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9篇
化学   147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81.
风力机气动力学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目前相关研究大都是基于确定性工况条件, 但因风力机常年工作在自然来流复杂环境,风速随机波动致使风电系统呈现不确定性, 对电网稳定性带来巨大挑战,因此进行不确定风速条件下风力机气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不确定性对风力机流场影响机理并明确其对气动力的影响程度,本文提出一种风力机不确定空气动力学分析方法,基于修正叶素动量理论和非嵌入式概率配置点法,建立水平轴风力机不确定性空气动力学响应模型; 以NREL Phase VI S809风力机叶轮为研究对象, 基于该模型提取风力机输出随机响应信息,量化不确定风速对风力机风轮功率、推力、叶片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流动诱导因子不确定性在叶片展长方向上的分布规律,揭示不确定因素在风力机本体上的传播机制,为风电系统设计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结果表明,风速波动对风力机功率和气动力影响显著,高斯风速标准差由0.05倍增大至0.15倍均值,功率和推力最大波动幅度分别由13.44%和8.00%增大至35.11%和22.02%,叶片挥舞弯矩和摆振弯矩最大波动幅度分别由7.20%和12.84%增大至19.90%和33.49%.来流风速不确定性导致叶片根部位置气流明显波动,可以考虑在该部分采取流动控制措施降低叶片对风速不确定性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82.
作者用弹性力学方法计算出超越离合器外环的接触应力,并用光弹性实验验证,结果吻合性良好。  相似文献   
83.
圆柱形薄壳冲击扭转屈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受冲击扭矩作用下的圆柱形簿壳扭转屈曲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Hopkinson扭杆使圆柱受阶跃扭矩作用,分析所得到的应变-时间曲线,得到了不同几何参数的圆柱壳的冲击临界扭矩Mder和屈曲波数n及几条定性结论,同时找出了圆柱壳静力扭转屈曲行为和冲击扭转屈曲行为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84.
以聚氨酯海绵为三维连续网络结构模板,采用浸渍法在聚氨酯海绵骨架表面均匀涂敷石墨浆料构筑具有三维连续网络结构的石墨骨架,然后在石墨骨架中填充铜合金粉,经排胶-热压烧结工艺制备石墨相和金属铜呈三维双连续复合型结构的铜/石墨自润滑复合材料. 研究考察了三维双连续复合结构对材料承载能力和抗冲击破坏能力的影响,并探究了材料在重载作用下的摩擦磨损行为. 结果表明:通过三维双连续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改变石墨相的富集状态和分布形式,并借助连续金属铜基体的高承载作用,显著提升材料在重载作用下的减摩抗磨性能. 在180 N载荷下与轴承钢相对摩擦时,块体663铜合金和均相铜/石墨复合材料均出现急剧磨损并与摩擦配副发生“卡咬”现象,其中块体663铜合金与配副由于“卡咬”严重而停止试验,均相铜/石墨复合材料的磨痕深度达1.38 mm. 然而,具有三维双连续结构的铜/石墨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可保持约在0.12左右,磨痕深度为0.16 mm,展现出优异的长时间耐磨损性能,磨损率约为5.3×10?6 mm3/(N?m). 同时,该结构设计能够大幅减少石墨相与金属铜间的弱界面数量,并有效利用连续石墨相对裂纹传播路径的“歧化”引导和金属铜对扩展裂纹的钝化作用,使复合材料在保持铜合金高承载的同时显著提升材料的抗冲击破坏能力. 具有三维双连续结构的铜/石墨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可与块体663铜合金比拟,高达372±38 MPa,是均相铜/石墨复合材料抗弯强度的2.0倍左右. 此外,具有三维双连续结构的铜/石墨复合材料还具有更加优异的抗外载冲击破坏能力,其冲击韧性高达32.8±3.1 J/cm2,比均相铜/石墨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提高了11.1倍,甚至比块体663铜合金的冲击韧性高出2.2倍.   相似文献   
85.
仿真分析测量参数对光反馈自混合信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含有光反馈的半导体激光器,在外腔波动条件下,研究其光反馈干涉自混合信号模型。经计算仿真分析,得到了外腔运动参数及激光器本身参数的变化对光反馈自混合信号波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利用光反馈自混合干涉效应可以进行多参数传感测量。  相似文献   
86.
采用活性基团拼接法, 以2-巯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为原料, 经硫醚化、肼解、腙化反应合成了8个芳醛-[5-(3,4,5-三甲氧基苯基)-1,3,4-噻二唑-2-巯基]-乙酰腙衍生物, 并经过元素分析, IR, 1H NMR, 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 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 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7.
以2-溴代异丁酸乙酯(EBiB)为引发剂、溴化铜(CuBr2)与2,2-联吡啶(bpy)为催化剂、抗坏血酸(AC)为还原剂,以[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ETAC)为单体,在水-DMF体系中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成功合成了分子量可控的聚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META][Cl])。将P[META][Cl]经离子交换形成氢氧化物后,再与甘氨酸进行离子交换,干燥后制得了一种可用于吸收CO_2的聚氨基酸离子液体(P[METAC][Gly])固体吸附材料。通过核磁共振(1 H-NMR)、尺寸排阻色谱法(SEC)和热重(TG)等测试方法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与物化性能。结果显示,在CO_2气氛,40℃常压下,P[METAC][Gly]的CO_2吸收能力高达5.20%(质量分数),且能变温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88.
合成了一种有机-无机介孔二氧化硅杂化材料(SBA-15-Tpy),通过透射电镜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N_2吸附-解吸曲线对其进行表征,并基于该材料建立了在水中对Cu2+和Co2+的选择性识别。研究表明,SBA-15-Tpy与Cu2+和Co2+结合后会分别在800 nm和510 nm处产生新的吸收峰,加入其它金属离子后不发生明显的吸收峰值变化。在最优条件下,检测Cu2+和Co2+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200.0μmol/L和10.0~200.0μmol/L,检出限分别为0.48μmol/L和4.28μmol/L。将上述方法用于江水中Cu2+和Co2+的测定,回收率在96.0%~108.5%之间。  相似文献   
89.
建立了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土壤和柑橘中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或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后,用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质谱测定,以基质匹配标准溶液进行外标法定量。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5.8~7.0μg/kg、9.3~14.1μg/kg和2.1~2.6μ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5.48%~109.1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0%~5.11%(n=5)。该法快速简便,定量准确,用基质配制标准溶液能够有效、准确地校正LC-MS/MS测定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残留的基质效应,满足土壤、橘皮、橘肉和柑橘全果实际样品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90.
结合本校化学教学论实验的教学现状,融合云教学及翻转课堂理念对教学进行重构,设计并实施以“蓝墨云班课”云平台为师生互动桥梁的翻转课堂云教学。以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为例,让化学师范生以“学习者”和“未来教师”的双重角色体验翻转课堂云教学的学习过程,并利用SERVQUAL模型评价法对云教学进行数据分析、反馈完善。通过进一步问卷分析,了解到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内容,而且对翻转课堂模式与实施细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最后对翻转课堂云教学及师范生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