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化学   173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33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139篇
物理学   1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热解-还原法制备单分散Fe3O4亚微空心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共芹  官建国  王维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12):1958-1962
在用模板法水解FeCl3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共-丙烯酸)/Fe2O3[P(St-co-AA)/Fe2O3]核壳粒子的基础上, 于N2环境下热解内核直接得到了单分散的磁性Fe3O4亚微空心球. 用透射电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表征并测试了空心微球的结构形貌、成分以及静磁性能. 结果表明, P(St-co-AA)/Fe2O3核壳粒子在热处理过程中, 由于内核热解生成的有机小分子将Fe2O3 壳层同时还原为Fe3O4, 从而生成了粒径和壁厚均匀的单分散Fe3O4亚微空心球. 该空心微球在室温下的饱和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50.91 A·m2·kg-1、3.97 A·m2·kg-1和2.33 kA·m-1.  相似文献   
22.
本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聚醚醚酮(PEEK)和以PEEK为基体的碳纤维复合材料(APC-2)的热历史对它们熔融行为的影响。在200—315℃结晶并退火热处理后,试样的DSC曲线上出现了两个吸热峰。低温吸热峰(峰温T′_m)较小,并与结晶和退火温度(T_c)有关;高温吸热峰(峰温T_m)较大,几乎不受T_n的影响。T′_m的出现与在不同T_c下生成的不完整晶体的熔融和重结晶过程有关,而T_m的出现则与完整晶体的熔融过程有关。实验结果表明,T′_m与T_c之间呈线性关系。按文献报道的方法,将T′_m与T_c的直线外推至与T′_m=T_c直线相交,其交点温度即为平衡熔点.结果表明,PEEK和APC-2试样的“平衡熔点”受不同热历史条件下生成晶体的完整程度的影响。当结晶并退火时间越长,求出的“平衡熔点”值越低,并与理论值接近。实验结果还表明,碳纤维表面具有促进PEEK树脂基体晶体完整化的作用,因而导致APC-2试样中PEEK树脂基体的熔点高于纯PEEK树脂。  相似文献   
23.
24.
为满足便携式投影仪的市场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LED微型阵列的投影系统。该系统由显示单元和投影物镜构成。采用尺寸为12 mm×9 mm的自发光LED微型阵列作为系统的显示单元,利用光学设计软件设计了投影物镜。投影物镜采用反远距光学结构,全视场角为80°,焦距为8 mm,属于强光、广角镜头。在空间频率20 lp/mm处,该物镜的调制传递函数大于0. 85,畸变小于2%,符合投影系统的设计要求。该投影系统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投影效果好,易加工等诸多优势,可为第三代投影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26.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个铜(Ⅱ)配位聚合物[Cu(L)(4,4’-bpy)(HCOO)(H2O)]n(HL=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4,4’-bpy=4,4’-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82026(16)nm,b=1.1283(2)nm,c=1.1597(2)nm,α=76.50(3)°,β=70.88(3)°,γ=76.97(3)°,V=0.9730(3)nm3,Z=2。铜(Ⅱ)分别与来自2个4,4’-bipy的2个氮原子、1个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的1个氧原子、1个甲酸根中1个氧原子和1个水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由于4,4’-bipy的桥联作用,配合物在空间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该一维链又通过分子间O-H…N和分子内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27.
通过缓慢蒸发溶剂法合成了2例新的三维稀土钼酸盐:[Ln (H2O)3]3[LnMo12O42xH2O,其中Ln=Eu (1)、Tb (2),x=7(1),10.17(2)。这2种稀土钼酸盐中都含有新颖的二十面体[LnMo12O42]构建单元,该单元通过与{LnO9}多面体进一步连接形成三维网络。光致发光测试表明,化合物12显示出明显不同的发射特征,这与Eu3+和Tb3+离子的不同能级跃迁密切相关。化合物1表现出较强的红色发射(CIE色度坐标为(0.66,0.33))、高发光强度、较大的荧光量子产率(约60%),对应于从5D07FJ (J=4、3、2、1、0)的跃迁;化合物2表现出浅绿色发射(CIE色度坐标为(0.34,0.60)),对应从5D47FJ (J=6、5、4、3)的能级跃迁,其发光强度较弱和荧光量子产率较低(约20%)。有趣的是,一定量的Tb3+引入和大量溶剂分子的存在导致化合物2发生部分荧光猝灭,但对化合物1的荧光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8.
陈水生  乔瑞  杨松  凡素华 《结构化学》2013,(9):1415-1421
Two new complexes,[Zn(L1)2(SCN)2]·H2O(1,L1 = 3,5-dimethyl-4-p-tolyl-4H1,2,4-triazole and [Cd3(L2)6(SCN)6](2,L2 = 3,5-dimethyl-4-phenyl-4H-1,2,4-triazole),have been hydrothermally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IR spectroscopy,elemental analysis and PXRD.Complex 1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space group P21 /n with a = 11.246(13),b = 9.640(11),c = 26.13(3),β = 100.97(3),V = 1108.5(3) 3,Z = 4,C24 H28 N8 OS2 Zn,Mr = 572.02,Dc = 1.366 g/cm3,μ = 1.065 mm-1,S = 0.992,F(000) = 1184,the final R = 0.0602 and wR = 0.1700 for 2925 observed reflections(I 2σ(I)).Complex 2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space group P1 with a = 11.6669(3),b = 12.0957(2),c = 14.3674(3),α = 105.380(3),β = 91.020(2),γ = 92.4100(10)o,V = 1952.30(7)3,Z = 1,C66H66N24S6Cd3,Mr = 1725.08,Dc = 1.467 g/cm3,μ = 1.025 mm-1,S = 1.037,F(000) = 870,the final R = 0.0336 and wR = 0.0946 for 7819 observed reflections(I 2σ(I)).In the title complexes,complex 1 is a mononuclear molecule where the centre Zn(II) coordinates to two 3,4,5-substituted 1,2,4-triazole ligands(L1) and two terminal SCN-anions in a tetrahedral environment while six-coordinated centre Cd(II) atoms with octahedral geometry in complex 2 are bridged by virtue of substituted 1,2,4-triazole(L2) in N1,N2-bridging mode and μ2-N,N-SCN-anions into a trinuclear molecule.  相似文献   
29.
许惠英  王维  邹建卫 《化学学报》2013,71(8):1175-1182
用MP2/aug-cc-pVDZ方法计算了PH2X(X=H,F,Cl,Br)与五元杂环化合物(吡咯、呋喃、噻吩)的相互作用,经完全均衡校正法校正基组重叠误差.在MP2/aug-cc-pVDZ优化基础上采用Gaussian 03程序包中的NBO程序计算了二级微扰稳定化能(ΔE2),并运用AIM 2000程序对其AIM性质进行了计算.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该类相互作用的认识,应用约化密度梯度(RDG)填色等值面图和电子密度差图对代表性的体系进行了图形化分析.研究表明:PH3与三个五元杂环化合物形成的是P—H…π氢键相互作用;PH2X(X=F,Cl,Br)与五元杂环化合物形成磷键相互作用,这些磷键体系存在π型和n型两种形式的磷键相互作用,前者形成复合物的稳定性高于后者,并且相互作用大小与磷原子到杂环质心的矢量和P—X方向矢量的夹角密切相关.作为比较,我们对PCl3与这三种杂环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PCl3分子中沿Cl—P键的P端出现了三个正的静电势区域或称作"σ-hole",因此其与杂环化合物形成的是分子间多磷键复合物.AIM拓扑分析表明磷键相互作用的本质属于闭壳层静电相互作用,且电子密度与复合物稳定性呈正相关.RDG图形化分析揭示了磷键相互作用所在的空间位置以及相对强度.DDF分析表明,磷键相互作用的存在使磷原子端基的电子密度减少,而沿着P—X轴以及五元杂环分子的电子密度增加,从而直观地体现了形成复合物后电子密度的重排情况.  相似文献   
30.
结合有机化学教学实践,采用ChemDraw、Gaussian、Flash软件联用技术制作有机化学多媒体课件,使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更形象化,更易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