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9篇
  免费   442篇
  国内免费   397篇
化学   704篇
晶体学   51篇
力学   207篇
综合类   43篇
数学   269篇
物理学   97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波形钢腹板箱梁畸变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梯形截面箱梁的畸变角给出一般定义的基础上,根据传统混凝土箱形梁的理论及波形钢腹板的力学特性,对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畸变翘曲应力进行推导,应用基于势能驻值原理的能量变分法,建立了以所定义的畸变角为未知量的控制微分方程,并给出其初参数解.采用初参数法求出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畸变角和畸变双力矩,最终得到纵向畸变翘曲应力.通过算例对比分析了传统混凝土箱梁和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顶板与腹板及底板与腹板交点处的畸变翘曲应力,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腹板的纵向刚度很小几乎为零,所以在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底板与腹板交点处产生的翘曲应力大于混凝土箱梁底板与腹板交点处的对应值.  相似文献   
992.
相干测风激光雷达中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从微弱的气溶胶后向散射信号中估计出风速。基于零均值复高斯随机过程协方差矩阵统计模型的后向散射信号,首先讨论了最大似然(ML)离散谱峰值(DSP)风速估计算法的克拉美-罗下界(CRLB)与由Fisher信息矩阵论得到的精确CRLB之间的关系。其次,对于ML DSP估计应用于相干测风激光雷达中协方差矩阵统计模型的后向散射信号时,使用计算机Monte Carlo仿真的方法研究了风速估计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别讨论了信噪比、激光脉冲累积发数和发射激光脉冲宽度对ML DSP风速估计性能的影响。计算仿真结果表明:ML DSP风速估计的CRLB低于精确的CRLB;在信噪比为-20dB,100发激光脉冲累积和信噪比为-30dB,10 000发激光脉冲累积条件下,ML DSP风速估计中"坏"的估计值所占的比例都为0,"好"的估计值的标准差分别为0.62m/s和0.50m/s。  相似文献   
993.
建立粗糙表面的蒙特卡罗模型,研究目标表面高度起伏对光外差信号的调制效应,对不同粗糙程度的目标引起的退相干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给出光外差信号恶化与粗糙目标表面参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当相关长度为100λ,光外差信号随着高度起伏均方根的增大而减小,当高度起伏均方根超过0.2λ时,光外差信号非常微弱;当均方根高度起伏为0.1λ时,光外差信号随相关长度的减小而减小,给光外差探测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   
994.
本文考虑了纵向艾滋病数据模型响应值预测时的最优稳健设计问题。分别研究了两类预测问题:一类是群体响应均值的预测,另一类是个体观察值的预测。给出了模型方差参数空间上的最大最小和贝叶斯稳健设计,多个可选模型下的稳健设计以及预测点不确定时的稳健设计。提出了求各类稳健设计的模拟退火算法。  相似文献   
995.
维生素E绿色还原法制备银纳米粒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绿色还原法制备银纳米粒子,以维生素E为还原剂,淀粉为稳定剂,在液相中还原硫酸银,通过改变溶液的pH值和反应时间,得到不同粒径的黄色银纳米粒子,并分别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方法对银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维生素E在溶液中被氧化生成苯醌,反应得到的银纳米粒子为球形,粒径为8~25 nm;在较强碱性条件下,得到的银纳米粒子尺寸较小,分布较均匀,其平均粒径约为10 nm;不同条件下生成的银溶胶分别在417、411、409、408 nm处出现紫外吸收峰,这些吸收峰均为银纳米粒子的表面共振吸收;生成的银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性质,并对L-半胱氨酸的电化学反应显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InCl3催化下肟类化合物和N-乙烯基酰胺类化合物的反应,以较高产率得到了一系列肟醚类化合物。所有产物的结构都通过1HNMR,13CNMR,MS以及HRMS进行了表征和鉴定。  相似文献   
997.
半胱氨酸(Cys)作为人体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对维持蛋白质功能和新陈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半胱氨酸的检测与传感器的开发也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半胱氨酸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对半胱氨酸电化学传感器、比色传感器以及荧光传感器等的研制与应用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评价,并对半胱氨酸传感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结合前期的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以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在潜指纹显现应用研究为主线的综合性化学实验。整个实验包含了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研究、潜指纹显现应用和在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平台上匹配测试等3方面内容。本实验贴近学科前沿且联系公安工作实际,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了解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刑事科学技术学科前沿知识,还可以解决公安教育与公安实践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9.
通过电弧熔炼制备了无镁La-Y-Ni系A2B7型Y0.7La0.3Ni3.25Al0.1Mn0.15合金, 并在高纯0.2 MPa Ar气氛下分别对合金进行850~1050 ℃真空24 h退火热处理. 通过X射线衍射(XRD)、 中子衍射(ND)、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分散谱(SEM/EDS)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合金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结构分析表明, 铸态合金由CaCu5, Ce5Co19, Gd2Co7, Ce2Ni7多相构成, 随着退火温度升高, CaCu5, Ce5Co19, Gd2Co7相逐步减少直至消失, Ce2Ni7主相相丰度逐步增加. 900~950 ℃退火时, 合金为单相Ce2Ni7结构. 退火温度继续升高, 合金中出现少量PuNi3相. 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 从铸态的307.6 mA·h/g增加到900 ℃退火时的最大值393.1 mA·h/g, 后又降到1050 ℃退火时的366.4 mA·h/g. 合金电极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循环100次后电化学容量保持率(S100)从铸态的66%上升到1050 ℃退火后的88.5%, 900~950 ℃退火时, 合金电极具有较好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00.
丙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主要用来生产高价值的化学品,如丙烯腈,异丙醇和甘油等.丙烯的传统来源主要是石油的催化裂化反应,以及石脑油和轻柴油的裂解过程.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技术逐渐成为一条重要的丙烯生产渠道.V基催化剂在丙烷氧化脱氢反应中被广泛研究,但被用于丙烷直接脱氢反应的报道还较少,且V基催化剂在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中的活性位目前还没有统一定论,可能是由于V的活性物种与载体性质密切相关,因此研究V基催化剂在不同载体上的活性位具有重要意义.Beta沸石分子筛具有规则微孔结构,高的比表面积以及可调节的酸性,是一种理想的金属催化剂载体.本文采用脱铝后的Beta分子筛作为V催化剂载体,通过调节V的负载量探究丙烷直接脱氢活性和VO_x结构的关系,以及催化剂的酸性对性能的影响.活性测试结果显示,V负载量分别为3wt%,7wt%和10wt%时(催化剂分别命名为3VSiBeta,7VSiBeta和10VSiBeta),三者的催化活性十分接近,此外,这些催化剂还具有较好的循环利用性,但碳沉积,丙烯选择性以及失活率都是随着V负载量的升高而增加.XRD和N2吸附结果揭示,VO_x在SiBeta上呈高度分散状态,并且当V负载量从3wt%升至10wt%时,表面V密度发生明显变化,VO_x物种在3VSiBeta中可基本实现孤立的单分散状态.同时,DRUV-vis,H2-TPR以及Raman测试结果表明,VO_x物种的聚合程度随V负载量的升高逐渐增加.NH^3-TPD结果表明,Beta载体在脱铝后本身的酸性位完全消除,但是负载V后引入了新的酸性位,并且3VSiBeta,7VSiBeta和10VSiBeta三者的酸量基本相当.尽管XPS结果显示,不同VSiBeta催化剂上的V价态分布有差异,但是相似的催化活性说明VSiBeta催化剂的活性位与形成的酸性位数目密切相关,而受V初始价态的影响不大.本文指出,酸性位可能是与V–O–Si键直接相关,V负载量从3wt%增加到10wt%,会逐渐形成无催化活性的V–O–V键,导致活性不能进一步提升.因此,3VSiBeta催化剂中可实现孤立的VO_x物种单层分散在SiBeta载体上,形成了大量的酸性V–O–Si键,从而显示出和高负载量的VSiBeta催化剂相当的活性以及较高的脱氢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