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化学   3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1.
合成了一组钌多吡啶化合物[Ru(bpy)2(DMBbimHx)]y+(bpy=2,2''-联吡啶,DMBbimH2=7,7''-二甲基-2,2''-苯并联咪唑,1-Ax=2;y=2;1-Bx=1,y=1;1-Cx=0,y=0)并测试了它们的核磁氢谱、紫外吸收和电化学性质。随着DMBbimHx配体逐个脱去质子,配合物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有趣的是,脱去一个质子的配合物1-B在不同极性的二氯甲烷和乙腈中的电化学性质呈现明显的差异:在二氯甲烷中,单核的1-B却能发生两步氧化,这是因为在弱极性的溶剂中,[Ru(bpy)2(DMBbimH)]+阳离子通过氢键结合形成二聚体,[Ru(bpy)2(DMBbimH)]+阳离子间存在质子耦合电子传递现象。在1-B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得到了化合物[Ru(bpy)2(DMBbimH)]PF6·2CH2Cl22)的单晶。晶体结构分析表明[Ru(bpy)2(DMBbimH)]+阳离子确实通过氢键结合形成二聚体,这与电化学测试的结果一致。而在极性较大的乙腈中,氢键二聚体不能稳定存在,在循环伏安曲线上只有一个峰存在。  相似文献   
12.
机械研磨尿素、氯化钴、乙炔黑混合物并经800 oC热处理后,制备出了非贵金属Co-C-N(800)催化剂. 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催化剂中有单质β-Co生成. 用循环伏安法表征了催化剂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Co-C-N(800)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耐甲醇性能. 45 h浸泡实验表明,催化剂在酸性电解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水中氟的衍生气相色谱测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铭  尹伟  欧维平  王丽君 《色谱》1992,10(5):288-290
氟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微量的氟可维护机体正常的钙、磷代谢,适量的氟能维持人的牙齿健康,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对造血机能产生刺激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人提出氟具有甲状旁腺功能、细胞酶系统生理功能等,但至今仍未被确认,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灵敏的方法去测定痕量的氟。 有关微量氟的分析方法,国内外有许多报道,主要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和化学比色法,近年来还发展子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测定氟的方法,国内未见报道。离子选择电极法存在着测定过程中电位漂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化学职前教师系列"反思性实践"课程,研究师范生教学反思的内容以及基于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对个人教学实践、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点评进行持续的反思,师范生的反思水平呈螺旋式上升,能从反思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能找到原因和改进的策略,对问题或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泛酸合成酶(Pantothenate Synthetase,PS)是结核杆菌泛酸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成为抗结核药物合适靶位.根据泛酸合成酶催化的反应中间体和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用酰基磺酰胺取代不稳定的酰基磷酸接合子,以泛酸内酯和腺苷为原料,通过9步反应合成了5-O-{[(R)-4-氟-2-羟基-3,3-二甲基丁酰基]磺酰胺基}腺苷(1).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都经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17.
采用简单热处理方式制备了空气电极用氧还原电催化剂Co-N/C(800),利用线性电位扫描、控电流极化曲线及单电池测试等方法评价Co-N/C(800)的氧还原反应(ORR)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碱性溶液中(1 mol/LNaOH)对ORR有很好的催化活性,起始氧还原电位约为0.04 V(vs.Hg/HgO);在室温及空气气氛条件下,以Co-N/C(800)制备的空气电极在7 mol/L NaOH溶液中时性能最佳,在电极电位为-0.6 V(vs.Hg/HgO)时电流密度达100 mA/cm2;自制的空气电极与纯锌片所组装的锌-空气电池,以7 mol/L NaOH为电解液,在电池过电位为0.8 V时,电流密度超过了100 mA/cm2,催化性能优于常规MnO2催化剂;同时进行了单电池放电测试,放电平台保持在1.25~1.30 V且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以大麻杆为前驱体,利用化学活化法,在氮气保护下高温炭化制备多孔结构碳材料。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氮吸脱附实验等探究温度和碱碳比对碳材料结构和孔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一定时,随着碱碳比增大比表面积呈抛物线上升。在碱碳比一定的情况下,温度升高,比表面积明显增大,比表面积可达1622.10 m^2·g^-1。然后,利用光还原法,以大麻杆碳材料为载体,磷钨酸为光催化还原剂、稳定剂和包覆剂,异丙醇作供电子体,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一步合成多酸基@Pt大麻杆碳复合材料并考察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此复合材料电催化氧化甲醇得到峰电流密度为4.87 mA·cm^-2,表现出了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以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多酸,POMs)为光催化还原剂、稳定剂和包覆剂,在光照下一步合成AuNPs@POMs/rGO复合纳米材料。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对所制得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以光催化降解甲基橙为模型反应研究了AuNPs@POMs/rGO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透射电子镜结果显示Au纳米微粒均匀的负载在rGO薄层上,无聚集和团聚现象。实验探究了pH、温度、催化剂投放量以及甲基橙初始浓度对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影响。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当溶液处于室温,pH=8.0,催化剂投放量为0.15 g·L~(-1),甲基橙溶液初始浓度为25.0 mg·L~(-1)时,效果达到最佳,降解率为94.5%。  相似文献   
20.
希夫碱与介孔分子筛纳米超分子材料的发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尹伟 《发光学报》2005,26(3):349-353
合成了希夫碱N,N′2亚水杨基1,4苯二胺(L1)、4[2羟基1萘甲醛基]苯甲酸(L2)和4[2羟基1苯甲醛基]苯甲酸(L3)。使用1HNMR、IR、UV和元素分析手段对希夫碱的结构进行表征。荧光光谱表明固体粉末希夫碱的L1、L2和L3具有较强的光致发光性能,多个精细特征激发峰,其荧光强度大小顺序为L1>L2>L3。荧光时间分辨实验表明,L1、L2和L3的荧光寿命分别为199,199,214ns。L1、L2和L3在乙醇溶液中荧光强度的顺序则为L3>L2>L1。希夫碱L3、L2和L1的乙醇溶液的荧光量子产率大小分别为0.60,0.56和0.0086。希夫碱L1、L2或L3与(CH3)3Si MCM41超分子材料的发光强度比与MCM41组装的强,说明疏水的分子筛环境有利于客体的发光。客体分子L1、L2和L3的激发光谱存在多个精细的激发峰,最大激发波长皆为468nm。希夫碱L1、L2或L3与分子筛形成的超分子材料的发射峰一般朝短波方向移动;L1、L2与(CH3)3Si MCM41及L2、L3与MCM41组装形成超分子体系后,最大激发峰分别红移到529,507,507,505nm;超分子MCM41L1和(CH3)3Si MCM41L3的最大激发峰波长则保持不变。L1、L2和L3分别与(CH3)3Si MCM41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的荧光寿命则有较大的变化;而L1、L2和L3分别与MCM41形成超分子体系的荧光寿命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荧光时间分辨实验说明主体对希夫碱客体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