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化学   68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20篇
物理学   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历代洪州窑古瓷的元素组成特征的中子活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西洪州窑从东汉晚期至晚唐五代8期400个瓷胎样品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碱金属元素Na和Rb、 碱土金属元素Ba及Fe等作为胎的助熔剂元素随年代的变化趋势相似, 都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字形变化规律, 其中Fe作为呈色元素, 其含量的高低与瓷胎颜色的深浅是一致的. 分析结果还揭示洪州窑的发展与衰落以及窑址的不断变迁可能都与制瓷原料的发现与消耗有关. 对分析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可以将不同时期烧制的瓷胎样品大致分为5组: (1)东汉晚期东吴时期; (2)两晋和南朝时期; (3)隋代; (4)初唐和盛唐时期; (5)晚唐五代时期. 400 sherds were collected from Hongzhou Kiln covering 8 periods from Eastern Han to Late Tang Dynasty/the Five Dynastied and their bodies were analysed by NA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mental contents in different samples are quite distinct, even for those in the same period. It means no single element can be used as “fingerprint” to distinguish the period. The curves of the contents of Na, Rb, Ba and Fe varying with time are very similar, like “U” shape. As a colorant element, the content of F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olor of the body. The higher content of Fe, the more dark of the body. The outcome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indicate that most of the sherd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5 groups: (1) Eastern Han & Eastern Wu; (2) Western Jin, Eastern Ji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3) Sui; (4) Early Tang and Middle Tang; (5) Late Tang & Five Dynasties.  相似文献   
142.
基于模态数据和准定常理论,建立了减阻盘-杆-后体这一弹性结构的气动阻尼分析方法;通过刚性模型的动导数风洞试验获得气动阻尼以验证方法可靠性后,计算分析了减阻杆结构在指定工况的气动阻尼特性. 结果表明: 所建方法可用于减阻杆系统的气动阻尼计算;计算工况的气动阻尼值均为正值,对减阻杆系统的振动起抑制作用;存在产生负气动阻尼的影响因素,各项因素对气动阻尼影响的量值有所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3.
通过用稳定同位素15N标记生物絮团菌体蛋白, 研究了低盐度1.08±0.07)‰海水混养模式下生物絮团的营养成分对虾、鲫对生物絮团的摄食. 结果表明: 生物絮团能够将水体氨氮和亚硝氮固定为自身的有机氮; 生物絮团含有养殖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 而鲫和对虾可以固定生物絮团中的有机氮为自身蛋白, 即单位体重银鲫和凡纳滨对虾固定氮量分别为104.92±30.91)mg·kg-1和135.6±24.17)mg·kg-1, 相当于单位体重银鲫和凡纳滨对虾每天摄食的生物絮团为1907.36mg·kg-1和2465.1mg·kg-1, 且鱼虾混养能够促进对虾对生物絮团的摄食; 同时鲫对虾的生物排氮作用和生物絮团的固氮作用能够促进养殖池塘的氮循环; 实验组含量显著降低保持在0.03± 0.01)mg·L-1和0.325±0.035) mg·L-1.  相似文献   
144.
这篇文章是为初级化学分析的同志参考用的。只预备描述一些关于仪器的知识(天平和容量分析用的仪器留待下次介绍)。希望能对新参加分析工作的同志有些帮助。作仪器的材料分析用的仪器系用各种材料制成,因此有必要先介绍所用材料的性质。玻璃是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可用作烧杯、三角瓶、表皿、过滤坩埚等等器皿。试验室的用具是用化学玻  相似文献   
145.
卡尔曼滤波处理伏安分析重叠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6.
利用在机械力作用下高分子链断裂所产生的大分子游离基,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嵌段或接枝共聚物,是高分子力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设计制作了一台KCF-A型可控硅超声波发生器及磁致伸缩振动系统,用以研究聚合物在溶液中的降解和共聚.先后成功地合成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丙烯腈、聚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氧化乙烯等多种具有新性能的嵌段或接枝共聚物.其中有的共聚物由于聚合机理的廻然不同,难以用一般的化学方法直接合成.  相似文献   
147.
讨论了具有高阶算子-(1-_x~2+_x~4)的两组分Camassa-Holm方程在Sobolev空间H~s,s>5/2中的柯西问题,利用构造逼近解方法证明了该方程解的局部适定性问题,同时应用能量估计及嵌入定理等方法得到了在给定初值条件下的爆破准则,并且进一步给出了具体的爆破速率.  相似文献   
148.
研究了掺杂多壁碳纳米管(MWNT)改性聚溴甲酚绿膜(PBG),以不同修饰方法制备了4种修饰电极,用扫描电镜、交流阻抗及循环伏安法等对电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4种修饰电极的电活化面积均得到明显提高,其中以层层修饰制备的聚溴甲酚绿膜/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PBG/MWNT/GC)电极最能发挥MWNT和PBG的电活性。将电极用于8-羟基喹啉(8-HQ)电化学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4种修饰电极的伏安响应明显提高,且8-HQ在PBG/MWNT/GC上的氧化峰电位负移最多,峰电流最大,约为裸玻碳电极的4.5倍,电催化作用显著增强。8-HQ在PBG/MWNT/GC上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数和质子数均为1,是吸附控制的不可逆电氧化过程,氧化峰电流Ip与浓度c在4.0×10-6~3.5×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 2,检出限(S/N=3)为1.96×10-8mol/L。PBG/MWNT/GC修饰电极可实现8-HQ的快捷、简便测定。  相似文献   
149.
采用CTS试样研究I/II混合型断裂特性计算裂纹前缘应力强度因子时可采用解析公式,一旦裂纹发生扩展,解析公式便不再适用。文中采用有限元法研究紧凑拉伸剪切(CTS)试样在I/II平面混合型加载下的裂纹扩展行为。采用ANSYS建立CTS试样I/II混合型测试系统有限元模型,为模拟真实受力状态,在CTS试样-销-扇型夹具以及扇型夹具-销-U型夹具之间分别建立接触对进行接触力学分析。通过与解析公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数值方法的可靠性。采用最大环向应力准则(MTS),模拟了CTS试样不同加载角度下的裂纹扩展路径,获得了裂纹扩展路径中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长度的变化曲线,解释了裂纹扩展路径不与外载荷方向垂直的原因。结合文中计算结果,在CTS试样I/II混合型裂纹扩展速率实验测得裂纹长度与寿命的关系曲线a-N的基础上,便可得到材料I/II型混合型裂纹扩展速率曲线。  相似文献   
150.
网格法及其在大变形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网格法具有操作简单、测量范围大、易于自动处理等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网格法测量的基本原理,其次用仿真的实验对网格法进行了检验,最后用皮革材料进行了拉伸实验。由于对镜头误差得到了修正、变形前后的网格点得到了自动匹配,从而实现了大变形的自动高精度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