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0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1128篇
化学   1949篇
晶体学   105篇
力学   231篇
综合类   118篇
数学   499篇
物理学   13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在L-fuzzy拓扑空间中,利用Dα-闭集定义了Dα-层连通性,讨论了这种连通性的基本性质,并将其与其它连通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2.
在相转移催化剂PEG-600存在下,利用2-((2-甲氧基)乙氧基)氯乙烷和低聚苯醚链反应,合成双醚化的产物;与此相对应,利用2-(氯乙氧基)乙醇和低聚苯醚链反应,只生成单醚化的产物。所有的产物都经过1H-NMR,MS及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铜铁矿结构的CuAl1-xMgxO2 (x=0、0.005、0.01、0.02、0.03、0.04)多晶,研究了Mg掺杂对CuAlO2多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Mg掺杂量x从0增加到0.02,样品均为菱方R3m单相,密度依次提高;所有样品呈半导体的热激活电输运行为,x=0.02样品在室温下的电阻率是未掺杂样品的1/19,热激活能显著下降(x=0时,ρ300 K~5.54 Ω·m,Ea~0.328 eV;x=0.02时,ρ300 K~0.29 Ω·m,Ea~0.218 eV),载流子浓度增加1个量级,主要因为Mg2+取代Al3+,引入新的受主能级。x>0.02时,MgAl2O4尖晶石杂相出现,使其电导率和热导率降低。CuAl1-xMgxO2多晶的晶格热导率在总热导率中占绝对优势,且随温度升高(300~500 K)而下降,晶格热导Callaway模型模拟表明,所有样品的热阻主要源于点缺陷-声子散射。与x=0相比,x=0.02样品的室温热导率增大1倍(κ~13.065 0 W/(m·K)),声速增大,点缺陷-声子散射减弱,分析认为掺Mg形成强的Mg—O键,提高了晶体的弹性模量和声子频率,减弱了本征点缺陷、Mg掺杂引起的质量波动和应变场波动对声子的散射,同时Mg掺杂样品的密度提高也有利于增加热导率。  相似文献   
994.
伞晓广  巩晓辉  陆一鸣  乔桐桐  游宇  孟丹 《应用化学》2020,37(10):1203-1210
采用一步水热合成法合成NiO-WO3纳米立方块,以WO3为主体,引入p型半导体NiO构建NiO-WO3 p-n异质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相应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表明产物为单斜相WO3,由尺寸大小均匀的纳米立方块组成,平均粒径100 nm左右,引入NiO后WO3纳米立方块的形貌基本保持不变。 将NiO-WO3纳米立方块制成气敏元件并测验了其对甲醛气体的敏感特性。 气敏测试结果表明,构建NiO-WO3异质结可显著地提高WO3传感器对甲醛气体的敏感特性。 特别是5%NiO-WO3异质结纳米立方块结构传感器,其在200 ℃下对0.134 mg/L甲醛的灵敏度达到18.5,且具有快速响应-恢复特性、良好的稳定性及对甲醛的良好选择性。 传感器性能提升的原因主是界面处p-n异质结的形成和NiO的高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5.
以柠檬酸三钠为结合剂,采用水热法结合高温烧结两步法制备了一系列NaY1-x(WO4)2:xSm3+(x=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性能(PL)对粉末的相结构、形貌、成分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粉末为NaY(WO4)2的纯相,属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其形貌为3D花形。在405 nm的光激发下,NaY(WO4)2:Sm3+粉末在600 nm处具有最高的荧光强度,对应于Sm3+4G5/26H7/2磁偶极跃迁,观察到橙红光发射,且Sm3+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015时,粉末显示出最强的荧光发射强度。  相似文献   
996.
孟祥鹤  夏明军 《人工晶体学报》2019,48(10):1814-1822
含有(C3N3O3)3-基团的氰尿酸盐化合物因其具有特征的且与(B3O6)3-基团类似的平面共轭六元环的结构,近年来逐步受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相比于(B3O6)3-阴离子基团,等电子结构的(C3N3O3)3-基团具有更短的键长,更强的pπ-pπ之间相互作用,更均匀的p电子分布,以上几个特征使得(C3N3O3)3-基团具有更强的共轭特性,这也导致了含有(C3N3O3)3-基团的化合物具有更大的线性极化率(双折射)和二阶微观极化率(倍频系数).但是目前国内外对此类化合物的研究相对于硼酸盐材料还少之又少,该篇文章主要针对近年所报道的氰尿酸盐非线性光学晶体和双折射晶体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7.
The title compound, (E)-N,N′-dicyclohexyl-1-(3-(3,4-dihydroxyphenyl)acryloyl)- urea (DDA),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1H-NMR spectroscopy, ESI- MS, and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Its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 = 20.483(12), b = 11.153(6), c = 21.134(12) , β = 117.098(7), V = 4298(4) 3, Z = 8, F(000) = 1664, Dc = 1.195 Mg/m3, Mr = 386.48, μ= 0.082 mm-1, the final R = 0.0474 and wR = 0.1370 for 4853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相似文献   
998.
在单目标、单约束条件下,建立了三状态并-串联系统的优化模型,采用选取重要部件的方法优化系统可靠度,并相应地给出优化算法,最后通过例子,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9.
孟哲  杨骁 《力学季刊》2019,40(3):515
建立了轴向压力作用下悬臂裂纹梁边界支承和裂纹损伤程度识别方法.首先,将悬臂梁边界非完整支承等效为竖向和扭转弹簧、梁中开裂纹等效为内部扭转弹簧,利用Laplace变换,得到了边界弹性支承、考虑轴向压力二阶效应、具有任意裂纹数目Euler-Bernoulli悬臂梁弯曲挠度的解析解.其次,提出了边界弹性支承弹簧柔度和裂纹等效扭转弹簧柔度的识别方法.最后,通过数值试验,考察了轴向压力,裂纹深度以及测量误差等对识别结果的影响,说明了本文考虑轴向压力二阶效应的悬臂梁边界支承弹簧柔度及裂纹等效扭转弹簧柔度识别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应变测量误差,挠度测量误差对裂纹损伤程度识别结果影响更加敏感,且轴向压力对裂纹损伤程度识别影响较小,因此,应严格控制挠度的测量误差.同时,边界支承扭转弹簧柔度的识别误差大于其竖向弹簧柔度识别误差.这些结果为实际工程中边界非完整支承悬臂裂纹梁的参数识别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目前国内使用最为广泛的300 MW机组凝汽器,采用具有分布阻力和分布质量汇的多孔介质模型,数值研究了菱型、卵型、将军帽型、双峰型等典型布管凝汽器的性能,比较了不同布管形式凝汽器的壳侧压降和抽气量,总结出了凝汽器布管的一些基本原则,如管束外形以窄长锲型或山峰形为好、外围应设置辅助进汽通道、需要设置渐缩型空冷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