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60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21篇
物理学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容量因子Ink′与二元流动相中强溶剂的体积分数Cb基本上成线性关系,再引入半峰宽数据(d),提出了用图解法来指导二元流动相配比选择的方法,从而使相邻两峰中小峰所对应的组分也能进行准确定量。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优点。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2.
利用有机玻璃块和螺旋测微器组成的简支梁系统调谐线性啁啾光纤光栅,将中心波长为1548.6nm、3dB带宽为0.43nm、长为25mm的均匀Bragg光纤光栅按一定角度牢牢的固定在一块长为90mm,宽为10mm,高为5.2mm的有机玻璃块中,再用螺旋测微仪在有机玻璃的中心位置向下施加压力,使简支梁及其中的光纤光栅变形,成为可调谐的啁啾光纤光栅。实验结果表明啁啾光纤光栅反射谱宽与简支梁弯曲量成线性关系,当简支梁最大弯曲量为1.2mm时光纤光栅反射谱展宽了4.02nm,而反射中心波长基本不变,该实验装置可以用于光控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实时延迟线和光纤色散补偿。  相似文献   
103.
给出实的赋范空间中集值映射的Henig真有效解集的一些性质,并利用集值映射的相依上图导数和集值映射的次微分给出了集值优化问题Henig真有效解的最优性条件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4.
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中的几种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用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中的四种黄酮类成分。样品中的黄酮用甲醇超声振荡提取,然后用WatersXteraTMRP18(50×1.0mm,3.5μm)微柱吸附,以1%的乙酸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用紫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5.
绿茶是我国饮用范围最广、最受欢迎的一类茶叶。不同品种绿茶叶外观上差别较小,非专业人员难以直接用肉眼进行辨别。传统化学方法操作复杂、检测费用较高,对样品具有破坏性,无法实现快速无损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无损、重现性好、可直接用于在线定性定量分析的新型分析技术。由于种植方式以及土壤、气候等生长环境的差异,不同品种绿茶叶中含氢基团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也不相同,因此可以通过扫描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得到不同品种绿茶叶的特征信息,实现对不同品种绿茶叶的快速鉴别。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与化学计量学技术对不同品种绿茶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使用近红外光谱仪得到了八个品种绿茶样品的光谱图,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品种绿茶样品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使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消除了光谱信号中的基线干扰,从而提升聚类效果。利用基于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的变量筛选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聚类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后样品的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之和在90%以上,可以选取前两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直接采用原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的准确率较低,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连续小波变换可以有效地消除光谱信号中的基线干扰。与直接使用原始光谱聚类结果相比,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后聚类效果有显著提升,但依旧不能实现所有品种茶叶样品的准确鉴别。为了进一步提高方法的稳健性和分类结果的准确性,选取了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较大的波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在符合平均值大于1%的波长范围内,剔除标准偏差小于5‰的波长,进一步选择较大相对标准偏差值对应的波长点进行聚类分析。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仅使用几十个甚至是几个波长即可实现绿茶样品品种的准确聚类分析。波长筛选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实现对不同品种绿茶的快速鉴别。经过对各个光谱吸收区域波长所对应官能团分析后,初步得出多酚、酰胺类以及氨基酸类物质的种类不同或含量差异是形成绿茶品种差异的重要原因。所提出的基于近红外光谱与化学计量学技术的方法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为绿茶的快速无损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06.
利用近红外光谱对核桃露中的重要指标脂肪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进行建模变量优化、建模方法比较以优选最佳模型。为消除散射对光谱造成的影响,采用标准正态变换(SNV)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遗传算法(GA)结合向后间隔偏最小二乘法(BiPLS)优选的特征波长分别作为偏最小二乘法(PLS)及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输入变量,建立核桃露中脂肪含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预测标准偏差(RMSEP)以及性能偏差比(RPD)对各模型进行评价,探究光谱波段选择方法对于核桃露中脂肪指标模型构建的影响,同时确定最佳建模方法。结果表明:进行变量筛选能够对模型起到优化作用,BiPLS及GA-BiPLS方法分别选择了150及30个变量点,占全光谱的10%及2%,对应了核桃露样品中脂肪成分的特征吸收峰,使得PLS模型的RMSEP值从0.049分别下降到0.043和0.040,同时模型的相关系数R2从0.964提高到0.973及0.974,性能偏差比RPD从4.88增长到5.62及6.00,主成分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降低模型复杂程度的同时提高了模型准确性。相比于PLS模型,核桃露脂肪指标的LS-SVM模型的R2,RMSEP及RPD值均表现出了更好的效果,分别达到0.986,0.036及6.52。说明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的分析模型有较高的准确度及稳定性,可能是由于PLS作为一种经典的线性建模方法,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忽略了样品数据集中的非线性因素,而核桃露样品光谱测量过程中噪声、背景等因素的干扰,以及各指标成分间的相互影响,使得脂肪含量与近红外光谱信息间存在复杂非线性的变化关系,LS-SVM方法能够更为有效地对其进行描述,增强了光谱变量与指标浓度间的相关性,使得建立的模型有着更好的准确度以及普适性,说明了在实际生产中,LS-SVM方法具备优良的可行性,体现了其在核桃露饮品品质分析方面的巨大潜力。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所建立的核桃露脂肪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具有准确、稳定的特点,能够为核桃露生产的质量监控提供技术借鉴,同时为饮品品质的分析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7.
基于线列光探测器件的光谱仪具有多光谱通道探测的优点,以及其在物质光谱分析中担当的重要角色。分析了基于线列光探测器件光谱仪的波长准确度问题,提出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原子光谱丰富波长校准特征波长谱线的思想。实验选用光谱波长范围为200nm~600nm的凹面光栅光谱仪、2048元焦平面的CCD器件和低压汞灯,分别对铜、铝、镁、钙、硅等5种样品进行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试验;利用选取的10条激光诱导原子光谱波长数据并结合低压汞灯的10条特征谱线对光栅光谱仪重新进行波长校准,获取的试验数据有力地证明了这种思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8.
在玻碳电极表面滴涂一层壳聚糖膜 ,壳聚糖分子中 -NH2 在酸性溶液中发生质子化 ,靠静电引力作用吸附富集荷负电的电子介体Fe(CN) 63 -,使其固定在电极表面 ,研究了此Fe(CN) 63 - 壳聚糖 GC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的催化氧化作用。抗坏血酸的浓度在 3.0× 1 0 -6~ 5 .0× 1 0 -3 mol L范围内呈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为 0 .998,检测限达 1 .0× 1 0 -6mol L。该法已用于测定蔬菜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9.
复杂色谱信号自动解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谱及其联用技术日趋完善,并向自动化、高通量和快速的方向发展。化学计量学利用"数学分离"手段,可以实现色谱信号的自动化解析,已成为现代色谱分析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但以往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实现复杂色谱信号自动化解析。为此,自动化色谱解析算法成为科研工作者关心的重点,众多新型的自动化解析算法被提出。针对复杂一维色谱数据以及联用仪器得到的二维和更高维数据的自动化分析,化学计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自动色谱峰识别、背景以及基线漂移校正、色谱谱峰漂移校正以及重叠色谱峰的解析。该文对近十年来发展的复杂体系色谱信号自动化解析中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原理与应用进行了总结与评述,比较了各类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色谱自动化分析过程中的难题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0.
聚L-赖氨酸修饰电极对去甲肾上腺素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了L 赖氨酸在玻碳电极上电化学聚合的条件及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发现该聚合膜对去甲肾上腺素(NE)的电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中,恒电位-0.2V富集2.0min后,用方波溶出伏安法对NE进行了测定,线性范围为1.0×10-8~5.0×10-4mol L,检出限(信噪比=3)为8 2×10-10mol L。对1.0×10-7mol LNE平行测定8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