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化学   17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6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2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硝酸铈为原料,加入适量淀粉为分散剂,并通过氨水来调节溶液p H值,合成稀土Eu~(3+)掺杂的CeO_2红色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研究不同煅烧温度对粉体结构、形貌、发光及显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立方晶系的萤石结构,空间群为Fm3m,颗粒呈近似球形,粒径范围在10~60 nm之间。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CeO2晶粒尺寸逐渐增大,荧光粉的红色发光也逐渐增强。经800℃烧结后,近紫外(370 nm)和蓝光区(468 nm)的光都能对粉体有效地激发,这有利于其在固态照明中的应用。在溶胶-凝胶制备过程中,采用淀粉作分散剂,具有工艺简单、绿色环保的优点,有利于纳米氧化铈粉体的大规模制备。  相似文献   
22.
铁电体-半导体量子点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济 《物理》1999,28(6):321-322,336
文章介绍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重点报道了一类新型铁电体基纳米复合材料-铁电体半 量子点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光学性质,该材料在新型电致光元件及量子点激器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Ca5(PO4)3F:Ce,Mn荧光粉的老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济  唐明道 《发光学报》1990,11(4):306-313
通过对一系列Ca5(PO4)3F:Ce和Ca5(PO4)3F:Ce,Mn(以下简称FAP:Ce和FAP:Ce,Mn)样品在荧光灯中和在强紫外光(185nm+254nm)辐照下,发光效率衰减规律及样品漫反射光谱的变化的研究,并与普通卤粉((F,Cl)AP:Sb,Mn)进行对比,发现了该材料的老化速率与样品组分的关系,即随着材料中Ce浓度的增大和氧空位的增多,老化速率变快。并根据Ryan老化理论,对材料老化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推测。  相似文献   
24.
本文首次讨论了用不动点刻划的不可微多目标优化的最优性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并研究了不动点算法求解此问题的方法及大范围收敛性.为不可微多目标优化研究提供了另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5.
王悦辉  周济  王婷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8):1485-1490
Stable aqueous dispersive colloidal Ag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reducing silver nitrate with sodium borohydride in the presence of 3-mercaptopropionic acid.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Ag nano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by UV-Visible spect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herical and rodlike particles and aggregates are formed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reaction, then the rodlike particles and aggregates are gradually decomposed into small spherical particles, and the final obtained Ag nano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8 nm are in uniform shapes and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colloid remains stable for more than one month, which makes it convenient for use in practice. The presence of capping agent plays an extra role over nanoparticles stabilization and morphology. The presence of capping agent on the surface of Ag nanoparticle is confirmed by th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It is found that Ag nanoparticles are negatively charged in alkaline condition, whereas they are positively charged in acid condition. Electrosteric effect is responsible for their long-term stability.  相似文献   
26.
Ce3+,Mn2+激活氟磷酸钙的合成及其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济  罗晞  唐明道 《发光学报》1987,8(4):309-316
合成了发光效率较高、光衰较小的黄色光致发光材料——Ce3+,Mn2+激活的氟磷酸钙(FAP:Ce3+,Mo2+).研究了各种工艺条件对该材料的发光效率、发光光谱及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灼烧温度在900℃左右;弱还原气氛或保护气氛有利于得到性能较好的材料;原料的化学剂量比M a/Mp,对材料的发光效率和发光光谱影响不大,但对老化速率影响较大,原料中F量应高于正常化学剂量比近一倍.通过对材料形成过程的热分析(差热分析和热失重分析),发现FAP:Ce3+,Mn2+的形成过程与普通卤粉差异很大,研究表明,FAP:Ce2+,Mn2+的形成主要是由650℃~800℃时发生的气相输运过程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7.
Three groups of three-dimensional(3D) TiO2 woodpile electromagnetic gap materials with taile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developed for direct-written fabrication. Appropriate amount of polyethyleneimine(PEI) dispersants allow the preparation of TiO2 inks with a high solid content of 42 vol.%, which enables them to flow through the nozzles easily.The inks exhibit pseudoplastic behavior. The measured microwa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simulations based on plane wave expansion(PWE).  相似文献   
28.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Gd1-xEux(MoO4)2钼酸盐红色发光粉,利用XRD和发光光谱技术对粉体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该系列发光粉均为四方晶系的白钨矿结构,能够被近紫外光(395nm)有效激发,产生Eu3+的5D0→7F2特征跃迁红光发射(616nm)。x=0.4时,即LiGd0.6Eu0.4(MoO4)2样品的发光强度超过商用红粉Y2O2S:Eu3+发光强度的5倍,虽然比未加入Gd样品LiEu(MoO4)2的发光强度略低,但LiGd0.6Eu0.4-(MoO4)2样品的组分中却减少了60%的Eu用量,明显降低了原料成本,更具实用价值,有希望成为白光发光二极管的红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29.
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层状框架γ-磷酸锆(γ-ZrP)及改性磷酸锆(γ-DDZrP),通过插层化学法将吡嗪-2-羧酸生色团与改性磷酸锆进行杂化组装。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γ-DDZrP的层间距(3.70 nm)远远大于γ-ZrP(1.11 nm),这有利于吡嗪-2-羧酸生色团的插入。组装后层状框架的层间距由3.70 nm减小为3.33~3.29 nm。 荧光光谱表明,最大发射峰位置发生了明显蓝移,由溶液中的373 nm蓝移至悬浮液的366 nm。研究发现,吡嗪-2-羧酸在水溶液中的荧光强度很低,但形成插层组装后,悬浮液的荧光强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当浓度为15 μmol/L时,荧光强度增大了6倍。这说明γ-DDZrP能够改善吡嗪-2-羧酸的荧光性能,有利于其在分子识别和荧光探针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0.
傅晓建  许元达  周济 《物理》2012,41(9):595-602
超常电磁介质因其异于普通材料的电磁性质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周期性谐振结构的超常介质(即超材料)到光频段以后会出现加工困难,且损耗明显,而基于材料本征性质的超常介质却表现出独特的优势.文章简要介绍了三类本征型超常电磁介质的形成机制,它们分别是强各向异性机制、自旋波和等离子体耦合机制以及电子共振跃迁机制.重点介绍了基于电子共振跃迁的超常介质.采用半经典理论分析了气态介质中二能级、三能级体系的电偶极跃迁和磁偶极跃迁过程,总结了极化率和磁化率的一般表达式,综述了基于二能级、三能级及多能级模型获得的气态超常电磁介质.此外,对凝聚态体系中的电子共振跃迁和超常电磁性质关系作了简要阐述.最后,对采用实验方法实现的这种本征型超常电磁介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