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7篇
  免费   975篇
  国内免费   1110篇
化学   2042篇
晶体学   120篇
力学   436篇
综合类   144篇
数学   704篇
物理学   212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1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891.
以甲酸为燃料、 Fe3+为氧化剂组成了一种新型的甲酸/铁离子燃料电池, 阳极催化剂为多壁碳纳米管(MWCNT)或β-环糊精修饰的MWCNT(β-CD-MWCNT)负载的金属钯或钯锡纳米颗粒: PdSn/MWCNT, Pd/β-CD-MWCNT和PdSn/β-CD-MWCNT. 运用循环伏安(CV)和计时电流(CA)等技术研究了各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对甲酸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加入适量的金属锡能促进钯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 甲酸氧化电位提前, 电流密度增加; 环糊精的改性对催化剂电催化活性有一定提升. 将上述催化剂制成电池阳极片, 碳粉制成电极阴极片, 组成甲酸/铁离子燃料电池并测试其放电性能. 结果表明, 电池的开路电压在0.981.20 V之间; 以PdSn/β-CD-MWCNT为阳极时, 其最大放电电流密度达50 mA/cm2, 最大功率密度达12.6 mW/cm2, 远优于以Pd/C为阳极的电池性能.  相似文献   
892.
制备对醇氧化反应具有优异电活性的钯催化剂是醇燃料电池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了钯纳米颗粒, 然后沉积在Fe3O4/C复合物表面, 得到了不同Fe3O4负载量的Pd/Fe3O4-C催化剂. 透射电镜(TEM)图显示钯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Fe3O4/C表面. 对制备好的Pd/Fe3O4-C催化剂进行了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CA)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的测试, 研究了其在碱性介质中对C1-C3醇类(甲醇、乙醇和丙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不同Fe3O4负载量的Pd/Fe3O4(2%)-C,Pd/Fe3O4(5%)-C, Pd/Fe3O4(10%)-C和Pd/C催化剂中, Pd/Fe3O4(5%)-C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醇氧化电流密度. 依据循环伏安(CV)数据,Pd/Fe3O4(5%)-C催化剂对甲醇、乙醇、正丙醇和异丙醇氧化的阳极峰电流密度分别是Pd/C催化剂的1.7、1.4、1.7和1.3倍. Pd/Fe3O4(5%)-C催化剂对乙醇氧化的电荷传递电阻也远低于Pd/C催化剂. 制备的所有催化剂对C1-C3醇类电氧化的电流密度大小排序如下: 正丙醇﹥乙醇﹥甲醇﹥异丙醇. 此外, 碳粉中Fe3O4纳米颗粒的存在提高了钯纳米颗粒的电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893.
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MBE)在Ga As衬底上外延生长高In组分(40%)In Ga NAs/Ga As量子阱材料,工作波长覆盖1.3~1.55μm光纤通信波段。利用室温光致发光(PL)光谱研究了N原子并入的生长机制和In Ga NAs/Ga As量子阱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N组分增加会引入大量非辐射复合中心;随着生长温度从480℃升高到580℃,N摩尔分数从2%迅速下降到0.2%;N并入组分几乎不受In组分和As压的影响,黏附系数接近1;生长温度在410℃、Ⅴ/Ⅲ束流比在25左右时,In_(0.4)Ga_(0.6)N_(0.01)As_(0.99)/Ga As量子阱PL发光强度最大,缺陷和位错最少;高生长速率可以获得较短的表面迁移长度和较好的晶体质量。  相似文献   
894.
分析脉冲宽度调制(PWM)双通道输出白光LED的混合调光方法,建立PWM与混合光源输出的光通量和色温之间变化关系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基于Zig Bee无线通信模块CC2530作为双路PWM输出,控制以SN3350为核心的LED恒流驱动电源,完成占空比可调的暖白和冷白两路白光LED的色温和光通量混合调光控制系统设计,并通过高精度快速光谱辐射计HAAS-2000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双路PWM能够较好地实现对LED色温和光通量的输出大小进行控制,混合光源相关色温在3 250~15 000 K范围内连续可调。理论计算与系统控制的光通量和色温存在的相对误差分别小于1.70%和8.50%。  相似文献   
895.
选择CaO和纯碱作为激发剂掺入GGBS(粒化高炉矿渣微粉)制备GGBS+CaO+纯碱固化合肥湖积软土,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固化黏土的强度变化规律。以GGBS、CaO和纯碱的掺量作为影响因子,以7d和28d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响应值,基于Box-Behnken法确定3种外添剂的最佳配合比。研究表明:GGBS掺量的变化对强度响应影响最大,且其敏感程度随龄期的增大而增大;而对于CaO和纯碱,情况则相反。养护7d后,各因素对强度的线性效应和曲面效应均显著,CaO与纯碱的交互作用显著;养护28d后,GGBS与纯碱的交互作用显著。最终得出:GGBS、CaO和纯碱三掺量固化黏土最佳配比分别为13.08%、4.89%和1.25%;在最佳配合比下,7d和28d的预测强度分别达到550.904kPa和665.953kPa。最后对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成果可为在合肥滨湖地区应用矿渣类软土固化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6.
通过微波消解法对铝塑包装材料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考虑了5种不同的消解试剂组合以及不同的浓度配比关系对铝塑包装材料消解效果的影响,并对消解现象产生的可能性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结果发现硫酸-硝酸试剂组合消解效果最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试剂组合的最佳配比为1∶7.随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铝塑包装材料中的Pb,Cr,Cd和As,各元素仪器检出限依次为0.215,0.067,0.006和0.020 ng·mL-1,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 5以上;2#试样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83.8%~111.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7.4%之间;5种试样两次独立平行测定结果均比较接近,t检验法(取置信水平α=0.05)结果表明两次测定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综上表明该方法线性关系好,检出限低,回收率高,精密度好,可准确测定铝塑包装材料及类似材料中的Pb,Cr,Cd,As含量.  相似文献   
897.
周西元  曹源  赵刚 《合成化学》2016,24(5):429-432
以醋酸钯为催化剂,三环己基膦为配体,碳酸铯为碱,甲苯为溶剂,4-溴-三联吡啶和2-甲酸甲酯-吲嗪经Heck偶联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吲嗪三联吡啶(3),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表征。并研究了3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溶剂极性增加,3的荧光强度降低,最大发射波长红移;Cu2+可完全淬灭3的荧光;3的Cu2+, Cd2+, Zn2+配合物对部分氨基酸有荧光响应。  相似文献   
898.
以肉桂酸为原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 4 mL)为促进剂,先与SOCl2于0 ℃反应20 min,再与芳胺于25 ℃反应3 h,合成了10个N-取代肉桂酰胺(3a~3j),产率85.8%~96.5%,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EI-MS确证。提出了DMAc促进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899.
嵌段聚合物由于不同嵌段热力学不相容而形成微观相分离,进而发生自组装排列成规则有序的微观结构,其中网状结构是自组装微观结构中的复杂结构,具有令人瞩目的特性,在纳米科技领域应用价值极高,备受各国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介绍了嵌段聚合物自组装原理和网状结构的特点,重点综述了两嵌段聚合物自组装结构中常见的三种网状结构的发展、制备方法以及在纳米科技中的应用,并指出当今网状结构的研究热点,预测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00.
石墨烯由于其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电子传输特性,在光催化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通过水热法原位合成制备得到CuO/TiO2/煤基石墨烯复合材料(CTG),采用XRD、SEM、TEM等手段对样品结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进而以CuO/TiO2/煤基石墨烯复合材料为光催化剂,在可见光条件下还原CO2制备甲醇以考察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O/TiO2/煤基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当其中Cu的负载量为2%(质量分数)时,目标产物甲醇的产率最高可达94.79 μmol/g.cat,为同样条件下单独采用煤基石墨烯作为光催化剂时甲醇产率的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