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226篇
化学   556篇
晶体学   30篇
力学   71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188篇
物理学   44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依据离化杂质散射、声学声子散射和谷间散射的散射模型,在考虑电子谷间占有率的基础上,通过求解玻尔兹曼方程计算了不同锗组分下,不同杂质浓度时应变Si/(001)Si1-xGex的电子迁移率.结果表明:当锗组分达到0.2时,电子几乎全部占据Δ2能谷;低掺杂时,锗组分为0.4的应变Si电子迁移率与体硅相比增加约64%;对于张应变Si NMOS器件,从电子迁移率角度来考虑不适合做垂直沟道.选择相应的参数,该方 关键词: 电子谷间占有率 散射模型 锗组分 电子迁移率  相似文献   
92.
基于k·p微扰法计算了单轴〈111〉应力作用下硅的价带结构, 并与未受应力时体硅的价带结构进行了比较. 给出了单轴〈111〉应力作用下硅价带顶处能级的移动、分裂以及空穴有效质量的变化情况. 计算所得未受应力作用时硅价带顶处重空穴带、轻空穴带有效质量与相关文献报道体硅有效质量结果一致. 拓展了单轴应力硅器件导电沟道应力与晶向的选择范围,给出的硅价带顶处重空穴带、轻空穴带能级间的分裂值和有效质量随应力的变化关系可为单轴〈111〉应力硅其他物理参数的计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单轴应力硅 k·p法')" href="#">k·p法 价带结构  相似文献   
93.
辉光放电聚合物结构及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智兵  阳志林  闫建成  宋之敏  卢铁城 《物理学报》2011,60(8):86803-086803
采用低压等离子体聚合技术,通过调整工作气压和反式二丁烯(T2B)与H2流量比制备了辉光放电聚合物(GDP)涂层.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和元素分析法讨论了工作气压和T2B与H2流量比对GDP涂层内部H原子含量及结构的影响,并且通过纳米压痕技术对GDP涂层的硬度及杨氏模量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工作气压和T2B与H2流量比,GDP涂层内sp3 C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纳米压痕 杨氏模量 硬度  相似文献   
94.
测量了水平微细圆管内蒸馏水和不同质量浓度的水基多壁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在低雷诺数下的强制对流换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与蒸馏水相比,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系数显著提高,且随质量浓度和管内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并且研究了流体管内流动阻力特性,得到的泊肃叶数f·Re值随着雷诺数的变化不明显,但纳米流体的f·Re值要明显小于纯水。  相似文献   
95.
应用构造染色函数法研究了冠图C_m·C_n、C_m·C_n的邻点可区别V-全染色.通过对P_m·C_n的邻点可区别V-全染色的研究巧妙给出了C_m·C_n邻点可区别V-全染色,并得到了这些图的邻点可区别V-全色数,从而验证了图的邻点可区别V-全染色猜想.  相似文献   
96.
正则环的投射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正则环上投射根的性质.证明了正则环的投射根左右对称,且模去投射根的正则环只有零投射根.给出了矩阵环及角落环投射根的计算式,并得到了投射根为零的正则环的一些刻画。最后讨论了投射根为零的正则环在各种环运算下的封闭性和正则环的MP-维数.  相似文献   
97.
可线性化回归预测模型通过换元进行线性回归,换元前后的因变量具有异方差性,致使拟线性回归参数的精度较低.运用GL算法给出了此类模型的稳定最小二乘解,提高了参数的估计精度,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8.
以吡啶-2,3-二甲酸和碘化亚铜为原料,利用真空封管法,合成了一个含有一维阶梯状[CuI]n链的配位聚合物[CuI(Hna)]n(Hna为烟酸),其中配体吡啶-2,3-二甲酸发生脱羧作用生成了另一配体烟酸(Hna)。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42020(10)nm,b=0.78661(14)nm,c=1.31179(18)nm,α=85.623(2)°,β=87.101(2),°γ=76.0660(10)°,V=0.41937(14)nm3,Z=2。配合物的中心Cu(I)与三个μ3-I-离子和烟酸中的一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构型。相邻的一维链通过分子间的氢键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9.
蒸汽侧循环给水加热系统的综合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前言联合循环中蒸汽侧循环给水加热系统的综合优化是总系统整体优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虽然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但至今仍很不充分,对给水加热系统的设计多凭经验进行,依赖于设计者的直觉而缺乏科学的依据。另外,对不同的蒸汽循环系统,其给水加热系统差异很大;而增压流化床燃煤联合循环PFBC—CC[‘]中给水加热系统比较复杂,为多加热源,不仅要合理抽汽加热,还要充分利用燃机的排气余热。再者,PFBC—CC是以蒸汽侧循环为主的联合循环,蒸汽侧循环给水加热系统的优化对整个系统性能的改善有更大的意义。本文以复杂的PFBC—…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