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化学   283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26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54篇
物理学   19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SnO2的表面酸性及其催化臭氧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SnO2催化臭氧化降解高浓度糖蜜酒精废水为探针反应,研究SnO2催化臭氧氧化降解糖蜜酒精废水的活性,并采用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研究SnO2及金属氧化物改性的SnO2催化剂表面的酸性.催化剂吸附吡啶的红外光谱表明:吡啶分子在SnO2表面吸附时,形成六元环振动峰1 449 cm-1,说明SnO2表面存在Lewis酸中心.掺入第二组分对SnO2进行酸性调变后,酸类型和酸中心发生了变化.CuO-SnO2催化剂表面仅存在L酸,NiO-SnO2,Fe2O3-SnO2及CoO-SnO2等的表面不仅存在L酸,还存在不同强度的B酸,且Fe2O3-SnO2与CoO-SnO2存在与SnO2不同的第二类L酸.水的存在使得NiO-SnO2,Fe2O3-SnO2及CoO-SnO2催化剂表面的L酸减弱,B酸强度增强;而CuO-SnO2表面出现了弱的B酸.将催化剂的酸类型与催化臭氧氧化活性进行关联,发现B酸的存在是造成催化剂活性降低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介绍了用结合化学、生物实验以及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方法优化对瓜类白粉病毒有抑制作用的先导化合物的研究。用3-取代氨基-1-芳基丙酮-1-肟以及卤代烃合成了44个取代苯丙酮肟衍生物。生物测试的结果表示这些化合物大部分对瓜类白粉病毒有抑制作用。基于这些生物测试,对这44个化合物做了QSAR研究。根据所得CoMFA (rcv2, S 以及 r2 分别为0.577, 0.258, 0.962) 和 CoMSIA (rcv2, S 以及 r2 分别为0.583, 0.343, 0.932) 模型,设计了3个新化合物,而且预测结果显示,它们无致癌和致突变毒性。测试结果显示预测活性与实验活性相对应,说明这两个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3.
以苯胺为单体,L-天冬氨酸(L-Asp)为模板分子,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掺杂L-Asp的导电聚苯胺(PAn).将PAn作为固定相填充到多孔陶瓷管中制备导电PAn电极柱,并以此电极柱作为工作电极.循环伏安图表明PAn电极柱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在电极柱上施加-0.6 V的还原电位,PAn中掺杂的L-Asp发生脱掺杂,从而在PAn膜上留下了与L-Asp完全匹配的空穴.由于PAn具有掺杂/脱掺杂完全可逆的独特性能,因此对带有分子印迹的PAn电极柱施加0.5 V的正电位后,由于存在强烈的分子印迹作用,L-Asp在电极柱上被富集,而D-天冬氨酸(D-Asp)的富集效果远低于L-Asp,从而实现对Asp对映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104.
建立了牛肉、猪肉、肝脏、肾脏、脂肪、鱼肉、虾肉中头孢氨苄残留的LC-MS/MS检测方法.组织样品中的头孢氨苄用甲醇-0.2%偏磷酸 (体积比3 ∶ 7)溶液提取,采用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分析样品以甲酸溶液(体积分数0.1%)-乙腈为流动相,经MG-Ⅱ C18色谱柱分离,在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正离子扫描.头孢氨苄的定量下限为0.01 mg/kg,动物组织和水产品样品在0.01、0.05、0.1、0.2 m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5% ~106%,相对标准偏差(n=10)为5.3% ~12.1%.  相似文献   
105.
利用三氰基铁酸盐(Bu4N)[Fe(Tp)(CN)3](Tp=氢化三(1-吡唑基)硼酸)与配体2,9-二吡唑基-1,10-菲咯啉(dpzpen)以及高氯酸镍反应合成了一例氰根桥联的Fe4Ni2六核配合物[Fe4Ni2(Tp)4(CN)12(dpzpen)2]·12H2O·3CH3OH(1)。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具有近似菱形的Fe2Ni2骨架结构,另外2个Fe(Ⅲ)则通过氰根延伸在菱形的外侧。磁性研究表明在配合物1中氰根桥联的Fe(Ⅲ)和Ni(Ⅱ)表现出铁磁相互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基于配合物1的结构模型,对它的变温磁化率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Fe(Ⅲ)-Ni(Ⅱ)之间的磁耦合常数,得到的最佳磁耦合常数J3d (15.73 cm-1)>J2d (3.53 cm-1)≈J1d (3.50 cm-1)与Ni—N键的键长以及Ni—N≡C键角的变化趋势有关(J3d: 0.206 5 nm,169.8°; J2d: 0.206 2 nm,163.1°; J1d: 0.198 7 nm,161.6°)。以上结果表明Ni—N键长越短,Ni—N≡C键角越大,Fe(Ⅲ)与Ni(Ⅱ)之间的铁磁耦合越强。  相似文献   
106.
植被叶绿素荧光与光合作用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光合作用的有效探针。该研究利用成像高光谱传感器和无人飞艇构建了一套适用于低空叶绿素荧光探测的系统。针对低空叶绿素荧光探测中,太阳下行辐射光谱难以获取的情况,基于已有的aFLD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叶绿素荧光提取方法a3FLD,该方法利用了非荧光发射体,且考虑植被反射率在夫琅和费线附近的变化。通过模拟数据以及实测数据对两种提取结果进行了比较。模拟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当地物的反射率在夫琅和费线附近存在一定的变化时,a3FLD计算得到的荧光值误差小于aFLD,地物反射率变化越大,a3FLD的改进越明显。对低空高光谱影像数据的分析显示:aFLD和a3FLD提取不同植被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相对大小关系相一致,与作物所处的生长阶段吻合。但aFLD荧光提取值比a3FLD高15%左右。aFLD的结果中有部分非荧光发射体得到较强荧光,a3FLD能改进此问题。结果显示,利用该系统和方法能够成功地提取到植被叶绿素荧光,且所提出a3FLD方法提取的结果优于aFLD方法。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研究表面活性剂类多肽疏水链段长度及亲疏水氨基酸比例对其自组装结构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一种表面活性剂类多肽A6K的二倍体A6KA6K。圆二色谱分析表明的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卷曲结构并伴有少量的α-螺旋;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分析表明,其在水溶液中能自组装形成纳米囊泡状结构。芘荧光分子探针研究表明自组装体存在疏水微区域将芘分子包裹在其中,证明了这种多肽在溶液中可形成胶束类的自组装体,并计算了其临界胶束浓度。相比已报道的表面活性剂类肽A6K,本文设计的肽序列A6KA6K由于在较长疏水链段区域中存在亲水性氨基酸K,对疏水相互作用有影响,使得含有14个氨基酸的肽自组装形成纳米囊泡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8.
引水进入城市河网可快速提升河道水质,但也会导致泥沙淤积等问题;城市河网不仅河道众多,还有水闸等水工建筑物,使得水沙输移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为了使泥沙尽量少淤积于不易清淤的河道,需优化河网水闸的调度.首先建立了考虑水闸的河网一维泥沙输移数学模型,利用实测水沙数据验证其精度.通过模型计算不同引水流量工况下杭州城西河网泥沙的淤积量及淤积分布,得到泥沙淤积率最低以及最利于清淤时的河网水闸优化调度方案,可为城市河网泥沙减淤及清淤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9.
行波堆属于新概念堆型,卸料燃耗深度可达400 GWd/tHM,是现有快堆的3~4倍、压水堆的6~8倍,较高的卸料燃耗深度对堆芯物理分析工具计算正确性提出挑战。基于此,以KYLIN-1程序为基础,从能谱、裂变产物核素重要性、燃耗计算误差累积等方面探究行波堆深燃耗计算特点。对典型行波堆六角形组件分析结果表明:低富集度铀组件寿期初、末能谱差别较大,采用单一权重谱制备的多群截面库用于其燃耗计算时,无限增殖系数偏差较大;为保证行波堆深燃耗计算的正确性,燃耗链应包含重要的70种裂变产物核素;行波堆深燃耗计算时,由于燃耗步增多累积的误差较小,无限增殖系数偏差每燃耗步约为0.001%。  相似文献   
110.
倪海月  任世学  方桂珍  马艳丽 《色谱》2016,34(9):933-939
采用反气相色谱(IGC)法,以聚乙烯醇(PVA)为固定相,脂肪族、芳香族、醇、酮及卤代烃5类18种化合物为探针分子,研究PVA的溶解性质并获得了PVA在383.15~423.15 K范围内的溶解度参数(δ2)及相关热力学性质,并与Hansen溶解度参数法(HSP)测得的溶解度参数(δT)进行比较。结果表明,5类溶剂对PVA溶解能力的趋势为酮类 >醇类 >卤代烃、芳香类、脂肪族类>脂环族,卤代烃、芳香类和脂肪族类溶剂的溶解能力相似;在测试温度范围内PVA的δ2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采用IGC法外推出室温(298.15 K)下PVA的δ2为27.69 (J/cm30.5,与HSP法测得室温下PVA的δT(27.77 (J/cm30.5)一致。PVA溶解度参数及相关热力学参数的研究为其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