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化学   120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用TEXAS从头计算程序,取STO-4-21G基组,计算了甲硝胺的谐性力场和振动光谱.直接理论计算的谐性力场经由其他分子转移来的经验校正因子校正后,提供了甲硝胺振动基频的预测.预测值和甲硝胺分子在气相中的振动光谱实验值之间的平均偏差为31cm~(-1).为了获得更合适的气相甲硝胺振动力场和预测它的同位素衍生物的振动光谱,我们优化了一组新的校正因子,使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平均偏差减为8.9cm~(-1).用这组校正因子得到的力场预测了三个同位素衍生物的振动光谱,其同位素位移的理论预测值和实验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32.
银修饰的二氧化钛多孔微管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华  戴维林  李静霞  李闻  曹勇  范康年 《化学学报》2007,65(12):1172-1176
在冰乙酸存在条件下, 以四氯化钛水解法制备了具有锐钛矿晶型结构的二氧化钛多孔微管, 并用化学沉积法对其进行修饰, 得到银修饰的二氧化钛多孔微管. 采用XRD, TG-DTA, SEM, TEM, XPS及氮吸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氮吸附的结果显示该样品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 银的修饰没有显著影响二氧化钛微管的孔结构; XRD的表征结果显示, 银修饰的二氧化钛多孔微管具有良好的锐钛矿晶型; XPS的分析结果表明银以游离的金属态存在; TEM的观测结果显示, 银团簇沉积于二氧化钛纳米晶粒的表面. 降解苯酚的光催化活性测试显示出银的修饰对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其中含银2.0%的样品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3.
甲醇脱氢制无水甲醛的高活性Ag-SiO_2-Al_2o_3催化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甲醇直接脱氢制无水甲醛的新型高活性催化剂Ag- SiO_2-Al_2O_3,并考虑了银负载量、焙烧温度及反应温度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XRD结果表明,反应前观察不到银的晶相峰,反应后出现Ag(111),Ag(200),Ag (220),Ag(311)及Ag(222)的特征银晶相峰,SEM结果与XRD吻合得很好。该种特异 结构的催化剂具有对甲醇直接脱氢制甲醛的优异性能,其甲醇转化率达到95.0%, 甲醛得率也高达81.2%,超过己有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34.
高效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SBA-15改性的Cu/ZnO/Al2O3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介孔SBA-15为结构助剂, 制备出用于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新型高效氧化硅掺杂的Cu/ZnO/Al2O3催化剂, 并与传统Cu/ZnO/Al2O3催化剂在相同条件下的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添加适量介孔SBA-15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在大幅度提高甲醇转化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重整产气中CO的含量. 原位XRD分析证实适量介孔SBA-15的添加对传统Cu/ZnO/Al2O3催化剂的微结构性质可产生重要的调控作用, 从而大大改善其催化活性和制氢选择性.  相似文献   
35.
赵爽  李振华  刘智攀  王文宁  范康年 《化学学报》2007,65(14):1294-1298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气相中的单个的F, Br, I原子吸附在中性和带正、负电荷的银原子团簇上的平衡几何构型 AgnX0,±1 (X=F, Br, I)、吸附能、电荷转移量以及碎片化模式, 并与先前研究过的氯原子在银原子簇上的吸附做了对比. 结果表明卤族原子在银原子簇上的吸附得到的相似的最稳定几何构型, 具有相似的吸附性质. 吸附能和电子转移量的大小顺序为F>Cl>Br>I, 与电负性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36.
采用分子对接方法得到了一系列6-萘甲基取代HEPT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分子与HIV-1逆转录酶复合物模型,从中抽取出抑制剂分子的活性构象,进一步应用CoMFA和CoMSIA方法建立了具有较好预测能力的3D-QSAR模型,深入探讨了这些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为进一步的药物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以化合物13及其相应的β异构体24为代表,结合量子化学从头算分子轨道理论方法考察了它们的前线轨道,为阐明α和β系列化合物的活性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商业SnO2负载的纳米Au催化剂,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研究了溶液酸碱性、沉淀剂种类、Au负载量和焙烧温度等对催化剂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Au的负载量以及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对Au颗粒状态有较大影响.其中, 于573 K焙烧的3%Au/SnO2催化剂在1,4-丁二醇氧化制备γ-丁内酯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最好, TOF值是Au/TiO2催化剂的15倍.这主要是由于SnO2载体独特的性质对所负载的Au颗粒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王顺  刘智攀  陆靖  范康年 《化学学报》2007,65(17):1831-1835
结合遗传算法和Gupta多体势系统地搜索金属团簇Cun (n≤20)的几何结构, 并利用密度泛函方法进一步确定最稳定构型. 分析了平均键长、平均配位数、结合能、二阶差分能、电离势和电子亲和势等性质随着尺寸的变化规律. 发现在Cu7处团簇最稳定构型从二维结构转向三维结构, Cun (n≤20)团簇的幻数为8, 13, 20. 团簇的键长、配位数和结合能属性随着尺寸的增长而递增最终接近相应的体相值; 而二阶差分能、电离势和电子亲和势随着尺寸增加出现奇偶交替, 说明偶数电子形成闭壳层结构, 比相邻团簇更稳定.  相似文献   
39.
 采用草酸络合方法将WO3固载到六方介孔全硅分子筛HMS上,制得新型WO3/HMS非均相催化剂. 利用SEM,TEM,N2吸附,XRD及激光拉曼光谱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催化剂在环戊烯选择性氧化合成戊二醛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在WO3/HMS催化下环戊烯和H2O2的转化率均可达100%,戊二醛的选择性可达72%. WO3以高分散状态存在于催化剂表面. 单次反应后钨的溶脱量(5.5 μg/ml)很小,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 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重复套用6次. 失活后的催化剂可通过简单焙烧的方式再生.  相似文献   
40.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不仅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孔道规则, 而且化学性质和结构性质多样、可调, 所以在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合成了MIL-53(Al)、MIL-53(Cr)及新颖的含有二元配位金属的MIL-53(AlxCr1)(x=1, 2, 3, 4)材料, 以此为载体采用浸渍-化学还原法制备了Ru-B/MIL-53催化剂, 考察了它们在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催化剂评价结果表明, Al/Cr比不仅影响Ru-B/MIL-53催化剂上的初始反应速率(r0), 也影响环己烯的初始选择性(S0). 一般而言, 高Al含量的MIL-53作为载体对r0有利, 而含有二元配位金属的MIL-53作为载体时, S0高于仅有单一配位金属的MIL-53载体. 在环己烯选择性最高的Ru-B/MIL-53(Al3Cr1)催化剂上, r0S0分别为9.2 mmol/(min·g)和71%. 采用多种手段, 对环己烯选择性差异最为显著的Ru-B/MIL-53(Al3Cr1)和Ru-B/MIL-53(Cr)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 发现二者Ru-B纳米粒子的化学组成、电子性质、微观结构接近, 但前者的活性表面积大于后者, Ru-B粒子的尺寸更小, 分散更加均匀, 且金属-载体作用更强. 更小的Ru-B粒径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活性位, 而且也有利于环己烯选择性的提高. 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 在180 ℃和5.0 MPa H2压力下, 以100 mL乙醇胺为修饰剂时, 在Ru-B/MIL-53(Al3Cr1)催化剂上可得环己烯得率29%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