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3篇
  免费   2139篇
  国内免费   4314篇
化学   8057篇
晶体学   379篇
力学   722篇
综合类   625篇
数学   1349篇
物理学   52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345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502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521篇
  2014年   622篇
  2013年   836篇
  2012年   789篇
  2011年   841篇
  2010年   892篇
  2009年   906篇
  2008年   1050篇
  2007年   928篇
  2006年   955篇
  2005年   830篇
  2004年   668篇
  2003年   457篇
  2002年   459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579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19篇
  196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采用5d-4f跃迁的稀土Ce3+-冠醚配合物(Ce-二环己基并-18-冠-6,Ce-DC18C6)作为发光掺杂剂,4,4'-二(9-咔唑基)联苯(CBP)为基质,设计制备了紫外发光器件:ITO/CuPc/Ce-DC18C6:CBP/Bu-PBD/LiF/Al,首次观测到峰位于376nm的Ce3+离子的紫外电致发光。通过对比器件的EL谱与Ce3+-冠醚配合物薄膜的PL谱发现,EL光谱中有部分来自Ce3+配合物中的Ce3+离子的。这种5d-4f电子跃迁的掺杂质量分数为3%时,该UV-发光器件的最大辐射功率为13μW/cm2。  相似文献   
82.
红外耦合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外目标模拟器由红外目标图像发生器和投影光学系统组成。该红外光学系统是一个要求与2个导引光学系统的光学技术参数相匹配的长焦距、大视场和具有像方远心光路的中红外光学系统。叙述用于红外目标模拟器的红外耦合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提出它与导引光学系统一起可组成放大倍率M=4.5×的红外投影光学系统,并指出IR CRT产生的图像通过红外投影光学系统可成像在导引接收器上。针对给出的红外耦合光学系统的设计特点和技术要求,光学材料选取硅(Si) 锗(Ge) 硅(Si),采用简单的柯克三片式结构完成光学系统设计。设计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光学性能和成像质量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83.
CRT显示器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屏幕色度计对一台SONY-G520显示器的显色特性进行了测量,研究了其开机稳定性和短、中、长期内的色差及色度偏差。实验结果表明,开机后,显示器的亮度Y和色度x,y分别可在2h,30min和1h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且在达到相对稳定后,在短、中、长期内的平均色差分别为0.0611,0.1469和1.2536CIELAB色差单位;在中期内,Y,x,y,L,a,b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0663,0.0008,0.0015,0.0695,0.4740和0.1766。通过对显示器稳定性的测量,为在对比度敏感测量和色貌模型、图像质量、图像感知模型评价等研究领域中用显示器进行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Porphyrin derivatives attract much more interest in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Their importance as therapeutic drugs and targeting agents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1, and many of the efforts have been put towards crafting new porphyrin-based molecular entities to achieve enhanced tumor localization, better tissue penetration and increased singlet oxygen quantum yield2. The states of porphyrins in tissue models such as micelles, lipid bilayers are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focusing more or l…  相似文献   
85.
讨论了双相干点光源的三维空间干涉场的一般数学描述,分析了3个不同截面处的干涉强度的空间分布情况,并给出了相干相长点的计算机模拟图样.该结果也适用于其他类型波的相干叠加场分布.  相似文献   
86.
基于模糊聚类的语音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模糊聚类方法影响语间识别的正确率 ,提出用基于分解构造的模糊聚类方法设立语音模式的参考向量 ,说明该方法能提高语章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87.
本文采用无催化剂直接蒸发高纯Zn粉,在800℃氧气氛条件下,在Si(111)衬底上生长得到以四角状为主的纳米ZnO(T-ZnO)。T-ZnO纳米线每个角约互成110°,长度约为1.5μm,直径100nm左右;Raman分析表明E2(H)普遍存在于各形态的ZnO;光致发光光谱表明,T-ZnO纳米线的光致发光除了与材料性质有关,还与杂质缺陷有关,蓝绿光带是ZnO的缺陷产生的。  相似文献   
88.
靶场光测图像处理的一个突出难题是如何分辨图像上出现的大量小目标。利用单站序列图像上目标的运动关联、目标在多站图像上像点之间的对极几何约束关系,提出了靶场多站图像多目标判读的新技术,采用单站序列图像目标卡尔曼运动轨迹预测及跟踪识别技术,以及多站图像对极几何约束同名目标匹配技术,突破了传统方法仅进行单站图像判读的局限。仿真结果证明其能有效解决多站、多目标的判读问题,已成功应用于我们研制的多套靶场图像判读系统中。  相似文献   
89.
Although quantum field theory allows the local energy density negative, it also places severe restrictions on the negative energy. One of the restrictions is the quantum energy inequality (QEI), in which the energy density is averaged over time, or space, or over space and time. By now temporal QEIs have been established for various quantum fields, but less work has been done for the spacetime quantum energy inequality. In this paper we deal with the free Rarita-Schwinger field and present a quantum inequality bound on the energy density averaged over space and time.Comparison with the QEI for the Rarita-Schwinger field shows that the lower bound is the same with the QEI. At the same time, we find the quantum inequality for the Rarita-Schwinger field is weaker than those for the scalar and Dirac fields. This fact gives further support to the conjecture that the more freedom the field has, the more easily the field displays negative energy density and the weaker the quantum inequality becomes.  相似文献   
90.
聚酰胺酸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超声波在线测量溶液粘度的方法,研究了合成聚酰胺酸过程中实验条件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由此确定了合成高分子量聚酰胺酸的最佳实验条件。研究表明:在加料次序为先加二胺后加二酐(二酐与二胺的摩尔比为1.01~1.02:1)、试剂中含水量尽可能少,反应温度0~5℃、反应时间以溶液粘度到达最大值为止的条件下,所合成的聚酰胺酸溶液粘度最大,可满足惯性约束聚变(ICF)充气腔靶端口膜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