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0篇
化学   103篇
力学   32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36篇
物理学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蚝油、虾油、鱼露中的7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丙酯、对羟基苯甲酸异丁酯、对羟基苯甲酸庚酯)。样品分别用甲醇和20%甲醇水溶液超声提取,离心后经MAX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使用Chromcore 120 C18色谱柱(150 mm×4.6 mm, 3.0μm)分离,以乙腈-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初始流动相体积比30∶70),梯度洗脱,流速0.7 mL/min,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7种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在0.5~50.0 mg/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9,检出限为0.2~0.4 mg/kg,定量限为0.5~1.3 mg/kg。选用蚝油、虾油、鱼露3种样品在3个加标水平下做加标回收试验,7种防腐剂在3种样品中的回收率较好,分别为91.0%~102%、95.5%~106%、95.0%~105%,相对标准偏差≤6.97%。利用该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对135个实际样品进行风险筛查,发现某酱油...  相似文献   
142.
界面击溃效应(interface defeat)是射弹撞击陶瓷材料过程中,陶瓷表面产生的特有现象.国内外学者在近30年来对陶瓷界面击溃效应开展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界面击溃效应中射弹界面驻留(dwell)时间的增加以及界面击溃/侵彻转变速度的升高能够大量消耗弹体动能、有效提高装甲陶瓷的抗弹性能.本文主要从实验、理论和数值模拟三方面介绍国内外学者开展的工作,包括陶瓷界面击溃效应的宏观与微观力学机制及其研究方法等.针对现今对界面击溃效应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关于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3.
传统的静态模型方法难以模拟红细胞由于外部条件变化产生的形变.针对该问题,以流体力学的数值计算方法和偏微分方程的数学理论为基础,引入动态纹理技术对红细胞流动现象进行仿真,将贪心策略融入EM算法完成了红细胞序列样本的分割并构建了红细胞流动序列样本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地降低了相似动态纹理基元出现的概率,仿真结果具有真实感与自然感,减少了仿真过程中的人工参与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4.
界面击溃效应(interface defeat)是射弹撞击陶瓷材料过程中,陶瓷表面产生的特有现象.国内外学者在近30年来对陶瓷界面击溃效应开展的大量研究工作表明界面击溃效应中射弹界面驻留(dwell)时间的增加以及界面击溃/侵彻转变速度的升高能够大量消耗弹体动能、有效提高装甲陶瓷的抗弹性能.本文主要从实验、理论和数值模拟三方面介绍国内外学者开展的工作,包括陶瓷界面击溃效应的宏观与微观力学机制的研究方法等.针对现今对界面击溃效应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关于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5.
 采用DAC高压X光技术,在320 GPa压力下,对碘进行了结构相变的研究。用耐腐蚀材料Mo作封垫,在室温和无保护气氛下装样。采用Mo内标和红宝石荧光测量进行压力校准。结果表明,在21 GPa时,开始发生结构相变,由面心正交相(Ⅰ相),转变为体心正交相(Ⅱ相),体积缩小2%左右。在21~25 GPa之间为两相共存区;在25 GPa以上完全转变为新的高压单相(Ⅱ相)。此相变为可逆相变。  相似文献   
146.
拉曼光谱技术能够提供与物质特定分子结构相关的光谱信息,可用于识别生物组织微小的生化变异,具有快速、实时、无损、无需样本预处理等优点,在临床病理诊断领域极具应用前景。与常规组织病理学分析相比,拉曼光谱技术能够直接检测活体组织,简化了分析程序,缩短了诊断时间。人体病变组织的细胞分子组成和结构可能发生变化,这为拉曼光谱技术在组织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提供了检测依据。基于组织分子组成与结构的差异,结合机器学习和化学计量学方法,拉曼光谱技术可以提供客观的诊断信息,实现快速、低侵入的病理诊断。回顾了近十年来拉曼光谱技术在组织病理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对取得的关键成果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当前离体和活体应用拉曼光谱技术的一些关键问题。针对离体拉曼光谱检测,重点评估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样本、冷冻样本和新鲜组织样本等离体样本的适用情况;阐述拉曼光谱数据收集的关键技术,包括适用光源、光谱范围,以及病理样本光谱采集的方式等。对于活体拉曼光谱检测,重点介绍了活体检测研究中拉曼光谱技术应用的两种形式:结合医用内窥镜进行体内检测,以及开放手术中的直接检测;综述了临床适用的拉曼系统,重点介绍了当前活体拉曼研究中应用的光纤探头。同时,文章也讨论了拉曼光谱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通过光谱预处理,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构建拉曼光谱病理诊断模型,在小样本范围能够获得较好的诊断结果。考虑临床实际应用,仍需要不断优化分析方法,实现拉曼光谱与生化信息的关联,将样本个体差异的影响纳入分类模型中,以提升模型性能。文章对拉曼光谱应用于病理诊断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参考。未来需要更深入和广泛地开展离体和活体研究,以促进拉曼光谱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7.
雷阳  封建湖 《应用数学和力学》2021,42(11):1150-1160
针对利用传统水平集法进行非线性结构拓扑优化计算过程复杂及计算效率低等问题,将参数化水平集方法引入材料非线性结构拓扑优化中。通过全局径向基函数插值初始水平集函数,建立了以插值系数为设计变量、结构的应变能最小为目标函数、材料用量为约束条件的材料非线性结构拓扑优化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对材料非线性结构建立平衡方程,并用迭代法求解。同时,采用子结构法划分设计区域为若干个子区域,将全自由度平衡方程的求解分解为缩减的平衡方程和多个子结构内部位移的求解,减小了计算成本。算例表明,这种处理非线性关系的方法可以在保证数值稳定的同时提高计算效率,得到边界清晰、结构合理的拓扑优化构形。  相似文献   
148.
将无振荡中心格式推广于多车种LWR交通流模型,给出了一种求解非均匀道路上模型的高分辨率数值方法.为保证格式无振荡,采用非线性限制器近似离散斜率.通量的离散微分可以按分量来近似,使得雅可比矩阵的计算都可以避免.方法具有形式简单、计算量小的优点.应用该方法对信号灯控制等问题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方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9.
Li-Li Deng 《中国物理 B》2022,31(11):118201-118201
Exploring low-cost and high-performance catalysts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ER) remains to be a great challenge. Iridium-based perovskite oxide has large potential in OER because of its intrinsic activity and outstanding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n this study, iridium-doped strontium titanate (Ir-STO) solution is brushed on a Ti sheet by the traditional method to obtain the Ir-STO/Ti electrodes after being calcined at a high temperatur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atalysis properties of the Ir-STO are further modified by a facile and scalable NH3-plasma strategy. In addition to the doping of Ir, the NH3 plasma treatment further results in N-doping into Ir-STO, which enriches active species and causes oxygen vacancies near doped sites. The resulting N, Ir-STO/Ti electrode reveals excellent acidic OER activity with the lowest overpotential of 390 mV at 10 mA/cm2 and the smallest Tafel slope of 140 mV/dec after 10-min plasma treatment. Therefore, the great potential of activated N, Ir-STO/Ti is regarded as a catalyst for the OER, and thus making a new opportunity for developing other perovskite catalysts via NH3 plasma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50.
为了探究W25Fe25Ni25Mo25高熵合金弹体在侵彻过程中宏观变形行为与材料微细观结构之间的联系, 基于对两相流动模型的简化, 建立了考虑软、硬相密度、流速以及浓度差异的等截面直管两相流动演化模型. 类比宏观状态下侵彻弹体头部材料的流入流出特性, 选定分析区域, 建立两相细观结构下材料在分析区域的流入流出关系, 再结合细观结构演化方程, 给出了分析区域中浓度演化结果, 提出了表征材料浓度演化速率的流动稳定系数t/llength. 为了对比不同细观结构弹体的侵彻行为, 选取典型两相材料钨铜合金(W70Cu30), 基于小口径弹道枪发射平台开展两种弹体侵彻半无限钢靶试验, 对比两种合金弹体细观结构演化行为. 结果表明, 硬相浓度分布总体上体现“中心浓, 边缘稀”的特点; 硬相的浓度越高, 密度越大, 驱动速度越快, 则流动稳定系数t/llength值越小, 侵彻过程中弹体的流动稳定性越好, 弹体头部材料越容易形成连续的塑性流动带. 等截面直管两相流动演化模型可用于描述侵彻过程中弹体头部材料的流动稳定性, 揭示了侵彻过程中弹体头部变形与细观两相结构之间的关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