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8篇
  免费   1484篇
  国内免费   1145篇
化学   6513篇
晶体学   113篇
力学   527篇
综合类   99篇
数学   1022篇
物理学   288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396篇
  2018年   366篇
  2017年   310篇
  2016年   484篇
  2015年   461篇
  2014年   539篇
  2013年   703篇
  2012年   827篇
  2011年   812篇
  2010年   612篇
  2009年   563篇
  2008年   563篇
  2007年   480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2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10篇
  1974年   10篇
  1972年   11篇
  1971年   7篇
  1970年   6篇
  196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optical materials.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of it in the area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 is strongly limited by the intrinsic absorption loss of carbon-hydrogen stretching vibration.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by adopting the hollow-core fibers with cobweb cladding structure. The fibers use a single dielectric material and may solve the problem of structural support. Thu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OmniGuide” fibers is improved, while a series of advantages of the “OmniGuide” hollow-core fiber are retained. It is promising that a fiber with low transmission loss, high bandwidth, large-core, and low costs can be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using PMMA. At the same time, a very broad range of the wavelengths (from visible to near infrared region, for instance, wavelengths at 0.65-1.12 μm, and even 1.30 μm, 1.54 μm and their neighbors) may be adopted for signal wavelength.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个四组分一维混合模型,对电子束注入大气产生大尺度等离子体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了能量为140keV、流强为50mA/cm2的注入电子束,可以产生线度为0.5m,密度为1012cm-3量级的大气环境下等离子体.电子束所伴随的空间电荷效应由于等离子体的产生会很快消失,不影响后续的等离子体产生过程.电子束注入流强主要影响产生等离子体的密度,而电子束能量则同时影响其空间线度和密度. 关键词: 电子束 碰撞 电离  相似文献   
13.
李多  杨婷  刘大禾 《大学物理》2006,25(5):42-47
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讨论了光学的发展过程.并对光学今后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生长温度对碳纳米管阴极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莉莉  孙卓  陈婷 《发光学报》2006,27(1):123-128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场发射平面显示器(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与其他显示器比较显示了其独特优点,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平面显示器之一。碳纳米管阴极作为器件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显示器的性能。针对30~60英寸(76.2~152.4cm)大屏幕显示器所用的厚膜工艺,即采用丝网印刷法制备了碳纳米管阴极阵列,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不同温度下生长的CNTs的场发射电流-电压特性,找到了适合FED用碳纳米管的最佳生长温度。结果表明生长温度越高(750℃),CNTs场发射性能越好。并用荧光粉阳极测试这些CNTs的场发射发光显示效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5.
By further generalizing the skew-symmetric triangular splitting iteration method studied by Krukier, Chikina and Belokon (Applied Numerical Mathematics, 41 (2002), pp. 89–105),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ew iteration scheme, called the modified skew-Hermitian triangular splitting iteration method, for solving the strongly non-Hermitian systems of linear equations with positive definite coefficient matrices. We discuss the convergence property and the optimal parameters of this new method in depth. Moreover, when it is applied to precondition the Krylov subspace methods like GMRES, the preconditioning property of the modified skew-Hermitian triangular splitting iteration is analyzed in detail.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as both solver and preconditioner, the modified skew-Hermitian triangular splitting iteration method is very effective for solving large sparse positive definite systems of linear equations of strong skew-Hermitian parts.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Gabor小波纹理特征的目标识别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敏  许廷发 《物理实验》2004,24(4):12-15
给出了一种基于Gabor小波纹理特征的目标识别新方法.主要是利用Gabor小波设计了一种多通道小波滤波器。对图像目标直接进行小波变换,用Gabor小波变换系数的模的平均值和其标准方差来表示抽取的图像目标的特征,把获得的小波特征归一化后输入到改进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最后。进行了一系列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特征提取方法能有效提取图像目标纹理特征,并且对噪音和形状的变化具有鲁棒性.在应用于目标识别时,神经网络的训练时间减少到lOmin,识别率达到94%.  相似文献   
18.
强流离子束离子径向密度分布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龙  翁甲强  方锦清  罗晓曙 《物理学报》2004,53(12):4126-4130
对初始分布为K-V分布的离子束进行模拟研究.除观察到存在束晕现象外,还发现离子束在通 道内运行过程中,离子沿径向密度分布发生了变化. 通过延迟反馈控制,不仅可以消除束晕 ,而且只要控制参数适当,也可以使束中心部分呈均匀分布状态. 关键词: 强流离子束 束晕 填充因子 离子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切伦柯夫束波相互作用中使用单段慢波结构的缺点。指出在分段式慢波结构中,漂移段及其两端的慢波结构组成一Bragg谐振腔,当漂移段长度合适时,根据渡越时间效应理论,这种结构能减小调制束中电子的速度分散,提高束波转化效率。通过粒子模拟方法,比较了均匀慢波结构与分段式慢波结构中束波相互作用的物理图像,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并说明了后者有束密度群聚充分,束电子速度分散小,产生微波功率高、频谱质量好,最佳工作电流大,输入电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For the Na I2 collision system, theoretical study is performed on the QCISD(T) level by using ab initio method. The ab initio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s are got and on them the long-lived complexes are found and optimized. These results verify the crossed molecule beam experimental phenomenon and the detailed geometry structures are given for the first time. The role of the complexes in the reaction path is also describ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