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368篇
化学   719篇
晶体学   64篇
力学   67篇
综合类   43篇
数学   204篇
物理学   56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使用对乙酰基偶氮胂,在pH=2.2的盐酸——醋酸钠介质中,与铈组元素反应显色时,文献的条件不能掩蔽大于40μg的钛。而土壤待测液中的钛含量一般在100μg左右。当加入500—600mg的柠檬酸时,则能很好地掩蔽含量高达180μg的钛。配合EDTA(0.02M)—锌(0.002M)时,还能较好地掩蔽钇,而对镧和铈的吸光度影响甚微。故试液不经萃取分离即可直接测定土壤中的微量铈组元素。  相似文献   
942.
吉法酯(Gefarnate)是一种异戊间二烯化合物,化学名为5,9,13-三甲基-4,8,12-十四三烯酸-3',7'-二甲基-2',6'-辛二烯醇酯。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脂肪酶催化法尼基乙酸和香叶醇的酯化反应合成吉法酯的化学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初步建立一套条件温和且污染小的酶催化法制备吉法酯的合成工艺。本文在脂肪酶(Lipozyme 435)催化法尼基乙酸和香叶醇发生酯化反应的条件下,系统研究了酶催化剂、溶剂、投料比、温度等合成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Lipozyme 435(0.2 eq)作为催化剂,环已烷作为溶剂,在30℃条件下得到了78.4%的GC收率。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少,产率高,催化剂可重复利用等优点,这为进一步吉法酯的工业化合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43.
建立电位滴定求导法测定硼化物中硼含量的新方法,解决滴定过程中指示剂显色不明显以及变色范围单一的缺点。利用样品前处理获得含硼组分溶液,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使用pH计记录pH值,绘制出滴定溶液体积对于溶液pH值的变化曲线,利用该曲线导数最大点求得硼含量。用该方法测定标准物质ERM–ED102、ERM–ED103,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硼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5.7%(n=7)。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硼化物中硼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944.
首先对羰基铁进行点腐蚀得到多孔羰基铁,然后采用St?ber法和原位聚合法将SiO_2和导电高分子聚吡咯包覆在多孔羰基铁表面,制备多孔羰基铁/SiO_2/聚吡咯电磁复合吸波材料。采用XRD、SEM、TEM、FT-IR对样品结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在网络分析仪中采用同轴法测试样品电磁参数,并根据传输线理论研究了2~18 GHz微波频段内吡咯含量及涂层厚度对样品吸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孔羰基铁/SiO_2/聚吡咯复合电磁吸波材料具有核壳结构;随着吡咯加入量的增加,吸波材料吸收峰逐渐向低频方向移动;当涂层厚度为3.5 mm、吡咯加入量为6%(w/w)时,在9.44~17.56 GHz范围内反射率均低于-10 d B,频带宽度为8.12 GHz,损耗反射率达到-23 d B。良好的吸波性能归因于复合物有效的阻抗匹配特性及多重界面极化效应,多孔羰基铁/SiO_2/聚吡咯是一种轻质、宽频、强吸收的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945.
最近,有机太阳能电池中三元策略的出现使得高能量转化效率和简便的器件制备方式有望同时实现.大量实验证明,通过构造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实现吸光互补以提高电流或者在能级间形成级联以提高开压.设计并合成了以并噻吩取代卟啉为核,通过炔键连接二酮吡咯并吡咯末端基团的新分子,命名为DEP-TT,该分子有较小的能带间隙(1.31 eV),光谱吸收可达898 nm.以该卟啉分子为给体,富勒烯PC71BM为受体制备双组分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可达7.46%,但开压相对较低(0.75 V).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入10%的富勒烯衍生物ICBA制备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可增大至8.15%,这是基于卟啉小分子为给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取得相对较高效率的器件之一.由于PCBM和ICBA两组分间形成级联能级和协同作用,器件效率明显提高,这意味着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构建可以同时提高开压和电流,从而实现器件效率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46.
氮氧化物(NO_x)作为煤炭燃烧过程主要污染物之一,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如光化学烟雾、酸沉降、平流层臭氧损耗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大气环境污染问题.NO_x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被认为是目前处理固定源NO_x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由于燃煤工业锅炉烟气中还有1%~3%的CO,远高于NO_x的0.02%~0.04%,因此,以CO为还原剂进行CO-SCR脱硝具有现实意义,它可在反应过程中同时消除CO和NO两种有害气体,但对催化剂的活性及抗毒性提出更高要求.CeO_2作为一种常用的稀土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储放氧能力而广泛应用于SCR反应中.过渡金属改性可进一步改善CeO_2的物化性能,从而可能达到CO-SCR的应用要求.本文利用超临界水热技术合成了MOx-CeO_2(M=Co,Fe,Cu)固溶体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傅里叶变换原位红外(DRFTIR)等探究了催化剂在CO-SCR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与作用机制.CO-SCR反应活性测试表明,CuO-CeO_2催化剂活性明显优于FeOx-CeO_2和CoO_x-CeO_2催化剂,在126°C NO去除率即可达到90%;其N_2选择性也可在179°C时达到90%.为了进一步探究MOx-CeO_2(M=Co,Fe,Cu)催化剂的CO-SCR反应途径,本文随后进行了系列原位DRFTIR实验,发现NO在三种催化剂表面均能被高效吸附,其吸附态中间产物主要为双齿硝酸根,桥式硝酸根,桥式硝基和亚硝酰基等.另外,在CuO-CeO_2催化剂表面还存有螯合硝基和单齿硝酸根.CO在催化剂表面主要以CO_x,碳酸根和羧酸根等形式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在CuO-CeO_2表面,CO因吸附于Cu~+而形成Cu~+-CO,在2100 cm.1左右形成明显的特征峰.当催化剂表面吸附CO至饱和后再通入NO发现,CO的吸附特征峰逐渐被NO的特征吸附峰取代;而当NO被吸附至饱和后再通入CO,NO的特征峰则不出现明显变化.这表明NO和CO在催化剂表面存在竞争吸附,NO可能优先于CO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当NO和CO同时通入红外反应仓时发现,在CoOx-CeO_2和FeOx-CeO_2催化剂表面只观察到NO的吸附峰,而在CuO-CeO_2催化剂表面观察到Cu~+-CO的特征峰,说明在CO-SCR反应过程中,CO可以在Cu+表面被有效吸附,其与吸附于CeO_2表面的NO物种反应生成N_2和CO_2,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反应机理.而在CoOx-CeO_2和FeOx-CeO_2催化剂表面,因NO的竞争吸附,使得二者主要遵循Eley-Rideal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47.
韭菜挥发油主要成份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卫煜英  万仁忠 《分析化学》1996,24(2):192-194
韭菜是我国最常见的蔬菜之一,有特别的嗅味和很高的药用价值,本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了韭菜挥发油中的主要成份,检出了二甲基二硫醚,甲基丙烯基二硫醚和二丙烯基三硫醚等23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948.
有机铁磁体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铁磁体是新型交叉的学科领域.它的出现打破了有机物与铁磁无缘的传统概念,是对磁矩起源和磁相互作用等基本概念的挑战,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不仅如此,它在电磁屏蔽和作为软磁盘和光磁盘记录介质等技术上呈现应用效果.本文介绍有机铁磁体的理论、分子设计、实验探索、应用前景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49.
由新型联苯手性骨架(R)-( )-2-氨基-2′-羟基-6,6′-二甲基-1,1′-联苯la,(R)-( )-2-氨基-2′-羟基-4,4′,6,6′-四甲基-1,1′-联苯1b与不同取代基的水杨醛反应合成了9个新型席夫碱配体2a-2i,化合物的结构用核磁共振以及高分辨质谱进行表征.其中(R)-( )-2-氨基-2′-羟基-6,6′-二甲基-1,1′-联苯和3,5-二溴水杨醛衍生得到的席夫碱配体2g与Ti(O′Pr) 生成的配合物催化不对称2-甲氧基丙烯与对硝基苯甲醛的Hetero-ene反应,在-10℃反应3h时获得了最高为79?的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950.
偶氮溴磺(Ⅲ)与钡配合物的分光光度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偶氮溴磺(Ⅲ)与Ba2+配合物的光度特征和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在较宽的pH范围内,试剂与钡形成1∶1的蓝色配合物。稳定常数K=236×104,λmax=6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24×105L·mol-1·cm-1,Ba2+浓度在6×10-7~1×10-4mol·L-1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该法可满意地用于河水和自来水中Ba2+的测定。回收率在961%~101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