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74篇
化学   133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20篇
物理学   1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实体肿瘤血管具有扩张、扭曲、不规则分支以及分支间连接絮乱等特征. 为了考察这些特征对血液流动的影响,将肿瘤血管简化为垂直相互贯通的微血管网,借助微流体实验装置,以一定浓度的红细胞悬液作为流动介质,研究红细胞在微血管网中的流动和分布特性. 具体实验方案如下:首先,采用软刻蚀技术,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上加工出微血管网;然后,采用微注射泵控制微血管网入口处的红细胞悬液流量,使用倒置显微镜和高速摄影系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最后,通过Matlab 软件包Piv-lab 及高速摄影配套软件对获得的视频图像进行处理,提取红细胞在微血管网中的流动和分布数据. 数据处理结果显示,红细胞在微血管网中的流动和分布特性受悬液内的红细胞压积(hematocit, Hct)的影响. 红细胞随悬液Hct 的不同呈现2 种运动轨迹:一种为仅沿着轴向微管道流动;另一种是从轴向微管道流入并穿过径向微管道,再进入另一侧的轴向微管道. 另外,入口流量相同时,红细胞在微血管网中的流动速度随Hct 变化呈现不同,Hct 为3% 和5% 的红细胞速度要明显高于Hct 为1% 的红细胞速度.  相似文献   
72.
低温甲醇液相合成催化剂及工艺的研究(储伟 吴玉塘 罗仕忠 包信和 林励吾)   沸石类分子筛合成研究新进展(袁忠勇 周午纵 李赫FDA6)   新一代高活性烯烃均相聚合催化剂——多氮螯合配位后区过渡金属络合物  (王梅 钱明星 虞晓敏 何仁)   超临界流体技术研究进展(肖建平 范崇政)   水分子簇的研究进展(王林双 王榕树)   钴基催化剂在Fischer\|Tropsch合成烃中的研究进展(银董红 钟炳 彭少逸)   光声位相理论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伍荣护 苏庆德)   茂金属/硼化合物烯烃聚合催化体系研究进展(张普玉 王立 封麟先)   内分泌干扰剂的研究进展(任晋 蒋可)   21世纪的分析化学——回顾与前瞻(黄本立)   结构敏感材料的基础研究(郭国聪 姚元根 吴克琛 吴棱 黄锦顺)  相似文献   
73.
引用方法 :作者 (多位作者间以逗号隔开 ) .题目 .化学通报 ,年 ,卷 :W××× (×××为网络版目次中序号的后三位 )[W 0 1 0 32 ]中性水介质中钙、镁离子对钨酸盐缓蚀机理的影响 Corrosion inhibitionMechanismofTungstateinNeutralAqueousSolutions李 燕  陆 柱 (华东理工大学防腐蚀中心 上海  2 0 0 2 37)用极化曲线法和Auger能谱研究了中性水介质中Ca2 +、Mg2 +离子对钨酸盐缓蚀机理的影响。碳钢极化曲线表明 :在含Cl-和WO42 -的水中 ,添加Ca…  相似文献   
74.
间羧基氯磺酚的合成及其光度法测定钢中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间羧基氯磺酚(SCPmK)的合成及其与铌的显色反应,在1.8-3.0mol·L-1的盐酸介质中,铌与SCPmK形成1∶1的深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640nm处,其摩尔吸光系数为1. 08×105L·mol-1·cm-1(乙醇溶液),铌含量在0-60μg/50ml符合比耳定律,运用此法可直接测定钢中微量铌。  相似文献   
75.
梁雅秋  魏国柱  张起  邱巍  藏树良 《中国物理》2004,13(12):2147-2152
A spin-1/2 and spin-3/2 mixed Ising system in a random field is studied by the use of effective-field theory with correlations. The phase diagrams and thermal behaviours of magnetizations are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for the honeycomb lattice (z=3) and square lattice (z=4) respectively. The tricritical behaviours for both honeycomb and square lattices, as well as the reentrant behaviour for the square lattice are found.  相似文献   
76.
Cl HN_3产生NCl(a~1Δ)和NCl(b~1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利用微波放电直接解离 Cl2 生成 Cl,Cl与 HN3 反应生成 NCl(a1Δ)和 NCl(b1Σ)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较强的 NCl(a1Δ)和 NCl(b1Σ)自发辐射光谱 ,考察了 Cl2 流量和 He/ Cl2 配比对NCl(a1Δ)和 NCl(b1Σ)生成的影响。发现对于一定的 He流量 ,Cl2 流量对 NCl(a1Δ)和 NCl(b1Σ)生成的影响存在一最佳范围 ,而最佳 He/ Cl2 配比不是一定值 ,而是随 He流量升高而变大 ,在实验所考察的 He流量范围 (5~ 4 0 L/ min)内 ,最佳 He/ Cl2 配比在 3 0∶ 1~ 1 0 0∶ 1之间  相似文献   
77.
Cl+HN3产生NCl(a1△)和NCl(b1∑)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利用微波放电直接解离Cl2生成Cl,Cl与HN3反应生成NCl(a1△)和NCl(b1∑)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较强的NCl(a1△)和NCl(b1∑)自发辐射光谱,考察了Cl2流量和He/Cl2配比对NCl(a1△)和NCl(b1∑)生成的影响.发现对于一定的He流量,Cl 2流量对NCl(a1△)和NCl(b1∑)生成的影响存在一最佳范围,而最佳He/Cl 2配比不是一定值,而是随He流量升高而变大,在实验所考察的He流量范围(5~40 L/mm)内,最佳He/Cl 2配比在30:1~100:1之间.  相似文献   
78.
 对利用微波放电直接解离Cl2生成Cl, Cl与HN3反应生成NCl(a )和NCl(b1∑)的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较强的NCl(a 和NCl(b1∑)自发辐射光谱,考察了Cl2流量和He/Cl2配比对NCl(a 和NCl(b1∑)生成的影响。发现对于一定的He流量,Cl2流量对NCl(a 和NCl(b1∑)生成的影响存在一最佳范围,而最佳He/Cl2配比不是一定值,而是随He流量升高而变大,在实验所考察的He流量范围(5~40 L/min)内,最佳He/Cl 2配比在30∶1~100∶1之间。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我国煤化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煤制甲醇[1]、煤制烯烃[2]、煤制油[3]、煤制乙二醇[4]等煤制化工产品领域.在各类煤制化工产品的合成过程中,均需要使用煤气化净化合成气作为原料气,其中硫的物质的量占比应不高于 5.0×10-3.煤气化方法主要包括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法[5]和德国西门子GSP气化法[6-7]....  相似文献   
80.
Advanced machine learning(ML)approaches such as transfer learning have seldom been applied to approximate quantum many-body systems.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a simple recurrent unit(SRU)based efficient and transferable sequence learning framework is capable of learning and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one-dimensional(ID)Ising model with simultaneous transverse and parallel magnetic fields,as quantitatively corroborated by relative entropy measurements between the predicted and exact state distributions.At a cost of constant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a larger many-body state evolution is predicted in an autoregressive way from just one initial state,without any guidance or knowledge of any Hamiltonian.Our work paves the way for future applications of advanced ML methods in quantum many-body dynamics with knowledge only from a smaller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