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9篇
  免费   460篇
  国内免费   572篇
化学   1085篇
晶体学   115篇
力学   129篇
综合类   80篇
数学   231篇
物理学   100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A cDNA for human TNF-α (615bp) was isolated by mean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using first strand cDNA from PMA-induced HL-60 cells as template. The result from sequencing the 615 bp cDNA fragment indicated that it corresponded to the entire sequence of mature human TNF coding region. Direct expression of mature human TNF was achieved using a plasmid pHT-1 constructed by ligation of the cDNA and a synthetic DNA. The IPTG-induced bacterial product (hTNF) showed cytotoxicity to mouse L-929 cells. The TNF activity was further identified by neutralization of a 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human TNF-α. Approximately 80,000 units of activity were detected per ml of culture at A600=2.  相似文献   
42.
3D打印技术作为新型成型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巨大的关注,但常见的PLA、ABS等单体打印耗材由于其自身的不同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本文综述了植物纤维及其提取物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在3D打印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木纤维、竹纤维,秸秆纤维等常见植物纤维用于3D打印的研究现状,还介绍了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植物纤维提取物增强聚合物用于3D打印的研究情况。同时对植物纤维/聚合物材料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性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43.
光引发甲基丙烯酸聚合改性羟基磷灰石表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羟基磷灰石(HP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陶瓷人工齿和人工骨置换材料。然而,纯HAP的力学性能比较差,断裂韧性(KIC)不超过1.0MPa.m1/2(自然骨为2-12MPa.m1/2)[1],作为人工种植体其使用可靠性较差。这大大限制了它在承载部位骨替换中的应用。为了改善  相似文献   
44.
掺杂态聚苯胺的共振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了聚苯胺(PAn)在不同状态(掺杂、反掺杂、碱式、氧化、还原)下的拉曼光谱.根据其光谱特性,结合其它实验结果,提出了掺杂态PAn分子链包含电荷分布不等的三种苦环和二种氮原子的四单元苯醌变体模型,指出质子酸掺杂系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讨论了PAn氧化程度对掺杂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论述了完全标定透射电镜像转角所需拍摄的二次曝光电子显微像的数量,推导了由已测的像转角间接计算其它像转角的一般公式,以Philips Cm200电镜为实例,说明了测定像转角的基本步骤,并以实例说明怎样利用像转角,把衍射花样的晶体学信息传递给电子显微像。  相似文献   
46.
It was commonly thought that a molecular conductor or semiconductor should be composed of at least two components to make the conducting component in partially charged state. However, this idea became questionable by the recent report of the single-component molecular conductor [Ni(tmdt)2]1 as well as several reports about single-component molecular semiconductors such as [Ni(ptdt)2]2 and [Ni(C10H10S8)2]3. In fact, as early as 1985, [Ni(dmit)2] as a by-product in synthesizing TTF[Ni(dmit…  相似文献   
47.
采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 构建了细菌视紫红质(Bacteriorhodopsin, BR)的3种突变体蛋白, 即单突变体BRE194Q、三突变体BRI119T/T121S/A126T和四突变体BRI119T/T121S/A126T/E194Q. 测定了突变体和野生型BR在水溶液和聚乙烯醇(PVA)膜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 采用显微视频录像技术记录了PVA膜中野生型和3个突变体样品的M态寿命. 与野生型BR相比较, 在水溶液中, 单突变体的可见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发生了轻微红移, 三突变体和四突变体的最大吸收峰则分别发生了11.0和12.0 nm的明显蓝移. 在PVA膜中, 3个突变体BR的可见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均发生蓝移, 四突变体BR的最大吸收峰为557 nm, 蓝移达15.0 nm. 四突变体BR在水溶液中的共振拉曼光谱不仅表现有与M态特征相关的1567和1573 cm-1谱带, 还有L态特征带1334 cm-1及N态特征带1200, 1328, 1530和1549 cm-1. 在PVA膜中的样品与在水溶液中的比较, 四突变体共振拉曼光谱的1334和1549 cm-1带消失, 同时1187 cm-1带的强度下降. 显微视频录像技术记录的PVA膜中样品的M态寿命表明, 野生型BR的M态寿命最短, 单突变体的M态寿命小于1.0 s, 三突变体的寿命为3.0 s, 四突变体的寿命为2.0 s.  相似文献   
48.
林磊  王心宜 《物理学报》1980,29(11):1427-1436
本文对一类相变的Landau-deGennes模型(以下简称L-deG模型)进行了高斯近似和平均场近似计算,获得一些“临界指数”的数值。例如,在高斯近似下,α=0.5≠α',γ=1≠γ',ν=0.5≠ν'等等。我们计算了比热,并与液晶MBBA的实验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向列相-各向同性液相相变与三重临界点的关系。文中特别着重讨论了一类与二类相变临界行为的异同。我们认为,二类相变的标度律结果不能简单地挪用到一类相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49.
非那雄胺能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二氢睾酮水平,是一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药品。该合成工艺以甾烯酮酸为原料,将其与氯化亚砜反应,无须分离即与叔丁胺反应得17β-酰胺化合物,再氧化开环,环合,氢化,脱氢合成了非那雄胺。经元素分析、IR、1HNMR、13CNMR、MS分析表征了其结构。该法无须使用昂贵的2,2-二吡啶二硫化物和剧毒药品苯亚硒酸酐,且以乙酸铵代替氨气,降低了对设备的要求和腐蚀,更适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50.
毒蕈碱受体激动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军  牛彦  吕雯  雷小平 《物理化学学报》2005,21(11):1259-1263
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研究了55个四氢吡啶类毒蕈碱受体激动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 建立了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3D-QSAR模型. 所得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507, 常规相关系数(R2)为0.982 , 标准方差为0.218, 说明系列化合物分子周围立体场和静电场的分布与生物活性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模型不仅很好地预测了训练集和测试集化合物的活性, 而且为设计活性更高的受体激动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