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4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849篇
化学   1909篇
晶体学   115篇
力学   247篇
综合类   91篇
数学   510篇
物理学   13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乙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水解制得八乙烯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OV-POSS),将其与经KH570改性的SiO2溶胶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混合均匀,采用热固化的方法制得PMMA/SiO2/OV-POSS杂化材料,通过透射电镜、红外谱图、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对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杂化材料结构均匀,有机相和无机相之间通过双键聚合的方式形成了共价键;杂化材料耐热性好,玻璃化转变温度比纯PMMA提高约72℃,分解温度提高约121℃。  相似文献   
992.
Pb~(2+)-牛血清白蛋白复合体系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Pb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蛋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紫外光谱表明,Pb2+与BSA肽链上的CO存在相互作用,并使蛋白质疏水结构的微环境发生变化;红外光谱研究表明,Pb2+与BSA结合位点可能为—OH和—NH基团,利用二阶导、退卷积和谱线拟合技术对蛋白质红外谱图的酰胺Ⅰ带进行处理推测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蛋白质α螺旋和β折叠二级结构含量降低,β转角二级结构含量增加;圆二色谱(CD)也表明Pb2+与BSA的结合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93.
张宇  秦洪强  吴仁安  邹汉法 《色谱》2010,28(2):123-127
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检测技术,考察了Ti-SBA-15介孔材料对β-酪蛋白酶解产物中磷酸化肽的选择性富集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含Ti和Si物质的量比为0.08的Ti-SBA-15介孔材料可选择性地对β-酪蛋白酶解产物中的磷酸化肽进行选择性富集;对于β-酪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物质的量比为1:100的蛋白质酶解混合液,Ti-SBA-15仍能实现对其磷酸化肽的有效富集。上述结果表明,作为一种多孔、高比表面积的磷酸化多肽的选择性吸附材料,Ti-SBA-15有望在磷酸化蛋白质组的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报道了一类基于 2-(4-苯基-1,2,3-三唑)亚甲基吡啶(PTMP)配体的过渡金属镍、钴和锌配合物的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实验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这类金属配合物中,PTMP 均通过吡啶氮原子和 1,2,3-三唑中的 2 位氮原子与金属配位,并形成了六元螯合环。在 Co髤及 Ni髤的配合物中,有 2 个 PTMP 参与配位,配位数为 6,配合物的空间构型是畸变的八面体;而在 Zn髤中则只有 1 个 PTMP 参与配位,配位数为 4,配合物的空间构型是变形的四面体。晶体结构数据分析及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尽管 PTMP 分子中 1,2,3-三唑环上的 2 位氮原子相对于 3 位氮原子而言,电子云密度较低,但在这类配合物中由于"螯合效应"2 位氮原子仍然表现出了较强的配位能力。  相似文献   
995.
利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大米中镉的灰化温度、灰化时间、原子化温度、原子化时间.确定了最佳灰化温度为450℃、灰化时间为15s、原子化温度为1750℃、原子化时间为4s等仪器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996.
A series of proline-based amino pyridine dipeptide organocatalysts was synthesized and applied in direct asymmetric intermolecular aldol reaction. These catalysts showed good solubility in organic solvents, good yields (73%―97%) and enantioselectivitives(74%―94%). Among them, dipeptide organocatalyst(2)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efficient one for the asymmetric aldol reaction between cyclohexanone and 4-nitrobeznaldehyde. After optimizing the catalytic reaction conditions, we found that the catalyst showed high yield(97%), enantioselectivity(e.e., up to 92%) and anti-diastereoselectivity(up to 95:5) at mild room temperature without any additives.  相似文献   
997.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中药微量元素研究活动。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微量元素是一切中药的基本成分;微量元素是中药有效药成分的核心组分;微量元素是中药性效量化的物质基础;微量元素是沟通中药传统理论与现代化学物理理论的桥梁。从中药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及中药微量元素与中药药效关系初探两个方面论述微量元素是一切中药的基本成分。  相似文献   
998.
从铅中毒发铅诊断标准、发铅诊断试验及发铅诊断临床应用3个方面论述了发铅检测法在铅中毒诊断、筛查和监督中的实际应用问题。根据临床经验和发铅-血铅比值确定了居民发铅正常值上限及铅中毒发铅诊断分级标准;即使以血铅测定值为"金标准",诊断试验表明,发铅测定在铅中毒诊断中仍有实际应用价值;发铅检测法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沿用至今,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发铅测定是诊断、筛查铅中毒和监督环境铅污染最简单、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999.
包含随机客户的选择性旅行商问题建模及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快递配送过程中客户需求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提出一种新的路径优化问题——包含随机客户的选择性旅行商问题,在该问题中客户每天是否具有配送需求存在一定概率,并且对客户进行配送可获取一定利润。同时考虑以上两种因素,建立该问题的数学模型, 目标为在满足行驶距离限制的条件下,找出一条经过部分客户的预优化路径,使得该路径的期望利润最大。其可用于模拟构建最后一公里快递配送的路径问题,提供更具有经济效益的配送路径。随后提出包含精细化局部搜索策略的改进遗传算法,算法根据问题特点构建初始可行解。最后通过多个计算比对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吡咯异构体的电子结构与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农药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即药效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化学家和生物学家致力研究的方向[1].自1964年Hansch和Fujita提出多参数法[2],同年Free和 Wilson提出了相加模型法[3],以及稍后发展起来的分子轨道法以来,农药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定量关系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