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4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636篇
化学   1257篇
晶体学   63篇
力学   124篇
综合类   82篇
数学   230篇
物理学   9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Zr柱撑蒙脱土上负载稀土铈及铜铈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Zr-pillaraed montmorillonite supported Ce and Cu-Ce catalysts were prepared by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talysts was evaluated via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acetone, ethyl acetate, and tolue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supporting with Ce and Cu-Ce, the catalysts had a better reducibility. Moreover, the surface areas of the samples were increased. In addition,it was found that the Zr-pillared montmorillonite supported Cu-Ce catalysts had a higher activity and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decreased by 150~200 ℃ compared with the sample without Cu-Ce modification.  相似文献   
42.
A nickel(II) complex Ni(C14H10N2O2F)2 was synthesized from p-fluorobenzaldehyde salicylhydrazone and Ni(CH3COO)2·4H2O and crystallized by diffusion, the structure of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um, 1H NMR, and X-ray single-crystal diffraction.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2.460 6(2) nm, b=0.774 1(1) nm, c=1.534 9(1) nm, β=122.300(1)°, and V=2.471 1(4), Z=8, Dc=1.541 g·cm-3. We reported the IR, 1H NMR, crystal structure. CCDC: 638652.  相似文献   
43.
MoO3—SiO2表面复合物金属催化剂载体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宇  钟顺和 《分子催化》1997,11(5):342-348
采用MoOCl4的盐酸溶液负载于SiO2的表面反应法,制备了负载型和键联型两种MoO3-SiO2(MoSO)表面复合物载体。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MoSO的表面构造及其化学吸附性能;并利用TPR技术考察了该表面复合物载体对负载金属Pd,Cu氧化物还原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以不同种类的离子液体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用双氧水作为氧化剂,Na2WO4·2H2O为催化剂,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能有效进行相转移催化环己醇氧化制备环己酮.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酸性离子液体[C16mim]HSO4和[C14mim]HSO4相转移催化合成环己酮,可提高环己酮的产率,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需用时间短、相转移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等优点.在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50min条件下,环己醇的转化率高达100%,选择性99%以上.  相似文献   
45.
头孢地嗪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水溶液中头孢地嗪钠(CDZ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 测定了头孢地嗪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探讨了其荧光猝灭机制. 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头孢地嗪钠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 运用Fö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 测定了头孢地嗪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其授体-受体间的距离, 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头孢地嗪钠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高质量AlPO4-5分子筛单晶的螯合剂法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几种螯合剂对AlPO4-5分子筛单晶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邻苯二酚,乙酰丙酮,水杨醛为螯合剂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尺寸较大的分子筛单晶,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它们加入到分子筛合成体系中,改变了溶胶中铝的配位数或产生了铝的螯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47.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olid-liquid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olefins were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p-nitrobenzyldibutyltelluroniumbromide with aromatic aldehyde.Under the condition of liquid-liquid phasetransfer catalysis,however,different products were obtained due to thereactivity of different bases or aldehydes.  相似文献   
48.
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了室温离子液体(Omim·Tf2N)与1,2-二氯乙烷(DCE)混合溶液/水界面上的电子转移反应. 在保持共同离子(Tf2N-)的浓度比恒定及异相电子转移反应由界面电势差所决定的条件下, 研究了离子液体和DCE混合溶液中二茂铁(Fc)与水相中亚铁氰化钾[K4Fe(CN)6]之间异相电子转移反应. 探讨了混合溶液中离子液体的体积分数(xRTIL)的变化对混合溶液/水界面上电子转移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xRTIL的减小(从1减小到0.1), Fc在混合溶液中的扩散系数单调递增(从2.730×10-7 cm2·s-1增加到9.131×10-6 cm2·s-1); 而异相电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k)则先逐渐减小(从8.0 mol-1·cm·s-1减小到0.32 mol-1·cm·s-1), 之后又略有增大(从0.32 mol-1·cm·s-1增大到0.48 mol-1·cm·s-1). 对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进行了较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49.
以冷冻甲醇提取,C_(18)色谱柱和HILIC色谱柱分别分离黑鲷脾脏中的内源性代谢物,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分析了黑鲷饲喂低聚硒化氨基多糖后脾脏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差异,揭示了低聚硒化氨基多糖调节黑鲷免疫功能的潜在机制。采用XCMS~(plus)软件结合高分辨二级质谱数据库处理质谱原始数据,筛选出潜在生物标志物,并通过Metabo Analyst 4.0网站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表明,黑鲷饲喂低聚硒化氨基多糖后脾脏中的36个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低聚硒化氨基多糖可通过9条代谢通路增强黑鲷的免疫机能。该研究结果为阐明低聚硒化氨基多糖的免疫增强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N,N,N′′-三取代氨基甲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N,N-二取代脲和取代三氯乙酰胺反应合成了10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标题化合物,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多数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