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6篇
  免费   755篇
  国内免费   1114篇
化学   1611篇
晶体学   60篇
力学   233篇
综合类   130篇
数学   530篇
物理学   160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5年   5篇
  193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对抗脂解活性的人参多肽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预测了其二级结构含有较多的α螺旋, 后接一段无规卷曲. 应用分子力学方法, 结合晶体数据库信息, 计算了人参中抗脂解十四肽分子的相对构家能量和原子坐标, 模拟了构象能量优化过程, 得到了可能的最低能量构象. 并利用计算机分子图形技术建立了相应的人参抗脂解十四肽的三维分子模型. 模型的空间结构表明构象分析结果与二级预测的结论很好地相符。  相似文献   
82.
在穩定狀態下,固定床接觸反應器內的傳熱、傳質和化學反應的過程可用下列微分方程式來表示: div(C_pρT)=div(K grad T)+γΔH div(C)=div(E_ grad C)+γγ=bf(C)e~(-E/(RT))。作者應用直流電模擬法解以下四種情况: (ⅰ)不考慮傳質,並假設γΔH=q_0,即反應速率與溫度和作用物濃度無關; (ⅱ)不考慮傳質,假設γΔH=q_0+α_0T; (ⅲ)不考慮傳質,假設γΔH=Ae~(-E/(RT)); (ⅳ)考慮傳質和溫度及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並採用了Wilhelm的傳質數據(Et),作者,Argo和Smith的傳熱數據(Ke),Smith的SO_2氧化成SO_3的動力學數據。由(ⅰ)、(ⅱ)求得的溫度分佈和文獻上發表的理論解進行了比較,由(ⅳ)求得的溫度分佈和濃度分佈與Smith等實驗測定的數據進行了比較,結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3.
Dispersion of copper(Ⅱ) phthalocyanine (CuPc), copper(Ⅱ) phthalocyaninesulfonate (CuPcS) and cobalt(Ⅱ)phthalocyaninetetrasulfonate (CoPcTS) on the surface of titanium dioxide was investigated by XRD, XPS, FT-IR and UV-Vis techniques. Results show that interaction between CuPc and TiO2 was very weak and CuPc was difficult to disperse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pport. While partly sulfurized CuPcS could be dispersed on the surface of support through sulfo-groups and its dispersion capacity was determined to be 0.085 g CuPcS/g TiO2. Completely sulfurlzed CoPcTS could also be dispersed on the surface of TiO2 as a monolayer and its dispersion capacity was 0.12 g CoPcTS/g TiO2. Interactions of the sulfo-groups as well as the electrons of CoPcTS with the surface of TiO2 could be evidenced by FT-IR characterization. Therefore, it was suggested that CoPcTS molecules be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TiO2 in a flat-lying mode while CuPcS in a slanting one. UV-Vis spectra show that the dispersed CuPcS and CoPcTS molecules exist in both forms of monomers and dimers.  相似文献   
84.
采用偏振光反光度、紫外及可见光谱、电子显微镜形貌观察、粒子大小测定及电子衍射等方法加以系统研究硫化锌纳米级粒子化膜的制备与气相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Me4N]2HgGe4S10, 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 IR, DSC-TG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属四方晶系, I-4空间群, 晶胞参数a=0.92687(8) nm, c=1.43739(12) nm, V=1.23484(18) nm3, Z=2, Mo Kα λ=0.071073 nm, R1=0.0570, wR2=0.1374, 空旷骨架结构由超四面体Ge4S10与HgS4四面体共用顶点连接而成, 有机模板离子在一维孔道中. 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在320 ℃发生分解形成GeS2.  相似文献   
86.
PdH2、YH2分子的结构与势能函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倪羽  蒋刚  朱正和  孙颖  高涛  王红艳 《物理化学学报》2004,20(11):1380-1384
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对钯和钇原子采用SDD收缩价基函数,氢原子采用6-311++G**全电子基函数,对PdH2和YH2体系的结构进行优化计算,得到PdH2分子最稳态为C2v构型,电子组态为1A1,平衡核间距RPdH=0.1692 nm,键角∠HPdH=29.4°,离解能De=5.5212 eV,基态简正振动频率:ν1(b2)=1470.1 cm-1、ν2(a1)=1007.9 cm-1、ν3(a1)=2907.0 cm-1.YH2分子最稳态也为C2v构型,电子组态2A1,RYH=0.1962 nm,∠HYH=114.3°,De=5.6691 eV,基态简正振动频率:ν1(b2)=1457.9 cm-1、ν2(a1)=476.0 cm-1、ν3(a1)=1506.3 cm-1.由微观过程的可逆性原理分析了分子的可能离解极限.并用多体项展式理论方法分别导出基态PdH2和YH2分子的势能函数,其等值势能面图准确地再现了PdH2和YH2分子的结构特征和离解能,由此讨论了Pd + H2和Y + H2分子反应的势能面静态特征.  相似文献   
87.
首先,以溴代聚乙二醇单甲醚(PEO-Br)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聚乙二醇(PEO)质量分数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BMA-b-PEO)。在此基础上,将手性酒石酸(TA)以氢键的方式选择性掺入到嵌段共聚物的PEO相中,诱导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制备具有手性螺旋结构的复合薄膜PBMA-b-PEO/TA。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圆二色光谱(CD)对嵌段共聚物复合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嵌段质量分数对手性诱导嵌段共聚物螺旋结构自组装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TA与嵌段共聚物质量比为0.12、0.15的TA,当PEO质量分数为0.17~0.24时,有利于嵌段共聚物相分离形成柱状螺旋结构;当PEO质量分数增加至0.26时,嵌段共聚物自组装则形成层状结构,在分子间氢键作用下虽然发生手性转移,但无法得到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88.
针对一系列疏溶剂嵌段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用模拟退火方法研究了双亲半柔性两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的自组装形态.模拟结果显示共聚物在溶液中均形成核-壳聚集体,其中疏溶剂嵌段形成聚集体的核,亲溶剂嵌段形成聚集体的壳.当上述相互作用较小时,核呈球形,而壳如同长在核上的刺.随着上述相互作用的增大,核逐渐增大.在较大的相互作用时,核呈柱形;而随着相互作用的加大,长在核上的刺逐渐伏贴于核表面.在更大的相互作用时,核又呈球状,壳伏贴于核表面.  相似文献   
89.
PuH2气态分子热力学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计算了PuH2分子的微观性质、不同温度下气态PuH2分子的能量(E)、熵(S)及气态PuH2分子生成反应的标准焓变ΔH、标准熵变ΔS和标准自由能变ΔG.计算结果表明,气态PuH2分子不具有热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90.
二分岔现象(pitchfork bifurcation)是非平衡非线性动力系统中最典型和最简单的分岔现象.1972年Schlogl提出了如下一个化学反应模型: A+2x?3X,X?B (1)假定组份A和B的浓度可由外界控制为恒定,在某些条件下该模型可呈现出二分岔现象.自那以后,Schlogl模型已成为人们研究非平衡相变时最广泛采用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对推动非平衡非线性现象的研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物理-化学的角度来看,该模型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首先该模型涉及一个三分子自催化反应步骤,这种反应步骤在现实反应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