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36篇
  免费   9350篇
  国内免费   16190篇
化学   36526篇
晶体学   1868篇
力学   3737篇
综合类   1757篇
数学   8336篇
物理学   23852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462篇
  2022年   1644篇
  2021年   1662篇
  2020年   1644篇
  2019年   1765篇
  2018年   1646篇
  2017年   2275篇
  2016年   1908篇
  2015年   2647篇
  2014年   3200篇
  2013年   4175篇
  2012年   4094篇
  2011年   4548篇
  2010年   4411篇
  2009年   4487篇
  2008年   4999篇
  2007年   4422篇
  2006年   4382篇
  2005年   3704篇
  2004年   2962篇
  2003年   2067篇
  2002年   2289篇
  2001年   2092篇
  2000年   2248篇
  1999年   1267篇
  1998年   674篇
  1997年   513篇
  1996年   474篇
  1995年   383篇
  1994年   381篇
  1993年   363篇
  1992年   309篇
  1991年   253篇
  1990年   223篇
  1989年   221篇
  1988年   217篇
  1987年   181篇
  1986年   132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104篇
  1983年   91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49篇
  1979年   49篇
  1978年   32篇
  1977年   13篇
  1965年   25篇
  195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给出了C^n中子空间之间最大和最小主角在矩阵逼近,投影算子的扰动分析,群逆以及Oraxin逆的扰动估计,条件数理论,Bott-Duffin系统扰动分析中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32.
四气门发动机可变涡流稀薄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可变涡流对四气门发动机稀薄燃烧特性的影响情况。在稀薄燃烧情况下,发动机负荷大小对CO和HC排放的影响不大,对NOx排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13~17空燃比范围内NOx排放的影响,负荷越大,NOx排放越大;对空燃比小于13或大于17以后的NOx排放影响较小。阀片位置对发动机排放特性的影响较小,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存在一定影响,这是因为不同阀片位置的进气涡流比不同所致,同时也表明较强的涡流运动对燃油经济性更有利。涡流运动在不同转速条件下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情况不同,它更有利于改善低速条件下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33.
本文证明一类具非负截曲率完备Riemann流形的Laplace算子的本性谱为(0,+∞)。  相似文献   
34.
以高纯ZnS粉末为基质,采用高温转相、扩散,以及表面涂敷工艺,制得了147Pm激发的ZnS:Cu,Cl发光粉。分析了ZnS:Cu,Cl的晶体结构,测量了ZnS:Cu,Cl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发光亮度。其晶体结构主要是六方纤锌矿型结构,激发光谱峰值波长为341nm,发射光谱峰值波长为513nm,初始发光亮度达到312mcd/m2。由激发光谱的峰值波长341nm推算得到六方ZnS晶体的禁带宽度为3.64eV。分析了147Pm激发的ZnS:Cu,Cl发光粉的发光寿命,其发光寿命达到5年以上。还探讨了该放射性发光粉的发光机理。147Pm激发的ZnS:Cu,Cl的稳定发光,实际上是激发过程与复合过程的准平衡。ZnS:Cu,Cl的绿色发光来源于深施主-深受主对的复合发射。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ZnS:Cu,Cl中深施主-深受主之间的能级间隔约为2.42eV。  相似文献   
35.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Y2O2S∶Eu3 ,Mg2 ,Ti4 红色长余辉材料。测量了材料的电子显微形貌、晶体结构和发射光谱。通过与固相法制备的Y2O2S∶Eu3 ,Mg2 ,Ti4 长余辉材料比较,发现两种方法都可以制备粒度基本相同的纯相Y2O2S基质晶体,但共沉淀法样品的颗粒结构更松散。研究了Eu3 浓度对两种方法制备样品的谱线发射强度的影响,通过比较共沉淀法和高温固相法制备的样品中Eu3 的5D1→7F3较高能级跃迁的587.6 nm谱线强度随Eu3 浓度的变化,发现共沉淀法更有利于Eu3 均匀进入Y2O2S基质晶格而形成有效的发光中心。  相似文献   
36.
利用杨辉三角形对称性推导高阶运动微分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施勇  马善钧 《物理学报》2006,55(10):4991-4994
利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计算函数r=r(q(t),t)各变量之间偏导和高阶导数的关系,发现具有杨辉三角形对称性.结合杨辉三角形的对称性规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了高阶运动微分方程,并讨论了理想约束系统下的高阶运动微分方程. 关键词: 杨辉三角形 牛顿第二定律 高阶运动微分方程 高阶力变率 高阶速度能量 理想约束  相似文献   
37.
油水两液相一维非等温渗流的传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求解油水两液相非等温渗流的温度场、压力场基础上,以驱动功、驱动功率、驱动阻力、驱动速率为特征参数,对该过程进行(火用)传递分析。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含水通过降低油的相对渗透率、从而增大驱动阻力、减小驱动功率, 最终导致原油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38.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variation of classical field theory and the multisymplectic structure is shown. Then the multisymplectic struc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multisymplectic conservation of the coupled nonlinear Schrodinger system are obtained directly from the variational principle.  相似文献   
39.
利用射影几何方法在小缺陷码中,NMDS码是链条件码;给出k维NμMDS(0μk-2)码满足链条件的一个充要条件与一些易判断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40.
Hu  Hongqiao  Liu  Ruiyuan  Liu  Yonghua  Yang  Huigen  Liu  Shunlin  Zhang  Beichen  Ai  Yong  Sato  N.  Fraser  B. J. 《中国科学 数学(英文版)》2002,45(1):161-166

The solar wind almost disappeared on May 11, 1999: the solar wind plasma density and dynamic pressure were less than 1cm−3 and 0.1 nPa respectively, while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was northward. The polar ionospheric data observed by the multi-instruments at Zhongshan Station in Antarctica on such special event day w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day (May 14). It was shown that geomagnetic activity was very quiet on May 11 at Zhongshan. The magnetic pulsation, which usually occurred at about magnetic noon, did not appear. The ionosphere was steady and stratified, and the F2 layer spread very little. The critical frequency of day-side F2 layer, f0F2,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control day, and the peak of f0F2 appeared 2 hours earlier. The ionospheric drift velocity was less than usual. There were intensive auroral Es appearing at magnetic noon. All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polar ionosphere was extremely quiet and geomagnetic field was much more dipolar on May 11. There were some signatures of auroral substorm before midnight, such as the negative deviation of the geomagnetic H component, accompanied with auroral Es and weak Pc3 puls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