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02篇
  免费   3298篇
  国内免费   2520篇
化学   13962篇
晶体学   218篇
力学   988篇
综合类   185篇
数学   2192篇
物理学   617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385篇
  2022年   400篇
  2021年   589篇
  2020年   836篇
  2019年   860篇
  2018年   678篇
  2017年   603篇
  2016年   941篇
  2015年   948篇
  2014年   1076篇
  2013年   1323篇
  2012年   1619篇
  2011年   1631篇
  2010年   1144篇
  2009年   1107篇
  2008年   1225篇
  2007年   1079篇
  2006年   981篇
  2005年   855篇
  2004年   703篇
  2003年   683篇
  2002年   790篇
  2001年   702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408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3篇
  1957年   2篇
  1936年   3篇
  1929年   2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Xiao  Yang  He  Chong  Yang  Zi-Fan  Chen  Er-Qiang  Lu  Huan-Jun  Li  Xiao-Hong  Tu  Ying-Feng 《高分子科学》2022,40(6):584-592

We demonstrate here a novel method for the design of liquid crystals (LCs) via the cyclization of mesogens by flexible chains. For two azobenzene-4,4′-dicarboxylate derivatives, the cyclic dimer, cyclic bis(tetraethylene glycol azobenzene-4,4′-dicarboxylate) (CBTAD), shows LC properties with smectic A phase, while its linear counterpart, bis(2-(2′-hydroxyethyloxy)ethyl azobenzene-4,4′-dicarboxylate (BHAD), has no LC phase. The difference is ascribed to the shackling effect from the cyclic topology, which leads to the much smaller entropy change during phase transitions and increases the isotropic temperature greatly for cyclics. In addition, the trans-to-cis isomerization of azobenzene groups under UV-light is also limited in CBTAD. With the reversible isomerization of azobenzene groups, CBTAD showed interesting isothermal phase transition behaviors, where the LC phase disappeared upon photoirradiation of 365 nm UV-light, and recovered when the UV-light was off. Combined with the smectic LC nature, a novel UV-light tuned visible light regulator was designed, by simply placing CBTAD in two glass plates. The scattered phase of smectic LC was utilized as the “OFF” state for light passage, while the UV-light induced isotropic phase was utilized as the “ON” state. The shackling effect outlined here should be applicable for the design of cyclic LC oligomers/polymer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992.
张崃  肖检  王雅雯  彭羽 《化学学报》2022,80(8):1152-1164
二氢苯并呋喃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的天然产物之中, 因而引起了有机合成化学家和药物化学家们的关注. 针对该结构单元所包含的C2和C3邻二立体中心的对映选择性构建, 也是目前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的挑战性问题之一. 在众多解决方案中, 以苯酚(醌)与烯烃为底物, 具体采用催化不对称和手性辅剂诱导的[3+2]环化两种方式, 可以构建具有光学活性的二氢苯并呋喃结构单元. 本综述将不同类型的手性催化剂和手性辅剂进行分类梳理, 介绍了近年来不对称[3+2]环化反应的发展, 并重点剖析其中涉及的立体选择性控制. 同时, 简要介绍了该关键方法在二氢苯并呋喃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为了启发更加高效和普适性的新催化体系出现, 最后总结和展望了不对称[3+2]环化反应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3.
氮气分子具有高的化学惰性, 氮气的活化与转化充满挑战. 含氮有机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广泛且重要的价值, 实现温和条件下由氮气直接转化为含氮有机物在科学和经济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氮气的活化与转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族与过渡金属配合物, 稀土和锕系元素由于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 在氮气的活化与转化领域展现出了区别于主族和过渡金属的特殊反应活性. 我国作为稀土和钍资源大国, 开展稀土及锕系元素的固氮转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综述归纳和总结了过去五年内稀土和锕系金属氮气配合物的合成, 以及由稀土和锕系配合物促进的以氮气为原料生成含氮有机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4.
樊良鑫  何方雨  史力军  李晓  徐翠莲 《化学通报》2022,85(9):1077-1082,1089
吲唑酮作为氮杂环分子当中的重要一员,其分子骨架不仅是有机合成当中的重要中间体,还是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核心结构。因此,该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一直是合成化学家们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利用过渡金属、高价碘、酸、碱、光、过氧化物以及付-克环化等方法合成吲唑酮骨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吲唑酮化合物合成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随着非富勒烯Y系列明星分子受体的出现, 单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突破19%, 但是器件在运行条件下缺乏良好的稳定性, 严重制约了其商业化发展.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造成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衰减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 由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复杂的器件结构、不尽相同的活性层材料以及在稳定性研究中条件的差异, 造成了对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衰减研究的困难.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衰减过程, 对近些年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衰减过程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总结了由于给受体材料化学分解、活性层形貌变化、传输层和电极腐蚀以及界面反应等原因造成的器件性能衰减, 并介绍了近些年关于提高器件稳定性的一些策略, 最后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卢岳  葛杨  隋曼龄 《物理化学学报》2022,38(5):2007088-86
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发成为科学与工业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到目前为止,其光电转换效率已经提高到了25.2%,成为替代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方案之一。然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环境中氧气、水分、温度甚至光照的影响,这严重制约了其大规模推广与应用。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如何避免紫外辐照下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衰减,对于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照稳定性至关重要。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系统的工作来对紫外辐照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以及微结构演化过程进行详细的表征与分析。本文中,我们利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分析(FIB-SEM)以及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等技术,全面地研究了紫外辐照过程中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变化规律以及电池微结构演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紫外辐照过程中太阳能电池内部会形成0.5–0.6 V的内建电场,钙钛矿中的I-离子在电场的驱动下向金属Au电极和空穴传输层2, 2’, 7, 7’-四[N, N-二(4-甲氧基苯基)氨基]-9, 9'-螺二芴(Spiro-OMeTAD)一侧迁移;随后,空穴传输层与金电极的界面处,碘离子与光生空穴一起与金电极发生反应,将金属态Au氧化成离子态Au+。而Au+离子则在内建电场的驱动下反向迁移穿过钙钛矿MAPbI3层,直接被SnO2和MAPbI3界面处的电子还原形成金属Au纳米团簇。除此之外,紫外辐照过程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降低的同时,往往伴随着Spiro-OMeTAD与钙钛矿界面处物质迁移、钙钛矿薄膜内晶界展宽以及Au纳米颗粒周围MAPbI3物相分解等现象。以上各种因素的协同作用,共同导致了紫外光照下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性能(PCE)、开路电压(Voc)以及短路电流(Jsc)等性能参数的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997.
Fu  Enfa  Zhang  Sijia  Luan  Yu  Zhang  Yuting  Saghir  Summaira  Xiao  Zhenggang 《Cellulose (London, England)》2022,29(3):1727-1737
Cellulose - Most superabsorbent polymers (SAPs) are prepared based on synthetic polymers (from petroleum resources), making them costly, nondegradable, and not ecofriendly. To overcome these...  相似文献   
998.
建立了一种基于低共熔溶剂的旋涡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连用检测水样中臧红T和胭脂红染料的方法。制备了一类分别由苄基三乙基溴化铵、苄基三丁基溴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或苄基三丁基氯化铵(氢键受体)和正辛酸(氢键供体)组成的新型疏水性低共熔溶剂。最佳萃取条件为:选取苄基三丁基氯化铵和正辛酸(摩尔比为1∶2)制备的低共熔溶剂为萃取剂,萃取剂用量为75μL,萃取时间为1 min,溶液pH=7,NaCl浓度为3 mg/mL。在最优化条件下,检测臧红T和胭脂红的线性范围为4.8~1000 ng/mL;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81和0.9987;检出限分别为1.5和1.8 ng/mL;定量限均为4.8 ng/mL。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水样中臧红T和胭脂红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8.5%~113.6%,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8.8%。  相似文献   
999.
杨霄  万译文  黄华伟  索纹纹  肖维  李小玲 《色谱》2022,40(7):625-633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5种硝基咪唑类和6种苯二氮卓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用1%(v/v)氨水乙腈提取,提取液经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和N-丙基乙二胺(PSA)吸附剂净化,在45℃下用氮气吹至近干,用1 mL甲醇-水(1∶9,v/v)溶液复溶,过0.22μm尼龙-66滤膜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目标化合物采用Kinetex F5色谱柱(100 mm×3.0 mm,2.6μm)分离,以0.1%(v/v)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硝基咪唑类和6种苯二氮卓类药物在8.5 min内完成色谱分离分析,目标物在0.5~2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0.5μg/kg和0.5~1.0μg/kg。以草鱼、对虾和大黄鱼为样品基质,在3个不同的添加水平下,5种硝基咪唑类和6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3.2%~110.6%,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5%。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和成本低等优势,可用于水产品中5种硝基咪唑类和6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快速检测。该方法的建立为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监管部门同时监控水产品中硝基咪唑类和苯二氮卓类药物残留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