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250篇
化学   496篇
晶体学   35篇
力学   105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130篇
物理学   4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研究了富氧环境中生物质基活性炭负载钾催化剂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的性能。结果表明,与煤基(褐煤)活性炭负载钾催化剂相比,生物质基(木屑)活性炭负载钾催化剂表现出高选择性还原NO能力,在2 h恒温稳态实验过程中能够保持80%的NO还原效率,而C-O2反应活性仅为18%。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程序升温脱附实验表征结果显示,生物质基活性炭负载钾催化剂优异的选择性还原NO性能应归因于炭表面钾物种的高度分散性,这与催化剂的高比表面积以及大量的表面氧基团有关。另外,生物质基炭材料还原NO反应产物中具有较高的CO2选择性。  相似文献   
82.
利用代谢组学研究大气细颗粒物的生殖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已成为严峻的环境问题,探究PM2.5的毒性效应和机理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经PM2.5悬混液气管滴注暴露后成年雄性大鼠睾丸代谢组的全局变化,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和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M2.5暴露组大鼠睾丸的油提和水提代谢指纹谱均可与对照组实现准确区分,表明PM2.5暴露对大鼠睾丸的整体代谢网络产生了显著影响,最终鉴定出56个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显示,PM2.5暴露会引起大鼠睾丸的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紊乱、类固醇激素代谢失衡以及脂类代谢异常,而这些重要通路可能是PM2.5生殖毒性的关键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83.
张望清 《高分子科学》2017,35(4):455-479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amphiphilic block copolymer nanoparticles in a convenient way is an important and interest topic in polymer science. In this review, three formulations of polymerization-induced self-assembly to in situ synthesize block copolymer nanoparticle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which perform by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RAFT) polymerization under heterogeneous conditions, e.g., aqueous emulsion RAFT polymerization, dispersion RAFT polymerization and especially the recently proposed seeded RAFT polymerization.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several selected areas on the synthesis of block copolymer nano-assemblies ar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84.
磁粉法检测表面裂纹概率曲线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利用实物零件测定裂纹检出概率的方法,并作出了用磁粉法检测表面裂纹的检测概率曲线,为大型构件检测周期的确定提供了可靠数据,为结构损伤容限设计,可靠性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5.
径向轴承启动过程瞬态热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联立求解广义雷诺方程、油膜瞬态三维能量方程、轴瓦瞬态三维固体热传导方程及轴颈的运动方程,并考虑粘度和密度随温度及压力的变化,在油膜与轴瓦界面使用热流连续性边界条件,确定了在承受稳态载荷时圆轴承在启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介绍了一种有效的用于求解轴承瞬态性能的改进Newton—Raphson算法.结果表明:整个系统达到热平衡的时间与启动加速度的大小无关;启动加速度越高,温度升高越快;在启动过程中,油膜最高温度出现的位置沿膜厚方向而变化.同有关试验结果的对比证实所建模型和所用算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86.
本论文采用阳极氧化的方法,在NH4HF2+NH4H2PO4的混合水溶液中于室温下以金属钛为基体原位合成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讨论了电解液成分、外加电压、溶液的pH值对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微观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并建立了阳极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的生长模型。氧化钛纳米管的结构与外加电压有很大的关系,只有电压在5~35V范围内才能制备出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其管径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增加,且管径范围为30~160nm。而薄膜的厚度与电解液有关,通过控制电解液的成分及pH值,可获得厚度为6.5μm的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  相似文献   
87.
小批量制备质谱纯鲨鱼肝铁蛋白(Liver Ferritin of Sphyrna zygaena,SZLF)。在弱酸介质(pH1.0)中,天然电泳结果显示,SZLF蛋白质亚基20 min后开始解离。选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跟踪SZLF亚基解离与重组装全过程和蛋白壳与铁核尺寸变化,发现SZLF在亚基酸解离过程中,随着pH值的降低,铁核和蛋白壳的尺寸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与铁核内层铁的释放和蛋白壳的解离与去折叠有关。SZLF蛋白壳的重组装过程则是一个快速过程,并且是由松散熔球态向紧密态转变的过程。SZLF由单类型亚基组成,而马脾铁蛋白(Horse Spleen Ferritin,HSF)由H和L两种亚基类型组成。在基质pH3.0条件和激光辅助下,混合HSF和SZLF仍然可释放各自的亚基且形成准亚基离子,供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说明此时SZLF的亚基间相互作用强度减弱但并没有去折叠。TEM技术在铁蛋白解离和重组装过程中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铁蛋白纳米包装的过程和机理提供新颖的、可行的和更加直观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88.
小批量制备了电泳纯鲨鱼肝铁蛋白(Liver ferritin ofSphyrna zygaena,SZLF),对SZLF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研究.在pH=2.0~10.0条件下,选用圆二色性(Circular dichroism,CD)光谱技术研究了SZLF和脱铁核SZLF(apoSZLF)二级结构转换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揭示了SZLF蛋白壳的亚基稳定性、相互作用强度和去折叠现象.利用酸碱中和方法,解离SZLF蛋白壳亚基,并再次构建成完整SZLF.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研究了构建纳米吡啰红G核-铁蛋白的途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每分子apoSZLF可捕获12分子吡啰红G于蛋白壳内,构建纳米吡啰红G核-铁蛋白.分析了apoSZLF直接捕获和释放吡啰红G的途径与速率,为后续构建高存量纳米顺铂核-铁蛋白药物载体提供了可行性技术.  相似文献   
89.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eutron-to-proton yield ratio (Rnp) and neutron skin thickness (δnp) in neutron-rich projectile induced reactions is investigat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Isospin-Dependent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IQMD) model. The density distribution of the Droplet model is embedded in the initialization of the neutron and proton densities in the present IQMD model. By adjusting the diffuseness parameter of neutron density in the Droplet model for the project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utron skin thickne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np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strong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Rnp and δnp for neutron-rich Ca and Ni isotopes. It is suggested that Rnp may be used as an experimental observable to extract δnp for neutron-rich nuclei, which is very interesting in the study of the nuclear structure of exotic nuclei, the equation of state (EOS) of asymmetric nuclear matter and neutron-rich matter in astrophysics, etc.  相似文献   
90.
对3种不同残奥(RA)含量的马氏体高强钢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 研究RA含量对其磨损性能的影响.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试验后的磨损表面及横截面显微组织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RA含量越高, 磨损表面越光滑, 摩擦系数和磨损率越小, 也即马氏体高强钢的耐磨性越好. 磨损引起的大应变使RA发生应变诱导马氏体相变, 导致硬度和硬化层厚度显著增大. RA含量最高的HT3试样的硬度提高了18.3%, 硬化层厚度达70μm. 相比RA含量低的试样, HT3试样表现出很好的耐磨性. 这是因为马氏体相变使硬度逐步增加, 抗裂纹萌生能力提高; 同时由于亚表面良好的韧性, 可延缓和阻止裂纹扩展, 使得点蚀和剥落不易形成. 因此, 要提高马氏体高强钢的耐磨性, 除了硬度要求外, 还需要考虑其亚表面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