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8篇
  免费   774篇
  国内免费   1512篇
化学   2785篇
晶体学   138篇
力学   264篇
综合类   197篇
数学   445篇
物理学   18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对活性天然产物(+)-7-deoxynimbidiol非对映异构体的外消旋体cis-(±)-7-deoxynimbidiol进行了合成和衍生, 共得到了8个新型三环二萜化合物; 对合成的新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其中化合物5d对人体乳腺癌瘤株MCF7表现出了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7.49 μg/mL), 可能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2.
掺硼多晶金刚石膜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ACVD(Electron Assist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方法制备了掺硼金刚石膜, 并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及霍尔效应等测试方法对其表面形貌、生长特性、载流子浓度以及导电性能进行了分析. 测试结果表明, 掺硼金刚石膜是由微米级晶粒组成的多晶膜, 其载流子浓度为4.88×1020 cm-3, 电阻率为0.03 Ω·cm, 是高品质金刚石膜. 用该金刚石膜制作电化学电极, 利用循环伏安法分别测量了金刚石膜电极在氯化钾空白底液、亚铁氰化钾溶液和左旋半胱氨酸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 发现该金刚石膜电极在水溶液中具有宽的电化学窗口(约为3.7 V)和接近零的背景电流, 在生物制剂的检测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稳定性, 是一种理想的电化学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133.
通过合成一系列同一分子中既含有给电子性荧光生色团又含缺电子性碳碳双键的烯类单体, 发现这类单体在相同生色团浓度下的荧光强度均明显低于相应的饱和模型化合物或聚合物[1~3]. 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结构自猝灭效应(SSQE), 以区别于浓度自猝灭现象. 对于电子状态与之相反的单体, 即含受电子性荧光生色团的乙烯基醚类单体, 也观察到了SSQE[4,5]. 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 SSQE是光照条件下分子内电子给受体之间电荷转移作用的结果, 分子中电子给受体间的间隔基长度和溶剂的性质等都对SSQE有显著的影响[6]. 以往合成的含给生色团的丙烯酰类单体, 其电子给受体间是通过饱和脂肪链相连, 当生色团和受电子性碳碳双键之间以β-二酮结构相连时, 这类单体的荧光性质如何, 是否发生SSQE是我们的关注所在. 另一方面, β-二酮类化合物在一定波长光照射条件下, 常发生烯醇式与酮式的互变异构化. 虽然已有许多文献报道有关烯醇式-酮式互变异构过程中各种光谱的变化以及用核磁、红外、紫外等光谱手段研究烯醇式-酮式互变异构动力学, 但有关β-二酮类化合物互变异构过程中荧光光谱的变化的报道却很少[7~11]. 本文合成了以β-二酮连接的含二甲氨基苯基生色团的烯类单体, 1-(4-二甲氨基苯基)-4-甲基-4-戊烯-1,3-二酮(DMPDK)及其饱和模型化合物1-(4-二甲氨基苯基)-1,3-丁二酮(DMBDK), 研究了其光谱性质及光致互变异构行为.  相似文献   
134.
以乙醇为溶剂, 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 用溶剂热法制备了Ag表面修饰的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 以亚甲基蓝(MB)溶液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 考察了不同Ag含量样品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用溶剂热法制备的样品中TiO2皆为锐钛矿相, 金属Ag颗粒沉积在TiO2表面, 粒径为2 nm左右, 比表面积较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大大增加, 最高可达151.44 m2·g-1; UV-Vis光谱和光催化实验表明: Ag修饰使TiO2对光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强, 吸收带边红移至可见光区, 亚甲基蓝在该复合材料上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溶剂热法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明显好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 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 Ag摩尔分数为5%的样品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5.
本文测出丁二烯在La、Nd、Sm、Gd、Dy、Ho和Y七种稀土氯化物与两种烷基铝分别组成的催化体系中聚合链增长速度常数和活性中心浓度。其30℃时k_p值在6—100 1/mol·sec间,不同稀土催化剂k_p值顺序为:k_p(Nd)~k_p(Sm)~k_p(Gd)>k_p(La)>k_p(Dy)>k_p(Ho)>k_p(Y)。钕催化剂在七种稀土催化剂中具有较大的活性中心浓度,其值为2—3×10~(-2)mol/molNd。本文对稀土络合催化剂k_p的性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6.
一维棒状ZnO的制备及电化学嵌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一般采用石墨作为负极材料,因其电位与金属锂电极的电位很接近,所以当电池反复循环和过充时,石墨表面易析出金属锂,会因形成枝晶而短路。在温度过高时还容易引起热失控。同时,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负极的锂嵌入量,而且石墨材料容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7.
间氨基酚在超高交联树脂上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种超高交联吸附树脂DA-01和DZH-04对间氨基酚的静态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295K~315K及研究的浓度范围内,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能够对静态吸附等温线进行很好的拟合,DA-01和DZH-04树脂对间氨基酚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两种树脂吸附间氨基酚的能力都比较强,用乙醇和2mol/LNaOH混合溶液(体积比1:1)洗脱,温度338K,DZH-04树脂的脱附率为99.50%,DA-01树脂的脱附率为75.36%。  相似文献   
138.
本工作采用溴加成法、酚解法、FTIR法及臭氧裂解法分别测定了五种不饱和蒸气压下聚合的PVC样品(u-PVC)和五种商品PVC样品(s-PVC)的总双键、总不稳定氯、孤立双键和内部双键的含量.通过研究结构缺陷和PVC的平均分子量及脱HCl速率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不饱和总双键值,总不稳定氯和孤立双键含量彼此的相关性是建立在它们分别与1/M_n的相关性基础之上,从而得出了这三种定量值测得的主要都是端基烯丙基氯结构.根据三者对脱HCl速率的良好线性相关性,首次提出了端基烯丙基氯结构在HCl催化作用下异构化成内部烯丙基氯从而成为脱HCl速率主要原因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9.
建立了同时测定化妆品中苯扎溴铵、2-溴-2-硝基-1,3-丙二醇、5-溴-5-硝基-1,3-二■烷、甲基二溴戊二腈、溴氯芬5种含溴防腐剂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样品经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超声提取后,采用Agilent Eclipse-C_(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ICP-MS测定组分中的~(79)Br,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5种含溴防腐剂均在0.5~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检出限为1.5~3.0μg/g,不同基质化妆品中的回收率为91.2%~108%,相对标准偏差(n=6)为1.3%~4.2%。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适用于化妆品中5种含溴防腐剂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0.
生物检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宪平  杨士云  潘冠民 《色谱》2002,20(1):81-83
 用薄层 (TLC)、高效液相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HPLC/DAD)、动物实验等方法对生物检材中乌头生物碱进行检验 ,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TLC法为此类药物检验筛选的首选方法 ,最小检出量为 0 3μg。在进行HPLC检测时 ,以乌头生物碱的特征紫外吸收光谱和动物实验结果为重要的定性手段 ,其特征吸收波长为 (2 2 8± 2 )nm和 (2 75± 2 )nm。乌头生物碱在 2mg/L~ 5 0mg/L时其峰面积与质量浓度有很好的线性 ,相关系数为 0 9996。经实际案件证明 ,方法准确、灵敏 ,可用于生物检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