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2篇
  免费   655篇
  国内免费   930篇
化学   2775篇
晶体学   88篇
力学   251篇
综合类   87篇
数学   413篇
物理学   144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盐生盐杆菌生长过程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 LKB2 2 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测定了盐生盐杆菌 R1、J7、S9以及 R1和 J7的融合子 F9生长的产热功率曲线 .根据曲线的特征 ,建立了古生菌生长过程的热动力学方程 :ln[P· ( 1 -P/Pm) r- 1 ]=ln[P0 · ( 1 -P0 /Pm) r- 1 ]+k· t.由此求得了盐生盐杆菌的生长速率常数 ,并对此模型和融合子 F9的生长进行了讨论 .该热动力学方程描述了一系列非理想的细菌生长过程的产热功率曲线 ,并将其与经典的指数式生长模型和 lo-gistic模型进行了比较 ,它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首次报道了微量热技术在古生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2.
[H+]在0.01~0.70mol?L-1范围内,离子强度为1.00mol?L-1,[Fe(III)]>>[配体]、[H+]>>[配体]的条件下,研究了Fe(III)与2,3-二羟基苯磺酸钠(Tiron)的配位反应.发现当[H+]≤3.00×10-2mol?L-1时,[Fe(III)]2对反应速率有明显的贡献.求得了相关反应的动力学参数,从而揭示了FeOH2+和FeOH24+与Tiron配位的解离反应途径及FeOH32+的缔合反应机制,并提出了该配位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33.
利用正交法对丁苯橡胶(SBR)/聚丙撑碳酸酯(PPC)共混弹性体进行配方设计,得到了一个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配方。并通过方差分析得出PPC含量和马来酸酐(MA)用量是影响弹性体拉伸性能的最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34.
Unsymmetrical dimesogenic compounds with cholesteryl and 4-(trans-4-n-alkylcyclohexyl)phenoxy parts were synthesized by condensation of cholester-3-yl 6-bromohexanoate with appropriate 4-(trans-4-n-alkylcyclohexyl)- phenols. Structures and thermal phase behaviour of these dimesogenic compounds have been confirmed by IR, IH NMR, elemental analysis, DSC, polarity microscopy and XRD measurements. Their thermal phase behaviour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that of other cholesterol-based dimesogens while they exhibited low and wid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35.
苎麻叶中绿原酸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勃  瞿龙  施树云 《广州化学》2005,30(2):41-44
探讨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苎麻叶中绿原酸的含量的方法。12.5%的醋酸用量为0.1mL,7%尿素2.0mL,0.5%亚硝酸钠0.25mL,3min后加入5%氢氧化钠0.5mL,绿原酸与试剂形成鲜红色络合物,通过在510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确定绿原酸的含量。绿原酸浓度在0.01~0.12g/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5%~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该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36.
基于微加工方法,在一般实验条件下,成功地制备了玻璃芯片。利用水溶性聚合物对玻璃通道进行动态修饰,从而抑制了DNA分子的吸附作用,并成功地用于DNA片段的分离和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中C677T的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37.
聚氯乙烯/聚丙撑碳酸酯共混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8.
《材料表面与界面》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复合材料方向的限选课。本课程对于学生奠定学科基础、培养学生对复合材料方向的兴趣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笔者以"提升教学魅力,打造一门好课"为改革目标,充分贯彻了"教学内容是教学魅力的根本,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将教学内容高效转化为教学魅力的催化剂"这一指导思想,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两方面进行改革。从教学反馈看,这些改革措施能够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39.
以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利用Vilsmeier反应合成δ-(甲酰乙烯基)二氢卟吩衍生物.镍(II)脱镁叶绿酸-a甲酯和镍(II)红紫素-18与Vilsmeier试剂作用,生成了E环被打开的镍(II)δ-(甲酰乙烯基)红紫素-7-三甲酯和镍(II)δ-(甲酰乙烯基)二氢卟吩P6三甲酯.镍(II)N-乙酰氧基红紫素-18-酰亚胺和Vilsmeier试剂作用,生成了镍(II)δ-(甲酰乙烯基)-N-乙酰氧基红紫素-18-酰亚胺.当这些化合物脱去镍离子后,吸收波长明显红移,δ-(甲酰乙烯基)-N-乙酰氧基红紫素-18-酰亚胺的吸收波长达到742nm.同时保留了对δ-位再进行化学修饰的可能性.合成的新化合物均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质谱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40.
赵焱  刘哓青  赵勇  刘频  李琮 《分析化学》2006,34(7):959-962
用光谱滴定技术分别测定了β-环糊精(1)、单-[6-(1-萘酰氨基)-乙基氨基-6-脱氧]-β-环糊精(2)、单-[6-(1-萘酰氨基)-二乙基二氨基-6-脱氧]-β-环糊精(3)在25℃时,pH为7.2、2.0和10.1的缓冲溶液中与几种染料分子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s,并考察了pH=7.2时识别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H0和TΔS0。结果表明,pH为2.0和10.1时,静电、疏水和氢键作用协同贡献于超分子配合物的形成,如主体2与AR在pH=10.1时形成的Ks=7085;而pH=2.0时的Ks=1034。当pH=7.2时主-客体的尺寸/形状匹配、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决定配合物的稳定性。主体2、3对AR、TNS和ANS的包结配位是放热过程,并给出较大的焓变(-ΔH0),对RhB主要表现为熵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