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根据抛物型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的研究,对抛物型偏微分方程提出了新的数值解法。该方法在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具有计算简单,无条件稳定,误差小,编程方便等优点。证明了无条件稳定性,分析了相容性及收敛性,最后进行数值试验,验证了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γ射线散射法研究了土层厚度对测量原油管道内油垢厚度的影响.实验装置由60Coγ射线的准直束、NaI(Tl)探测器和BH1324多道谱仪组成.同时结合蒙特卡洛(MCNP)程序模拟与之对比.发现放射源与探测器的合理布局以及适当的探测距离对提高线性度有很大关系.本实验测得γ射线束距离探测器中心14.5cm,准直器出口到铁板5cm时有最佳线性相关系数平方值0.999,最佳测量精度0.169mm.  相似文献   
13.
拓扑电荷稳定规则也适用于无机共轭分子,用这个理论解释了无机共轭分子稳定性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技术,建立了绿豆芽中吲哚类植物生长素的荧光检测方法。通过L9(34)正交实验,对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优化条件为:样品溶液的p H值调为4.0,萃取溶剂为正辛醇,接受相为p H 12.0的Na OH,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萃取时间为60 min。在最优萃取条件下,吲哚类植物生长素的富集倍数可达92倍。供体相中吲哚类植物生长素的质量浓度在1.71~5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 9,检出限(S/N=3)为0.57 m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8.6%~10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4.8%。该方法操作简单,环境友好,可用于绿豆芽中吲哚类植物生长素含量的准确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5.
白刺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及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述了白刺类植物研究简史,分析了白刺属5种植物和蒺藜科6种植物的化学成分,测了白刺属3种植物种子总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它与蒺藜科其他属的化学成分组成,氨基酸主要组成与含量和特征上有显著的差异,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起源上有一定的同源性和遗传上有一定的稳定性,并进一步支持将白刺属可以提升为白刺科(Nitrariaceae)。这对我国植物学家最近最出的中亚植物区的系统与演化研究和确定其系统位置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一次进样、同时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尼泊金丁酯,糖精钠、安赛密,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苋菜红、亮蓝及咖啡因等14种食品添加剂的分析方法.实验采用Hypersil ODS柱(4.6×200 mm,5μm,DEAIC)为分离柱,以20 mmol/L乙酸铵(pH 6.8)-甲醇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234 nm、254 nm下进行检测,整个分析过程在18 min内完成.被测样品经简单处理后进样,其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5%~99.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5%.方法适用于食品常规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结合新疆微孢衣属(Acarospora)地衣的180处分布点数据和22个环境变量,基于MaxEnt模型与ArcGIS方法,预测微孢衣属地衣在新疆的潜在分布,评价其生境适宜性,分析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变量。微孢衣属地衣在新疆的生境适宜等级可划分为4个等级,高、次适宜生境区主要集中于新疆北部、中部及西南部的主要山脉所在区域和准噶尔盆地的部分区域,低适宜生境区连续分布于高、次适宜生境区的边缘,非适宜生境区占据新疆南部和东南部的广袤区域;年降雨量(bio12)、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最冷季度降水量(bio19)是影响微孢衣属地衣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对MaxEnt模型的综合贡献率分别为36.2%、15.0%和11.6%。  相似文献   
18.
建立药桑叶中黄酮类物质的薄层鉴别及HPLC法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并对黄酮类物质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桑叶中的黄酮类物质,以乙酸乙酯:水:甲酸:甲苯(17∶2∶2∶0.8)为展开剂于高效硅胶G板上展开,Al Cl3为显色剂,365 nm下检视。以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DPPH)溶剂显色,筛选抗氧化活性。采用PMC pack ODS色谱柱,以乙腈-0.01 mol·L-1醋酸铵溶液(p H=4.8)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0 nm,流速1.0 m L·min-1。桑叶中的芦丁、异槲皮苷及紫云英苷在紫外灯下出现明显斑点,薄层-生物自显影实验发现芦丁和异槲皮苷在紫色背景下呈淡黄色斑点,证明二者具有抗氧化活性。3种成分在35 min内均达到完全分离,芦丁、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的平均回收率及含量分别为95.6%(0.85~1.14 mg·g-1)、97.4%(0.66~0.85mg·g-1)及96.2%(0.09~0.29mg·g-1)(RSD3%)。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药桑叶中黄酮类物质的薄层色谱鉴别及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试论草地在新疆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处于我国西北干旱区,为我国的五大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草地资源丰富,毛面积达5726×104hm2.本文就分析新疆草地资源现状基础上,从持续的人类活动和政府行为的负面效应两个方面探讨分析了导致新疆草地退化的原因,并论述了草地在防治沙漠化等中的作用地位,提出了草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受激拉曼泵浦将H2激发到v=1,J=3态,研究了H2(1, 3)态与Cs2分子碰撞(1, 3)态的弛豫及Cs2(X1+g)振动态的激发过程。利用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检测H2的振转态分布,由CARS峰值得到密度比[H2(1, 3)]/[H2(0, 3)]和[H2(1, 1)]/[H2(1, 3)],由H2(v=0)振转态的Boltzmann分布确定H2(0, 3)的密度,由此得到[H2(1, 3)]和[H2(1, 1)]态的密度。激光诱导荧光光谱(LIF)确定被碰撞激发的Cs2(X1+g, v=11-15)各态。利用单模半导体激光作瞬时光吸收,对于v= 11, 12, 13, 14和15,积分吸收系数(单位:106cm-1s-1)分别是6.5,7.9,7.0,6.1和4.7,结合H2(1, 3)的密度,得到H2(1, 3)Cs2(X1+g, v)的转移速率系数,对于v=11-15,分别是(单位:10-13cm-1s-1)1. 40. 6,1.70. 7,1.50. 6,1.30.5和1.00. 4。利用吸收线Doppler增宽测量分别得到了Cs2(X1+g, v=11-15)的平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