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化学   138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40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88篇
物理学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31.
对于近年来清华大学与美国合作研究组在原子核结构实验研究中有关奇A 核的多声子 振动带方面的进展进行了评述。研究人员通过有效的国际合作,识别了质量数A = 100 丰中子核区的奇A核103Nb,105Mo,107Tc 和109Tc中的两声子 振动带,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在奇A 核的结构研究中发现的仅有的4 例这样的结构。对于实验方法、研究结果以及这些多声子 振动带的特性进行了评述,并对目前在多声子带其他方面的研究及今后进一步的工作进行了概述。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multi-phonon γ-vibrational bands in odd-A nuclei by our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has been reviewed. The two phonon -vibrational bands in 103Nb, 105Mo, 107Tc and 109Tc in the A = 100 neutron-rich nuclear region were identified, which are the only four such bands discovered in nuclear structure studies until now. The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se band structures are discussed. The other aspects for our research on the multi-phonon vibrational bands as well as our future research work are also briefly reviewed.  相似文献   
132.
碱性介质中绿原酸对鲁米诺-Ag(Ⅲ)化学发光体系有显著增敏作用,在一定范围内,绿原酸的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成正比.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绿原酸化学发光测定的新方法,并研究了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因素.在最优条件下测得方法的检出限为0.50μg/L,线性范围1.0-200.0μg/L.对25.0μg/L的绿原酸进行平行...  相似文献   
133.
封东来  沈大伟  徐海超  彭瑞 《物理》2012,41(4):211-216
氧化物分子束外延薄膜和异质结生长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人们已实现以单原子层的精度来精确生长多种复杂量子材料,有力地推动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电性、二维电子气、氧化物电子学和自旋电子学器件等领域的研究.文章介绍了氧化物分子束外延的技术关键,并以La1-xSrxMnO3薄膜为例,介绍了钙钛矿结构的氧化物薄膜生长和刻画.特别是文章作者通过建立超高真空下的原位样品传送系统,可把薄膜样品直接传送到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中,实现了薄膜的原位电子结构测量.所测得的La1-xSrxMnO3的电子结构与能带计算结果较为相符.而此类立方结构的、不可解理材料的电子结构,过去往往是无法直接测量的.  相似文献   
134.
碱性介质中,盐酸罂粟碱对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盐酸罂粟碱的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成正比。基于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罂粟碱注射液中盐酸罂粟碱的方法,并研究了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因素。在最优条件下,测得检出限为1.7μg/mL,线性范围为5.0-200.0μg/mL(r=0.9990),平均回收率为101.3%。该方法已用于盐酸罂粟碱注射液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5.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LiBq4/ITO样品表面形貌,结果表明LiBq4层中存在很多裂缝和空隙。用X射线光电子谱(XPS)研究样品表面和界面的电子状态,发现Cls谱在高结合能端出现氧化特征的肩峰,表明真空蒸发沉积的LiBq4分子存在明显的氧化现象;对Bls谱的分析发现,界面处B原子的相对值远低于理论值,说明界面处存在B原子离解,导致了LiBq4分子的更高氧化态;从Cls谱发现,表面污染C的比例很高,而界面处大为下降,原因是表面吸附了气体,从而证实了LiBq4表面存在大量空隙和裂缝。定量研究发现,界面处存在N原子与In、Sn原子的相互作用,这将影响LiBq4的发光颜色。  相似文献   
136.
使用Gammasphere多探测器系统对252Cf裂变源瞬发γ射线进行γ-γ-γ和γ-γ(θ)符合测量,A~100(Z~40,N56)丰中子核区关于形状过渡、形状共存和形状突变的深入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奇-Z核的系统研究揭示了从Z=39(Y)同位素的轴对称大四极形变到Z=43(Tc),44(Ru)和45(Rh)同位素中具有中等四极形变之大三轴形变的过渡。Nb(Z=41)同位素具有过渡核的特征。根据邻近同位素和同中素带交叉信息的系统性及推转壳模型(CSM)计算,Tc和Rh偶-N同位素中观察到的带交叉产生于一对h11/2中子的转动顺排。首次观察到100Nb(Z=41,N=59)的高自旋能级纲图和形变态,从而证实了100Nb中的形状共存,并确认,在Nb同位素链上,基态形状突变发生于N=58(球形)到N=59(大形变);而在Sr(Z=38),Y(Z=39)和Zr(Z=40)各同位素链上,基态形状突变均发生于N=59(球形)到N=60(大形变)。100Nb具有大形变基态,同现有理论预言相矛盾,其大形变的基态及转动带所具有的很大的和不规则的转动惯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奇-质子Cs(Z=55)和La(Z=57)丰中子同位素八极激发的详细研究,发现了141,143,144Cs同位素链上电二极矩D0随中子数增加而减小的急剧变化,此前在145,147La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0的较缓和的减小似乎亦很陡地下延至148La。在Cs和La同位素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0的急剧下降很可能同偶-质子核146Ba和224Ra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0的急剧下降相类似,后者已获反射非对称平均场壳修正理论的成功解释。实验证明,141Cs具有很大电二极矩D0。141Cs和142Xe中观测到的很大的电二极矩D0和仅在141Cs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0的simplex量子数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根据转动频率比值ω-(I)/ω+(I)的检定,同Xe同位素一样,认定Cs同位素中包括号143Cs的八极激发为八极振动,而在La同位素中存在八极形变。  相似文献   
137.
钱向阳  熊鹏  徐海超 《化学学报》2019,77(9):879-883
4-喹诺酮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 本工作以易得的N-芳基-O-炔丙基氨基甲酸酯为原料, CO为羰基源, 发展了一种高效、模块化合成4-喹诺酮结构的方法. 氨基甲酸酯底物经2-碘酰基苯甲酸(IBX)氧化产生酰胺氮自由基, 进而发生自由基串联环化反应得到4-喹诺酮结构.  相似文献   
138.
将玻碳电极(GCE)打磨至呈镜面,在其表面上滴加氮掺杂石墨烯悬浮液5.0μL,在50℃的红外灯下烘干,制得氮掺杂石墨烯修饰的GCE;然后取5.0μmol·L-1发夹DNA(H DNA)溶液10μL滴涂于氮掺杂石墨烯修饰电极表面,制得氮掺杂石墨烯和H DNA修饰的GCE。用此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人体血清中多巴胺(DA)的含量。试验表明:氮掺杂石墨烯和H DNA修饰的电极对DA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更好的电催化作用。DA在此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4.0×10-7~6.0×10-5 mol·L-1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6.6×10-8 mol·L-1。测定时用pH 6.5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作为支持电解质。分析血清样品时前处理如下:取血清样品2.0mL,加入甲醇4.0mL,离心沉淀。取上清液2.0mL,加入等体积的pH 6.5PBS,充分混匀后供测定。用pH 6.5的PBS配制DA标准溶液系列,利用DPV对DA标准溶液系列进行测定,记录其氧化峰电流值,制作工作曲线。应用此方法分析了人体血清样品并以此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0.0%~11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7%~3.7%之间。  相似文献   
139.
依据角向偏振涡旋光束强聚焦有径向分量的结论,修正了角向偏振涡旋光束的强聚焦场公式,重新研究了高阶角向偏振拉盖尔高斯涡旋光束经过衍射光学元件和高数值孔径透镜后的强聚焦特性。结果发现,在焦平面附近获得了新的三维三光链结构(沿着光轴方向的一条三维主光链和对称的两条三维傍轴次光链),详细分析了入射光束缔合拉盖尔多项式的径向模数和光束的拦截比、衍射光学元件结构和聚焦系统的数值孔径对三光链的影响。结果表明,径向模数的改变会破坏三光链结构,通过调控衍射光学元件结构和拦截比可以重新获得对称性更高的三光链结构,从而实现对三光链结构的高自由度调控。  相似文献   
140.
徐海超  牛晓海  叶子荣  封东来 《物理学报》2018,67(20):207405-207405
铁基超导和铜基超导具有诸多相似性,这为建立统一的高温超导机理图像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对铁基超导体系中无论是进行电荷掺杂、还是等价掺杂来改变化学压力,都能产生定性上类似、而细节上纷繁复杂的相图,这对建立统一的图像造成了困难.研究化学掺杂效应如何在微观上影响电子结构和超导电性,区分主导超导电性演化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对建立统一图像和揭示高温超导机理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对铁基超导体系中化学掺杂效应的一系列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研究,涵盖了基于FeAs和FeSe面的多种代表性铁基超导体系,包括异价掺杂、等价掺杂、在元胞不同位置的化学掺杂,及其对电子体系在费米面结构、杂质散射、电子关联强度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子关联性或能带宽度是多个铁基超导相图背后的普适参数,不同的晶格和杂质散射效应导致了并不重要的复杂细节,而费米面拓扑结构与超导电性的关联并不强.这些结果对弱耦合机理图像提出了挑战,并促使人们通过局域反铁磁交换作用配对图像在带宽演化层面上统一地理解铁基超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