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化学   59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1.
本文通过微波辐射促进芳基亲核取代反应(SNAr)获得20个N-(2,6-二硝基苯基)苯磺酰胺,该方法操作简单、收率高、耗时短(87%~94%,12min)、底物适用的范围广。种子萌芽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a在50、25μmol/L处理时可完全抑制大豆萌芽,在15μmol/L时抑制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PM1和ABA。该结果可为发现新型脱落酸功能类似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方林  张坤  李晓红  吴海虹  吴鹏 《催化学报》2012,(1):2125-2133
利用化学浸渍法将蔗糖负载到 SBA-15 介孔材料孔道内部, 高温炭化形成的多聚苯环经发烟硫酸气相磺化处理后, 得到磺酸基团功能化的新型碳-硅介孔复合材料. 发烟硫酸气相磺化处理是该材料合成的关键步骤. 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结果表明, 碳-硅介孔复合材料经磺酸化处理保持了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 热重、傅里叶变换的红外光谱及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结果证明, 磺酸功能基团成功的嫁接于碳-硅介孔复合材料孔道的内表面, 反应活性中心为 Br?nsted 酸, 酸密度在 0.09~0.70 mmol/g 可以有效调变. 当碳负载量为 35% 时, 该复合材料在生物柴油的绿色合成中显示出最优的催化性能, 且可重复使用 3 次以上.  相似文献   
113.
近年来纳米贵金属的优异催化性能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是纳米粒子在使用、贮藏过程中存在团聚现象。在制备过程中加入稳定剂可以延缓其团聚,但给纳米粒子的分离带来了困难。有献报道利用水溶性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的乙二醇链段可以稳定Rh纳米粒子,可是因其分子量过  相似文献   
114.
纳米SnO_2@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nCl4和 Ti(OBu)4为原料,采用活性层包覆法制备了 SnO2@TiO2包覆型复合光催化剂,并用 XPS、 IR、 XRD、 TEM和 BET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以二甲基二氯乙烯基磷酸酯(简称 DDVP)稀释液为模拟废水,考察了 SnO2@TiO2的光催化活性及降解液初始浓度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结果表明:包覆粒子由锐钛矿型 TiO2和金红石型 SnO2组成;与纯 SnO2、 TiO2相比, SnO2@TiO2包覆粒子的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DDVP稀释液被光催化降解属于零级反应,但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与降解液初始浓度成正比 .  相似文献   
115.
多相不对称催化氢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红  李灿 《化学进展》2003,15(3):204-214
本文综述了多相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对最近几年来两个典型的多相不对称催化氢化体系即酒石酸盐修饰镍催化剂催化β-酮酸酯的不对称氢化反应体系和金鸡纳生物碱修饰铂催化剂催化α-酮酸酯的不对称氢化反应体系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讨论,同时展望了多相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6.
γ-Mo2N催化剂上的乙炔选择加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器对γ-Mo2N催化剂上的乙炔加氢反应进行了研究.在150℃的反应温度下,乙炔的转化率为95%,乙烯的选择性达到80%,乙烷和丁烯的选择性分别为4%和10%.反应温度和空速的变化对反应产物的选择性没有明显的影响.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钯催化剂上乙炔加氢反应的主要产物是乙烷,产物组成随反应温度和空速的变化而变化.对γ-Mo2N上的乙炔选择加氢生成乙烯的机制进行了解释,认为γ-Mo2N表面上滞留的强吸附的碳氢物种可能有利于乙炔高选择性地生成乙烯.  相似文献   
117.
TiO2/S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敌敌畏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二氧化钛;溶胶-凝胶法;表面复合物;TiO2/SiO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敌敌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