的研究,迄今不过11年的历史,可是它在化学领域上的应用已经日益广泛,并且其发展仍在不断的增长中。在目前,氢化锂铝除了主要的用在有机合成化学上,作为一种新型的强烈还原剂外,在有机分析上已被确定是一种测定化合物中活性氢的试剂。之外,它尚可被用来作为主要的药剂以制备多种金属或复金属的氢化物,以及某些种同位素的化合物如HD,C~(13)H_3OH及C~(14)H_2O等。  相似文献   
993.
利用气象要素估算海洋大气近地层光学湍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戴福山  李有宽 《光学学报》2007,27(2):91-196
基于近地层相似理论以及极端层结下对该理论的修正,建立了海洋大气近地层光学湍流估算模型,并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气温与海温相差较大时,温度起伏对光学湍流贡献最大;当气温与海温相差较小时,海面湿度越小,光学湍流越强;在较低湿度条件下,尤其在红外窗区,湿度扰动对光学湍流贡献起支配作用。当气温小于海温时,光学湍流先随海面风速增大而增强,后随风速增大而减弱;当气温大于海温时,光学湍流总体上是伴随海面风速增大而减弱。当气温小于海温或与海温接近时,与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相比,红外窗区光学湍流显著偏强;当气温远大于海温时,两波段光学湍流接近。在中性和近中性层结下,大气折射率结构参量C2n依赖于垂直高度的负幂指数接近-2/3,伴随海面大气层结稳定度或不稳定度增强,C2n依赖于垂直高度的负幂指数的绝对值分别逐渐减小或增大,并分别趋近于稳定极限下的0或不稳定极限下的-4/3。  相似文献   
994.
无线电测向指利用接收无线电波以确定一个电台或物体的方向的一种无线电测定。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测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应用广泛。而无线电测向运动是竞技体育项目之一,类似于众所周知的捉迷藏游戏,但它是寻找能发射无线电波的小型信号源(即发射机),是无线电捉迷藏,是现代无线电通讯技术与传统捉迷藏游戏的结合。无线电测向运动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动手与动脑、室内与户外、体能与智力的结合,顺应了在青少年中普及科技的需要,对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强健体魄十分有益。电台依靠无线电波传输信息。无线电波属于电磁波中频…  相似文献   
995.
此文介绍一个一维梯状镉配位聚合物[Cd(nic)(bdc)0.5(H2O)2]n·2nH2O(1)(Hnic=烟酸,H2bdc=1,4-苯二甲酸),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梯形梯框为[Cd(nic)(H2O)2]+链,梯级为bdc2-配体.梯状长链通过氢键相互作用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在室温下,聚合物1显示蓝色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996.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串联质谱(UPLC-Q-Orbitrap MS/MS)联用技术分析鉴别人参发酵前后的皂苷类化合物,研究了整体人参皂苷在自然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转化规律.通过鉴定45种人参皂苷,比较了生晒参和发酵人参中人参皂苷种类及含量的差异,在发酵人参中检测到20(S)-Rg_3和20(R)-Rg_3,20(S)-Rh_1和20(R)-Rh_1等异构体人参皂苷,其中10余种人参皂苷在自然人参状态下不存在或未被检出.本研究对于人参发酵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高通量的精准分析,对同类天然产物发酵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可指导人参炮制品生晒参和发酵人参的安全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997.
氮氧化物(NOx)作为煤炭燃烧过程主要污染物之一, 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如光化学烟雾、酸沉降、平流层臭氧损耗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NOx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被认为是目前处理固定源NOx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由于燃煤工业锅炉烟气中还有1%~3%的CO, 远高于NOx的0.02%~0.04%, 因此, 以CO为还原剂进行CO-SCR脱硝具有现实意义, 它可在反应过程中同时消除CO和NO两种有害气体, 但对催化剂的活性及抗毒性提出更高要求. CeO2作为一种常用的稀土材料, 因具有良好的储放氧能力而广泛应用于SCR反应中. 过渡金属改性可进一步改善CeO2的物化性能, 从而可能达到CO-SCR的应用要求.本文利用超临界水热技术合成了MOx-CeO2(M = Co, Fe, Cu)固溶体催化剂, 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 傅里叶变换原位红外(DRFTIR)等探究了催化剂在CO-SCR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与作用机制. CO-SCR反应活性测试表明, CuO-CeO2催化剂活性明显优于FeOx-CeO2和CoOx-CeO2催化剂, 在126 ℃ NO去除率即可达到90%; 其N2选择性也可在179 ℃时达到90%. 为了进一步探究MOx-CeO2(M = Co, Fe, Cu)催化剂的CO-SCR反应途径,本文随后进行了系列原位DRFTIR实验, 发现NO在三种催化剂表面均能被高效吸附, 其吸附态中间产物主要为双齿硝酸根, 桥式硝酸根, 桥式硝基和亚硝酰基等. 另外, 在CuO-CeO2催化剂表面还存有螯合硝基和单齿硝酸根. CO在催化剂表面主要以COx, 碳酸根和羧酸根等形式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 在CuO-CeO2表面, CO因吸附于Cu+而形成Cu+-CO, 在2100 cm-1左右形成明显的特征峰. 当催化剂表面吸附CO至饱和后再通入NO发现, CO的吸附特征峰逐渐被NO的特征吸附峰取代; 而当NO被吸附至饱和后再通入CO, NO的特征峰则不出现明显变化. 这表明NO和CO在催化剂表面存在竞争吸附, NO可能优先于CO吸附在催化剂表面. 当NO和CO同时通入红外反应仓时发现, 在CoOx-CeO2和FeOx-CeO2催化剂表面只观察到NO的吸附峰, 而在CuO-CeO2催化剂表面观察到Cu+-CO的特征峰, 说明在CO-SCR反应过程中, CO可以在Cu+表面被有效吸附,其与吸附于CeO2表面的NO物种反应生成N2和CO2, 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反应机理. 而在CoOx-CeO2和FeOx-CeO2催化剂表面, 因NO的竞争吸附, 使得二者主要遵循Eley-Rideal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98.
在2-氨基-2-脱羟-D-葡萄糖的氮原子上引入2,4-二硝苯基后,其旋光性有显著的变化。自2-氨基-2-脱羟-D-葡萄糖(Ⅰ),我们获得一新的四乙酰-N-二硝苯基衍生物(Ⅲ), 该物经证明系属于吡喃糖α-型,但其旋光率比其β-端基差向异构体(Ⅳ)更向左旋,而与一般糖类α-与β-异构体之间的旋光率的关系不符。我们再观察N-二硝苯-2-胺基-2-脱羟-D-葡萄糖甲甙及其乙酰衍生物的α-与β-异构体的旋光率,也有相同的反常现象。 Hundson同旋律不完全适用于以上的N-二硝苯-D-胺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的原因可能由于C_(2)原子上N-二硝苯基对邻位C_(1)旋光性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999.
利用镧系位移试剂, 测定了L-赖氨酸在水溶液中的~(13)C-NMR谱并对其进行研究。根据所设计的“自洽迭代”方法, 分离得到了L-赖氨酸中各碳原子的接触位移和偶极位移, 并自偶极位移值拟合得到L-赖氨酸在水溶液中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了一种小型同心氢化物发生器配置一个气液分离器后与多道ICP-AES联用,同时测定水和生物样品中砷、铋、锑、硒的方法。检出限为砷0.4μg/L,铋0.5μg/L,锑1.4μg/L,硒0.5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砷2.7%,铋1.5%,锑2.7%,硒1.9%。用本法测定美国和国家标准物质中的氢化元素,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