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37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沉积物中石英ESR测年功率饱和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几组沉积物中石英ESR功率饱和效应的基础实验情况,认为在用石英进行ESR测年时,微波功率的选择是一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累积剂量(AD)的求取,从而严重影响测年结果。在某些特定的地质环境下(如黄土,海洋沉积物),采用比较高的微波功率,可从沉积物石英的E'心得到较老沉积物(大于50万年)可信的ESR年代。  相似文献   
62.
优化设计了多种不同孔径和形状的太赫兹波段的亚波长金属孔阵列结构,结合超薄低折射率的聚酰亚胺(PI)薄膜,探索了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超薄低折射率的探测灵敏性。利用飞秒微加工技术制备了一系列亚波长金属孔阵列结构,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测试了阵列结构的反射波谱,获得了强烈的反射共振现象。然后在亚波长金属孔阵列结构背面叠加PI薄膜,结果表明太赫兹反射峰出现了显著低频移动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实现了低至10 m的PI薄膜的有效探测,说明亚波长金属孔阵列结构在太赫兹传感领域对检测超薄低折射率薄膜材料有极强敏感性。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相似文献   
63.
二氧化钒薄膜低温制备及其太赫兹调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二氧化钒(VO2)薄膜在可调谐太赫兹功能器件中的应用,利用低温磁控溅射技术,在太赫兹和光学频段透明的BK7玻璃上制备出高质量的VO2薄膜.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分析显示薄膜为单相VO2单斜金红石结构,具有明显的(011)晶面择优取向,结构致密,表面平整.利用四探针技术和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分析了薄膜的绝缘体-金属相变特性,发现相变过程中薄膜电阻率变化达到4个数量级,同时对太赫兹透射强度具有强烈的调制作用,调制深度高达89%.通过电学相变和太赫兹光学相变特性的对比研究,证实薄膜的电阻率突变主要与逾渗通路的形成有关,而太赫兹幅度的调制则来源于薄膜中载流子浓度的变化.该薄膜制备简单,成膜质量高,太赫兹调制性能优异,可应用于太赫兹开关和调制器等集成式太赫兹功能器件.  相似文献   
64.
基于圆台结构的超宽带极化不敏感太赫兹吸收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莫漫漫  文岐业  陈智  杨青慧  李胜  荆玉兰  张怀武 《物理学报》2013,62(23):237801-237801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圆台形吸收单元的超宽带、极化不敏感的超材料太赫兹吸收器. 该超材料吸收器采用金属薄膜金和介质层二氧化硅交替叠加的多层结构. 采用商业软件CST Studio Suite 2009时域求解器计算了其在0–10 THz波段内的吸收率Aω),在2–10 THz之间实现了对入射太赫兹波的超宽频带强吸收. 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其圆台形单元结构,在器件垂直方向上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寸的微型吸收器,产生了吸收频点相连的多频吸收峰. 利用不同吸收峰的耦合叠加效应,获得超过8 THz的超宽带太赫兹波吸收,吸收强度达到92.3%以上. 这一结构具有超宽带强吸收,360°极化不敏感以及易于加工等优越特性,因而在太赫兹波探测器、光谱成像以及隐身技术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关键词: 太赫兹波 超材料吸收器 圆台结构 超宽带  相似文献   
65.
一种快速实现人脸定位与几何校正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榆青  彭进业  李楠 《光子学报》2005,34(12):1906-1909
提出了利用边缘点集的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矢量作为人脸图像尺度与方向的粗估计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以此方法作为人脸图像精确定位的前期处理,可以大大降低定位的复杂度,从而快速、准确实现人脸图像的定位与几何归一化.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6.
视频分镜头边界检测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侯榆青  葛宝  彭进业 《光子学报》2005,34(10):1597-1600
定义了用于渐变边界检测的累积帧差,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模型的镜头边界检测新方法,对突变边界和渐变边界分别采用不同参数的高斯模型,实现了阈值的自适应选择,克服了现有的双阈值比较法中下边界阈值难以自适应设定的困难.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检测突变和渐变边界.  相似文献   
67.
鉴于预制节段拼装混凝土桥墩中存在节段-节段接缝,而接缝(节点)属于受力薄弱环节,由此对预制拼装桥墩节段节点的抗剪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制作了一组桥墩节段节点抗剪试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并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有限元模拟方法的正确性.然后利用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另外2组节段节点抗剪模型加载模拟,得到了各试件在不同约束应力作用下的剪切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以及剪力键在不同受力阶段的开裂形态等结果.在比较了有限元分析得到的节点抗剪承载力与AASHTO规范的计算结果后,发现AASHTO规范公式低估了平接缝与实心截面多剪力键干接缝的抗剪承载力;同时在高约束应力下,应适当减小AASHTO规范公式中的摩擦系数,才能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8.
Fe-doped CeO2 is synthesized by ceramic method and the effects of Fe doping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ordinary methods and terahertz-time domain spectrometer (THz-TDS) technique. Our results show that pure CeO2 only has a small dielectric constant ε of 4, while a smell amount of Fe (0.9 at.%) doping into CeO2 promotes densification and induces a large e of 23. From the THz spectroscopy, it is found that for undoped CeO2 both the power absorption and the index of refraction increase with frequency, while for Fe-doped CeO2 we measure a remarkable transparency together with a fiat index curve.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Fe-doped CeO2 at frequency ranging from 0.2 to 1.8 THz is less than 0.35 cm-1, implying that Fe-doped CeO2 is a potential THz optical material.  相似文献   
69.
潘伦胜  庄业高 《应用数学》1994,7(4):398-402
本文推广Bar Lev M.等人在1975年提出的求解突然起动单圆柱初期流场的方法,研究了双圆柱的相应问题,对流函数φ采用匹配渐近展开法求出直到二级近似的分析解。  相似文献   
70.
西门纪业 《物理学报》1981,30(4):472-477
本文从比较普遍的观点出发,采用矢量形式描写高斯轨迹,运用矩阵形式表示象差,从而讨论了普遍的高斯轨迹参量线性变换下的电子光学系统的三级象差和象差系数及其偏微商。由此得到了电子光学广义的Fraunhofer条件(即消除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彗差的条件),证明了在此条件下,象散和场曲取极值或稳定值。利用上述的普遍公式和结果,讨论了固定束和扫描束电子光学系统中光阑位置变化的影响,还讨论了阴极发射系统中磁浸没的影响。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