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18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6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热蒸发法于700℃在硅衬底上制备了纳米线、多针状、四脚针状结构的ZnO,研究了衬底与热源间的距离对ZnO形貌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ZnO的形貌,当衬底距热源20mm时,ZnO呈现四脚针状且具有很细的尖端,直径为50nm.X射线衍射(XRD),微区Raman图谱表明四脚针状ZnO是高纯的六角纤锌矿结构.另外,对ZnO不同形貌的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
面向21世纪新的《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己于2000年3月公开出版.本文针对在数学课程新标准新要求的大背景下,就如何开展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和改革进行了一些构想,探索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机械的理论解题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3.
介孔材料MCFs的合成及组装青霉素酰化酶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孔材料由于具有纳米级规则孔道和巨大的比表面积而在催化、吸附及分离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由介孔分子筛如MCM-41和SBA-15州等组装功能性材料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酶作为高效催化剂有许多优点,但在溶液中易失活,使用后无法回收,有的酶在溶液中还存在自水解问题:将酶组装在介孔材料中制成固定化酶则可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已成功地将辣根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24.
 1999年国家确定在广东省实行高考“3+X”科目改革试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确,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仅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人们更需要具有获取知识、重组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可否认这正是高校现时教育的薄弱环节。这一薄弱环节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现存的考试模式决定的。 多年来,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中小学教育不能单纯追求升学率,这一呼吁在社会上引起了共鸣。于是就出现了“减负”、“3+X”等一系列改革新模式。在高校教育中虽不涉及升学率问题,但仍是以一张卷子检验学生们的学习好坏。卷面的内容则是一些理论性很强,离实际很远的题目。  相似文献   
25.
26.
27.
本文通过倾斜衬底沉积技术在Hastelloy基底上成功生长出具有双轴织构的MgO缓冲层。系统研究了衬底倾角分别为30°和55°,薄膜厚度对MgO双轴织构、织构角以及表面形貌的影响。ISD-MgO薄膜最小面内、外半高宽分别为11.0°和6.6°。另外,800℃下,在ISD-MgO上自外延300 nm厚的MgO薄膜可以优化其表面质量,为涂层导体的制备提供高质量缓冲层。  相似文献   
28.
为精确捕捉诱导轮中空化的行为特征并揭示其非定常流动机理,采用大涡模拟(LES)对一凝水泵诱导轮在设计工况、临界空化数下单独进行数值分析。基于Omega涡识别方法,对诱导轮内空化流动的流动结构及空化泡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Omega涡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反映流动结构(剪切流与旋转流)与空化泡的关系:设计流量、临界空化数下,诱导轮叶片入口附近空化泡主要集中在轮缘附近的回流区内,回流区内部流动主要以剪切流的形式存在;而在流道中的回流区内流动主要以旋转运动为主,且空化泡主要集中在回流区与主流的剪切层区。  相似文献   
29.
以乙酸钙和磷酸二氢铵为原料,采用原位合成法一步合成羟基磷灰石(HA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纳米复合物(HAP-SOP),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SOD的活性,还对各复合物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HAP-SOD纳米复合物粒径均匀,粒径在100nm以下,包裹后的SOD活性可达84.7%,且缓释作用明显,24h累计释放率为81.2%.  相似文献   
30.
研究了Cu60-Ni40wt%(简称Cu60)和CudO-Ni60wt%(简称Cu4O)两种不同组分的铜镍合金基带在不同温度下退火织构的形成过程,其中名义组分为Cu60-Ni40wt%的合金在650~1000℃退火一小时可获得良好的(001)织构.半高宽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1000~C退火后φ扫描的半高宽(FWHM)为5.5°,ω扫描的半高宽为6.1°.组分为Cu60-Ni40wt%的合金1150℃退火仍不能形成良好的织构.对于Cu40居其里温度点在室温以上,饱和磁矩大于Ni-at.%5W;而Cu60的居里温度点在20K,在77K下表现顺磁性质,其饱和磁矩仅为Ni-at.%5W基带的10%.在77K下Cu60的电阻为7.5×10-9Ω·m,比Ni-at.%5W的电阻要低的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