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5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1050篇
化学   1937篇
晶体学   129篇
力学   159篇
综合类   159篇
数学   418篇
物理学   13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31.
采用醋酸钡、碳酸钾、钛酸丁酯等为初始反应物,通过多步反应的方法,制得了纳米钛酸钡。所得产品采用XRD、TEM和SEM等进行了表征,并对生长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碳酸钡为直径约100 nm的纳米棒,再经室温下钛酸丁酯水解产生二氧化钛对碳酸钡纳米棒进行包覆,可得到一维核-壳结构的碳酸钡/二氧化钛,最后于700 ℃下经固相反应而得到钛酸钡的纳米颗粒。这种制备纳米钛酸钡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形貌及粒径。  相似文献   
132.
本文报道由H2PDC合成的新型维层状无机-有机骨架晶体Ni(PDC)(H2O)2(H2PDC=吡啶-2,5-二羧酸), 该化合物的一层是由右手螺旋Ni—O—C链与左手螺旋Ni-pdc链组成, 而邻近的一层则是由左手螺旋Ni—O—C链与右手螺旋Ni-pdc链组成, 层与层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 用ICP、TG、IR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33.
[C6N2H18]2[Mo5O15(HPO4)2]·H2O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化合物[C6N2H18]2[Mo5O15(HPO4)2]·H2O,并通过IR光谱、ICP、元素分析、差热与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体属三方晶系,P3(2)21空间群,a=1.1231(1)nm,c=2.2802(5)nm,V=2.4911(7)nm3,Dx=2.835Mg/m3,Z=6,最后的一致性因子R=0.0227,wR=0.0675.阴离子中Mo5O15构成一环状结构,2个HPO4一个连在环的下方,一个连在环的上方,形成类似于“飞碟”状的结构,阳离子为2个质子化的四甲基乙二胺.  相似文献   
134.
Barbituric acid (BA) is a very important kind of compound in biological chemistry and medicine. It can be applied in abirritative medicine and antioxidants.1 It is an important sort of raw material for organic synthe-sis.2 It predicts the important reactive mechanism for organic synthesis.3 Some investigations for NLO prop-erties of a series of BA derivatives have been reported by Feng and coworkers in the view of theory.4,5 The Schiff base has extensive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s of organi…  相似文献   
135.
InitiationMechanismofPolymerizationofAcryl-amidebyCericIon/2-BenzoylAcetanilideSystemDONGJian-hua,DENGChao,QIUKun-yuanandFENG...  相似文献   
136.
以实验测定的晶体结构为基础, 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 在6-31G(d)基组水平上计算4个水杨醛缩苯胺类双Schiff碱和吡啶为配体的Zn(Ⅱ)配合物的电子结构, 并结合有限场(FF)方法得到二阶NLO系数. 结果表明, 在4个五配位配合物中, 双Schiff碱配体的共轭性减弱, 在Schiff碱配体引入叔丁基以及连接双Schiff碱的桥对配合物的结构影响很小. 同时4个配合物的配键性质、原子电荷分布、前线分子轨道能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但引入叔丁基改变了配合物前线分子轨道组成, Zn—O配位键的极性有所加强, 从而使配合物的极化率和二阶NLO系数增加, 而连接两个Schiff碱的桥对配合物二阶NLO性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7.
1 INTRODUCTION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QSAR by Hansch and Fujita in 1964, Deutsch and Hansch have quickly used it in the study of nitrophenylamine sweet reagents. They found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ir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s in octanol/water system and sweetness degree. Subsequently, they detected that vibration of aroma-substituent compounds has so- mething to do with sweetness. Henceforth, statistic correlations between structure and sweetness ofseries compounds have been inv…  相似文献   
138.
Thee adsorption of CO and NO on copper ion-exchanged zeolite Beta was investigated using IR method.It was found that the thermalvacuum pretreatment procedure could result in the reduction of Cu2 ions in zeolite Beta.The adsorption of CO on Cu sites in zeolite Beta closely follows Langmuir isotherm.Another Cu species may form during the reaction between water and CO.The 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NO on the zeolite was observed at room temperature,indicating that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ay occur between two coordinated NO ligands of the same dinitrosyhc complex.Furthermore,the appearance of two series of NO adsorption bands reveals that copper ions existing at different cation sites may have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adsorp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NO molecules.  相似文献   
139.
过硫酸胺与N-[(3-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研究司堃,郭新秋,丘坤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N-取代丙烯酰胺,氧化还原体系,反应动力学,端基分析,反应机理N-[(3一二甲氨基)两基]丙烯酸胺(DMAPA...  相似文献   
140.
采用浸渍法将甲草胺吸附到纯硅MCM-41(M41)介孔材料中, 以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为表面改性剂, 通过气-固反应对吸附了甲草胺的M41材料(Ach/M41)进行疏水改性, 得到了既具有高载药性又能有效延缓甲草胺释放的缓释体系Ach/TMS-M41. XRD、低温N2吸附/脱附、FT-IR和TG等分析结果表明, 甲草胺在M41中的吸附量高达0.381 g·g-1(质量分数为27.6%), 此时M41仍保持原有的孔道结构, 且甲草胺能完全分散于M41孔道中. 分别对Ach/M41和Ach/TMS-M41在水中的缓释性能进行了测试, 甲草胺释放率分别为62%和38.1%, 表明疏水改性对延缓甲草胺释放有较好的效果. 而且, 介孔材料孔壁对甲草胺具有明显的紫外屏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