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0篇
化学   76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4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71.
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技术被应用于Hg1-xCdxTe分子束外延薄膜晶格 参数的测量及其晶格应变状态的研究,研究发现Hg1-xCdxTe分子束外延薄膜 内既存在正应变也存在剪切应变. 通过应用晶体弹性理论,对Hg1-xCdx Te分子束外延薄膜的应变状态进行了定量的分析与计算,获得了Hg1-xCd xTe 分子束外延薄膜在完全弛豫状态下的晶格参数,从而得到了Hg1-xCdxTe分子束外延薄膜晶格参数与组分的关系,该关系符合Vegard’s定律,而不是早期研究所给出的Hig gins公式. 研究还发现,根据对称衍射测量所得到的(224)晶面间距,可直接计算出Hg 1-xCdxTe分子束外延薄膜晶格参数,并用Vegard’s定律确定组分的方 法,可作为估算Hg1-xCdxTe分子束外延材料组分的常规技术,其 组分的测量误差在0.01左右. 关键词: 1-xCdxTe薄膜')" href="#">Hg1-xCdxTe薄膜 晶格参数 组分 应变  相似文献   
72.
合成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富勒烯衍生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许多实验显示C 60衍生物在抗爱滋病毒、神经保护、抗菌、 DNA切割和光动力学治疗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 其中C 60衍生物对自由基的清除显得十分重要[2].  相似文献   
73.
环糊精衍生物的点击化学合成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击化学("click"chemistry)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产率高、纯化步骤简单等优点,现已成为当前的一大研究热点.环糊精具有"内疏水、外亲水"的锥筒状空腔结构,是超分子化学的重要主体之一,合成功能各异的环糊精衍生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点击反应合成环糊精衍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4.
赵建川  郭汝海  孙涛 《中国光学》2013,6(2):151-155
舰载激光武器作为常规舰载武器的有益补充,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文介绍了舰载激光武器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舰载激光武器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分析了它们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关键技术。最后,论述了舰载激光武器的发展动向,指出自由电子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是未来舰载激光武器的发展重点,而低能、小体积重量的激光器也会逐步用于舰载激光武器,未来舰载激光武器会向小型化、高效率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5.
针对桂林喀斯特城市扩展、水体面积变化所引发的热环境问题,对美国Landsat TM卫星图像利用遥感模型反演桂林市1989年和2006年的地表温度和MNDWI水体指数,定量分析水体指数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地表温度与水体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地表温度随水体指数数值的增加而降低。随1989年至2006年桂林喀斯特城市规模的扩展,水体面积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降至4.4%,减少量占总面积的0.2%、占总水体面积的4.3%;桂林市两江四湖对改善中心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现象发挥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6.
针对多组分金属离子混合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重叠严重、难以分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定性和可信度偏最小二乘法(SCPLS)的特征波长选择方法。在SCPLS中,引入指数衰减函数(EDF)以迭代的方式对波长变量进行选择。在每次迭代中对蒙特卡罗采样所得到的数据集建模,计算各波长变量的稳定性和可信度指标,并通过EDF选择具有较高稳定性和可信度的变量,选择的变量作为新的变量集进入下一次变量选择迭代。迭代全部完成后,计算每一次迭代所选的变量集建模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选择RMSECV最小的变量集作为波长变量选择的结果。利用Zn(Ⅱ), Cu(Ⅱ) 和Co(Ⅱ)混合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数据集和Zn(Ⅱ)和Co(Ⅱ)混合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数据集对所提方法性能进行了验证,并与全波段偏最小二乘、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MWPLS)、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方法 (MC-UVE)、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 (CARS)和稳定性竞争自适应加权算法(SCARS)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降低波长选择的复杂度,还能在保证波长选择过程稳定的情况下,选出对模型重要的波长变量,较之其他方法所提出的方法选取的变量建立的模型RMSECV最小,对于Zn(Ⅱ),Cu(Ⅱ) 和Co(Ⅱ)数据集,使用SCPLS方法得到的Zn(Ⅱ),Cu(Ⅱ)和Co(Ⅱ)的RMSECV值分别比全光谱PLS下降60.5%,40.2%和31.8%,与SCARS相比分别下降29.8%,26.1%和0.8%,Zn(Ⅱ),Cu(Ⅱ)和Co(Ⅱ)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14%,1.25%和0.74%,其中Zn(Ⅱ)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67%,Cu(Ⅱ)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99%,Co(Ⅱ)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12%;对于Zn(Ⅱ)和Co(Ⅱ)数据集,使用SCPLS方法得到的Zn(Ⅱ)和Co(Ⅱ)的RMSECV值分别比全光谱PLS下降39.4%和24.9%,与SCARS相比分别下降35.3%和13.3%,Zn(Ⅱ)和Co(Ⅱ)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23%,1.10%,其中Zn(Ⅱ)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45%,Co(Ⅱ)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57%,有效提高光谱建模精度。  相似文献   
77.
孙涛  宋一中 《光子学报》2014,43(9):912004
为了精确提取莫尔条纹偏移量,提出了隧道探索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莫尔条纹分析.使用双光栅产生莫尔条纹,抓拍多方向投影.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追踪分析实验莫尔条纹.首先,追踪各条纹的极大值分布,根据条纹极大值分布挖掘条纹隧道,调整挖掘宽度,即像素宽度,既实现隧道贯通,又不干预相邻条纹.然后,二值化莫尔图,噪声滤波,滤除条纹隧道壁上的噪声毛刺,使隧道壁趋于光滑.最后,根据两侧隧道壁的布局,探索条纹隧道走向,提取隧道走向数据,获得条纹偏移量.并进一步转换为偏折角,即光学计算机层析投影.应用非线性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对偏折角进行迭代重建.结果发现,最高重建截面温度是492℃,额定电热器表面温度大约500℃,重建截面恰恰在电热器上表面上方,所以重建结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8.
在分析再生型数控车削颤振产生机理的基础上, 建立了再生型外圆车削颤振系统动力学模型, 推导了稳定性极限切削深度和主轴转速与车削系统相关动力学参数的关系, 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分析得到极限切削深度和主轴转速的稳定性叶瓣图. 结果表明, 提高机床振动系统的等效刚度、等效阻尼比能增大稳定性叶瓣图的稳定区域, 而提高方向系数、切削刚度系数和切削重叠系数则使稳定性叶瓣图的稳定区域变小; 提高机床振动系统固有频率会使稳定性叶瓣图曲线向右移动, 更难激起车削系统的颤振.  相似文献   
79.
丁鹏  陈掀  李秀玲  卿光焱  孙涛垒  梁鑫淼 《化学进展》2015,27(11):1628-1639
蛋白质糖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糖基化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血清或者组织提取液中,一些低浓度的糖蛋白/糖肽是具有高度临床灵敏性和特异性的生物标记物,这些生物分子可能对疾病发生机理探讨、疾病标记物发现及蛋白类新药开发提供重要信息。由于糖蛋白/糖肽的丰度低,从复杂的生物样品中高选择性富集糖蛋白/糖肽一直是糖蛋白组学的难点和重点。纳米结构的材料因其大比表面积、丰富的活性亲和位点和特殊结构,已经广泛应用于糖蛋白/糖肽的分离富集中。本文对基于金、SiO2、TiO2、Fe3O4、金刚石和聚合物纳米粒子为载体的糖蛋白/糖肽分离富集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概述,并且阐明了糖蛋白/糖肽分离富集方法所面临的挑战,最后,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0.
超分子化学是当前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环糊精和偶氮化合物的光控超分子可逆体系是近几年在超分子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活跃领域。二者的复合物具有的优秀光学性质使其在光敏型自组装、催化、分子机器设计和智能材料领域受到极大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基于环糊精和偶氮化合物的光控超分子可逆体系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该体系的研究背景、优势与原理; 根据该体系控制组装体的不同进行了分类总结,包括囊泡、凝胶、轮烷、催化体系、分子触手等; 最后结合现阶段的研究情况,对其前景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