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化学   226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本文探讨了CO,CH_4和NH_3在LaNiO_3,La_2NiO_4和LaSrNiO_4三个催化剂上的氧化行为,并得出结论:对于CO氧化,关键步骤在于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络合活化。Ni ̄(3+)含量越高,越利于CO的络合活化。对于氨氧化,催化反应遵循氧化-还原机理。Ni ̄(3+)是主要的活性离子,晶格氧是主要活性氧种。对于CH_4氧化,催化机理较复杂,只是发现A_2BO_4型氧化物(La_2NiO_4,LaSrNiO_4)比ABO_3型氧化物(LaNiO_3)较利于CH_4的氧化。  相似文献   
12.
纪敏  吴越 《分子催化》1997,11(1):6-12
采用XRD,UV-DRS,XPS,TPR,H2-O2滴定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了负载于具有不同酸碱性的γ-Al2O3,SiO2,Mgo载体上的镍催化剂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制取合成气反应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述负载型镍催化剂上,影响重整反应活性和积炭量的主要原因不是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而是金属镍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X光结构分析,发现La_(1-x)Sr_xFeO_(3-λ)当x自0变化至1时,样品晶格中均存在氧的无序缺陷,随着Sr~(2+)的掺入,样品晶格发生畸变,进而有晶型上的变化。TG研究表明,x>0.5的样品在高温下有大量晶格氧逸出。对于La_(1-x)(Ca,Sr)_xMO_(3±λ)(M=Mn,Fe,Co)三个体系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后认为,固体缺陷的产生受几何因素的影响,催化剂的活性与氧缺陷浓度及有序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LnSrNiO4-λ系列复合氧化物的物化性质与对NO分解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用柠檬酸络合法合成了K2NiF4结构的LnSrNiO4-λ(Ln=La,Pr,Nd,Sm,Gd)系列稀土取代类钙钛石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该系列催化剂的固态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NO分解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NO分解活性都很高,在此基础上对该系列复合氧化物中稀土元素对NO分解反应的取代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可见光谱的变化,在广泛范围内研究了溶液中酞菁铁(Ⅱ)和多种给电子配体之间的轴向配位作用。发现轴向配位作用对Q_(o-o)带的影响不如对吸收带Ⅱ的那么显著,后者在配体的σ-给予性的作用下可以显现或发生红移,其原因被认为是在铁离子中的dπ轨道和酞菁环的eg(π~(?))轨道之间发生电荷转移eg(dπ)(M)→eg(π~(?))Pc所致。对含同一配位原子(S、O、N)来说,在各自的Q_(o-o)和Ⅱ带的能量之间有一线性关系,而斜率则可能和配位原子的电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王晓梅  吴越 《应用化学》1992,9(1):98-99
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在不同催化剂体系上动力学的研究各不相同,我们已报道了La-Ba-O系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此反应的优良催化性能。本文则是对该催化剂上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动力学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卢立义  谢筱帆  吴越 《催化学报》1996,17(2):128-132
在γ-Al2O3咖入Zn^2+,Mg^2+,Cu^2+或Cr^3+后用漫反射光谱法研究了它们对随后加入的Co分布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这些离子对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CoMoK/Al2O3的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Zn^2+,Mg^2+具有阻止Co进入载体内层的作用,Cu^2+,Cr^3+的作用则相反,四面体配位倾向强的金属离子能阻Co进入载体内层,从而促进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催化活性,而八面配位倾向强度金属  相似文献   
19.
La-Ba系氧化物催化剂用于甲烷氧化偶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a_2O_3为基础,碱土金属作为第二组分的二元氧化物催化剂均具有较高的生成C_2活性,特别是La-Ba-O系催化剂具有优良的甲烷氧化偶联活性和稳定性,当La/Ba原子比为2.5时,C_2收率可达20.3%。第三组分的添加有助于提高C_2选择性,特别是添加碱金属,可以抑制完全氧化反应,并提高乙烯/乙烷比。在La:Ba:Na=2.5:1:0.1的催化剂上进行了500/小时的寿命实验,在整个反应期间,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相当稳定。X-射线物相分析表明,新鲜催化剂除有少量的碳酸钡外,主要是氧化镧和氧化钡的混合物。500小时后的物相基本上是氧化镧和碳酸钡。使用前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及表面La和Ba的分布均无改变。较高的CH_4/O_3比对提高C_2选择性有利,当CH_4:O_2=4:1时,C_2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65.1%和19.1%。  相似文献   
20.
活性炭表面固载十二硅钨酸的表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新平  叶兴凯  吴越 《催化学报》1995,16(6):510-513
活性炭表面固载十二硅钨酸的表征王新平,叶兴凯,吴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硅钨酸,杂多酸,活性炭,负载型催化剂,表征由于杂多酸的优异催化性能,近年来其固载化的研究深受人们的关注[1].活性炭是固载杂多酸较好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