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9篇
化学   666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76篇
物理学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采用沉淀水热法,通过调变水热过程中水与凝胶的质量比制备了不同的AlOOH,将其与工业甲醇催化剂C302混合形成复合催化剂,考察复合催化剂对一氧化碳加氢的影响,同时运用XRD、FT-IR、BET、NH_3-TPD-M S、TG-DTG和H_2-TPR等技术对不同AlOOH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热过程中水与凝胶的质量比对AlOOH择优取向晶面、孔结构、表面酸强度等存在明显影响,进而导致复合催化剂产物中出现分布不同的低碳醇或二甲醚。其中,当水和凝胶的质量比为2∶1时,AlOOH的(020)和(120)晶面择优取向,孔容增大,且其表面具有适宜的强弱酸比例中心,复合催化剂呈现出较高的低碳醇选择性,表明AlOOH具有碳链增长的作用,这为合成气制取低碳醇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2.
针对半纤维素模型化合物4-O-甲基葡萄糖醛酸的热解,提出了六种可能的反应路径,对各种反应路径中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结构进行了几何结构全优化,计算了各步反应的标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4-O-甲基葡萄糖醛酸热解时,首先通过分子内的氢原子转移发生开环反应而形成链状中间体,然后中间体进一步分解,主要产物是甲醇、乙醇醛、2-羟基-3-甲氧基丁醛酸、乙二醛和2-羟基丁醛酸等;主要的热解竞争产物是甲酸、CO_2、CO、4-羟基-3-丁烯酮和甲基乙烯醚等。在半纤维素的热解中,CO_2是通过不饱和反应物或中间体脱羧基反应而形成,乙酸则是通过脱O-乙酰基反应而形成。  相似文献   
133.
利用XRD、Raman、XPS和FT-IR表征技术,研究无机酸洗脱(HCl、H2SO4、HCl-HF)处理的胜利褐煤微晶结构的变化,采用自行设计的表面吸附仪-GC联用装置,对样品进行不同温度的低温脉冲氧化实验,考察了煤样在不同温度下氧吸附量的变化规律,通过低温脉冲氧吸附规律与TG/DTG和固定床燃烧实验关联,考察了煤样的自燃倾向。结果表明,无机酸洗脱对矿物质的脱除使得煤结构的有序度增加,石墨化程度提高,无机酸洗脱煤样与原煤相比吸氧量明显下降。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各煤样吸氧量明显增加,且随着脱除矿物质程度的增加,吸氧量呈减小的趋势,导致自燃倾向降低。  相似文献   
134.
135.
136.
137.
合成并表征了侧链液晶高分子聚甲基丙烯酸-对-甲氧基偶氮苯氧己基酯(PMAAZO6), 在不同条件下对其进行了光响应测试. 发现紫外光易诱导体系发生相转变;增加辐照光波长有利于分子发生整体取向. 不同温度下的光响应测试表明, 样品处于玻璃化转变温度之下是保持分子取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8.
氯化高铁血红素衍生物催化鲁米诺发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氯化血红素为原料合成氯化高铁血红素衍生物DFH。系统考察了DFH催化鲁米诺与H2O2反应的发光性能,并和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性能作了比较。所得结果为DFH代替过氧化物酶应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39.
含乙酰丙酮类大环Schiff碱化合物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荧光活性.采用模板合成法,用对苯二胺与乙酰丙酮反应合成得到的Schiff碱配体(H2L)与烷基二胺(即1,2-乙二胺,1,3-丙二胺,1,4-丁二胺)反应合成了3种新型大环Schiff碱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H NMR,IR,MS,UV,摩尔电导等手段对合成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同时在DMF溶液中对大环Schiff碱锌(Ⅱ)配合物的荧光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0.
最值问题,是中学数学经常涉及到的一个热点问题。某些最值问题用通常的方法求解往往比较困难,因为它涉及到诸多知识点,是中学数学的难点之一.如果我们能借助于数形结合的方法,巧妙构造曲线,使一些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和简单化,就能化难为易,避免繁琐的运算,轻松地解题.本文就一些最值问题.通过构造曲线,利用曲线的几何意义或定义,达到求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