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12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3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介绍了彩虹的形成原理,设计了彩虹演示实验装置. 通过该装置可以方便地演示彩虹现象,加强学生对彩虹形成原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32.
设计、合成并用红外光谱、1H NMR、元素分析表征了三种用于双光子吸收材料的二苯乙烯衍生物,4,4′-双(二苯氨基-反式-苯乙烯基)联苯(BPSBP),4,4′-双(二乙氨基-反式-苯乙烯基)联苯(BESBP)和4,4′-双(9-咔唑基-反式-苯乙烯基)联苯(BCSBP)。实验结果表明三者最强的单光子吸收出现在350~400 nm之间,且单光子吸收和荧光光谱中表现出明显的溶剂化显色效应,揭示了分子内对称电荷转移的本质,双光子荧光光谱则揭示了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具有相同的发射机理。利用双光子上转换荧光法测试发现,三种双光子吸收材料在800 nm飞秒激光的激发下具有较大的吸收截面,分别为892,617和483 GM,这表明在双光子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由红外热像仪直接得到的热像会受很多外来因素的干扰而致使图像模糊不清、对比度差,由此在故障诊断过程中,需要对热像进行后续增强处理。总结了影响热故障红外检测准确性的外部因素,分析了输电接头热像的基本特征,采用了基于平方根灰度变换直方图修正和全局均衡化两种方法对热像进行了增强处理。在分析上述两种方法优劣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平滑滤波的局部均衡化方法。结果表明,基于线性平滑滤波的局部均衡化方法对于处理输电接头热像更有效。  相似文献   
34.
针对节水灌溉的现状,自制了太阳能自动微灌演示实验系统,以太阳能为动力,通过单片机控制,根据植物需求模拟自动灌溉.该系统在教学中使用,可增强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35.
针对光纤某些点处布里渊背向散射光谱的测量数据出现多峰的情况,提出采用区间划分和基于最小二乘的非线性回归方法对采集到的布里渊背散光谱进行处理.该方法不仅可以拟合单峰布里渊背散光功率数据,而且可以自动识别多峰数据并分别对几个峰进行拟合,使得计算结果能更准确反应光纤沿线的应变情况.实验结果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
光的波动理论的建立,经历了许多科学家的努力,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对波动光学的伟大贡献. 早先人们对光的本性认识是以直线传播为基础,但从17世纪开始,就发现有与光直线传播不完全符合的事实,例如波伦那的耶酥会学院教授格里马尔第(F.M.Grimaldi)首先注意到衍射现象,他在由一个小光源照明的小棍的阴影中观察到光带,这是光的波动理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37.
在这篇文章中,对一个矩阵的迹不等式给出了新的而且较为初等的证明.同时,还改进了此不等式.  相似文献   
38.
光学导象束是一种能弯曲传光和传象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工业、科学技术、军事和医疗等部门。为了配合光学教学,我们组装了这个演示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使同学们加深对全反射原理的理解,与其它同类实验相比,装置简单,制作容易,演示效率高。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究烧结压力对不同晶粒尺寸碳化钽(TaC)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高温高压技术对纳米、微米尺寸TaC粉末进行高温高压烧结,制备不同烧结条件下的块状TaC陶瓷。利用X射线衍射等表征方法对烧结样品的物相、元素分布、压痕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aC在烧结过程中物相稳定,且无杂质渗入。利用维氏硬度计对不同烧结压力(3.0、4.0和5.5 GPa)条件下的3种陶瓷样品进行维氏硬度测试,并进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烧结压力由3.0 GPa提升到5.5 GPa,微米尺寸TaC的维氏硬度(21.0 GPa)优于3.0、4.0 GPa下的纳米尺寸TaC维氏硬度(17.5、19.2 GPa)。此外,研究发现,测试维氏硬度时,3.0 kg应用载荷对测试TaC维氏硬度更加精确。研究结果对结构陶瓷烧结和超高温陶瓷硬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0.
本文给出了一种验证楞次定律实验现象的良好方法,可以明显观察到线圈中突然通以电流时产生的电磁冲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