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化学   203篇
物理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维冰  史景江 《化学学报》1993,51(10):943-949
本文以统计热力学的观点, 对流动相和固定相分别采用定标粒子理论和点阵模型研究HPLC过程中溶质分子与流动相分子、固定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得到了描述分子间相互作用与K'之间定量关系的关联方程, 并通过实验对该方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2.
在同系物方法测定胶束迁移速度(l/tm c ) 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同时求算电渗流速率(l/t0) 的t0 和tm c 的新方法, 该法在选择同系物标记物较为适当时, 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同时可以减少由t0 测定而带来的误差。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甲醇等标记物测定电渗流速率时, 由于其在胶束中的溶解使得实测结果较真值偏大,而由此计算得到的tm c 值偏低。t0 、tm c 皆与缓冲液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这可能是由于缓冲液组成的变化不仅使得离子强度改变, 也使柱管壁和胶束表面的ξ势发生变化所致。同系物标记物的选择对t0 、tmc 测定精度影响的讨论也为实际分析系统t0 、tmc 的测定和分析分离条件的优化选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该文利用针状焦(NC)与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MIL-100(Fe)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制备了新型纳米酶NC@MIL-100(Fe),并将其应用于生物硫醇的分析。新材料不仅可充分利用针状焦固有的类酶活性,其片层结构也能够有效改善MIL-100(Fe)的团聚现象,提高材料的整体催化效果。与单独使用针状焦和MIL-100(Fe)作为纳米酶相比,NC@MIL-100(Fe)对底物的亲和力更强,催化反应速度更快,表现出良好的类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H2O2为底物对其性能进行评价,得到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0.27 mmol/L和0.43 mmol/L,比辣根过氧化物酶小1.61倍和8.6倍。将该材料用于生物硫醇的分析,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 ~ 70 μmol/L、1 ~ 80 μmol/L,检出限分别为0.33 μmol/L和0.22 μmol/L。该法具有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且选择性良好的特点,用于人血清中生物硫醇浓度的检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
张维冰  张丽华  张凌怡  张玉奎 《色谱》2002,20(4):295-298
 以离子交换和反相固定相构成的混合固定相电中 ,溶质迁移在受到疏水、离子交换作用的同时 ,对于带电溶质而言 ,还受到电泳迁移的影响。根据离子独立迁移原理 ,结合过程中的多种相互作用 ,得到了描述溶质表观迁移速率与其各形态迁移速率、各种相互作用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表达式 ;讨论了混合模式电中流动相的 pH及其中的有机调节剂浓度、混合固定相配比等对电渗流的影响及不同形态溶质在柱内的输运特征。结果表明 ,在电中采用混合固定相可以在较大的 pH和有机调节剂浓度范围内得到较强且稳定的电渗流。  相似文献   
65.
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平贵臣  袁湘林  张维冰  张玉奎 《分析化学》2001,29(12):1464-1469
整体柱具有渗透性好、制备简单、无需塞了制作等优点,从而避免了由塞了所引起的问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整体柱的制备方法、结构表征及其应用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66.
张维冰  张博  朱军  张玉奎 《化学学报》2001,59(2):257-261
在电色谱(CEC)中引入场增强进样技术,并与HPLC柱内富集技术结合以使带电溶质得到更好的富集效果。理论研究表明,采用较高电阻率的样品溶剂,及匹配适当的有机调节剂强度有利于带电溶质在CEC中的柱内富集,以碱性药物普罗帕酮为实验样品,采用水(φ=40%)-乙腈(φ=60%)为样品溶剂,水(φ=15%)-乙腈(φ=85%)-Tris(2mmol/L)-TEA(0.6mmol/L,pH7.60)为运行缓冲溶液时,达到了17,000倍以上的富集效果,从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角度说明了CZE与HPLC机制结合的CEC进样方法用于样品柱内富集的可行性,进一步讨论了各种操作条件对富集结果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7.
朱贵杰  张丽华  梁振  张维冰  张玉奎 《色谱》2007,25(2):122-128
整体材料具有通透性好、传质速度快、性能稳定而且容易制作等优点。它不仅可以作为微柱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色谱的固定相,而且也可用作样品富集和酶反应器的载体。目前,整体材料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对近两年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整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微柱分析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68.
介绍了毛细管电色谱开管柱、填充柱和整体柱的各种制备技术及其优势与不足,特别是对于近期发展的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引用文献100篇。  相似文献   
69.
张庆合  张维冰  李彤  张玉奎 《色谱》2005,23(5):551-554
研究了烷基键合氧化锆微球固定相(C12-ZrO2)的化学稳定性及其对碱性化合物的色谱保留特征,发现C12-ZrO2在pH为2~12时稳定,碱性化合物在该固定相上为典型的反相色谱保留机理。基于对碱性化合物的保留因子与流动相pH关系的考察,建立了碱性化合物离解常数的测定方法。测定了13种典型芳香胺和吡啶衍生物的离解常数,与文献结果对比,其差值在-0.27~0.35 pH单位范围内,说明该方法能够用于碱性化合物离解常数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70.
刘和春  田燕  杨春  张维冰  张玉奎 《色谱》2003,21(5):446-450
提出了一种微透析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并用该微透析中空纤维膜作为接口构建了一套新型的二维毛细管电泳分离技术平台。中空纤维膜接口具有制作过程简易、传质效率高、柱间切换方便、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它是目前二维及多维电泳联用中一种较为新型、方便、理想的接口。以血红蛋白样品为例,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接口在二维毛细管电泳联用系统中的可行性和分离效能。实验结果表明:整个血红蛋白样品二维分离分析的时间在1 h内完成,二维分离系统的分辨率和总峰容量都比各自一维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