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6篇
  免费   717篇
  国内免费   1306篇
化学   2502篇
晶体学   189篇
力学   284篇
综合类   106篇
数学   503篇
物理学   17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任程  薛亮  李俊杰  郭静 《化学教育》2019,40(9):29-31
运用Rasch模型探查高二学生对"化学键"概念的认知情况,运用Conquest软件和Winsteps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Rasch模型编制的测试卷能客观有效地检测学生对"化学键"概念的理解,为一线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学情基础。  相似文献   
72.
1. INTRODUCTION Poly (diphenyl oxide) (DPO) resins are a series of heat-resisting thermosetting resins. In 1960s, the West House Company applied them to make H class insulting materials and got an extensive use successfully [1]. But due to the three main…  相似文献   
73.
利用纯电化学手段获得了具有较强表面增强拉曼活性的镍电极, 改进了原有的镍电极表面预处理方法. 结果表明, 在0.5 mol/L的NaClO4溶液中, 结合电化学阶跃技术和循环伏安技术, 可以得到合适的粗糙镍电极; 同时, 还得到了探针分子吡啶在该粗糙镍电极表面随电极电位变化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此时谱峰强度获得了极大的增强; 还研究了粗糙镍电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并估算出其SERS增强因子约为104, 此结果比以前的镍电极表面粗糙方法所能达到的增强因子高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74.
拟除虫菊脂是在研究天然除虫菊脂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高效低毒,广谱杀虫剂。其中,溴氰菊脂是活性较高,光稳定性较好的一种菊脂类杀虫剂, 它是具有(IRcis.αs) 构型的单一光学异构体。 生产溴氰菊脂的关键中间体是IR-cis-)二溴菊脂。本文报道利用化学剪切法将(is)-cis-菊脂转化为(IR-cis-)二溴菊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5.
何化  任吉存 《分析测试学报》2007,26(3):445-449,454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技术是当今最灵敏的生物成像和检测方法之一,可以直接探测单个荧光分子。这种方法已成功地用于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等研究领域,获得了常规方法无法得到的重要信息。本文介绍了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技术,总结了近年来这种单分子检测方法在生命科学、化学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6.
四川地区宫颈癌组织HPV18和HPV45 E6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四川地区2003~2004年收集的60例宫颈癌患者的癌组织DNA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 E6基因扩增, 获得HPV18和45型E6基因. 序列分析发现, 18型三例E6基因有同样的两处同义突变; 45型两例E6基因发生突变, 一例有两处碱基突变, 另一例发生六处碱基突变, 其中两处涉及氨基酸变化, 均位于E6抗原决定簇区. HPV45型E6基因中134位c→t, 157位c→t, 259位g→t和341位t→c的碱基点突变未见报道. 另外, 该地区HPV18和45型突变株之间存在碱基互变,  它们之间的最小差异比野生型HPV18和HPV45之间的差异小4.05%, 该数值比在非洲发现的突变株的要小很多, 该结果支持HPV18和HPV45可能起源于非洲的观点.  相似文献   
77.
配体形状对多吡啶铜(Ⅱ)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平面配体的Cu(Ⅱ)多吡啶配合物[Cu(IP)2]2+、[Cu(PIP)2]2+、[Cu(DPPZ)2]2+和[Cu(HPIP)2]2+,用吸收光谱、CD光谱和粘度等方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体上的取代基及配体的平面性对这些四面体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强弱产生一定的影响。[Cu(DPPZ)2]2+与DNA的结合较强,而[Cu(HPIP)2]2+与DNA的结合较弱。CD光谱显示配合物[Cu(DPPZ)2]2+、[Cu(PIP)2]2+和[Cu(HPIP)2]2+的加入会导致DNA的CD光谱减弱。而[Cu(IP)2]2+的加入则会使DNA的CD光谱增强。同时,[Cu(IP)2]2+与DNA结合后,还会引起一定程度的DNA构型转换,即DNA从B型转换成Z型。  相似文献   
78.
本文利用单羧基二茂铁Fc-COOH和1,1′-二羧基二茂铁HOOC-Fc-COOH作为配体分别合成了双核铈配合物Ce2(FcCOO)6 (1)和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e2(OOC-Fc-COO)3(2),测定了两种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中的金属铈离子为九配位结构,分别与周围的羧基二茂铁上的氧原子和作为辅助配体的水分子配位,茂铁间的π-π相互作用将配合物1的二聚体单元连结在一起形成二维的网状结构。配合物2中的金属铈离子亦为九配位结构,分别与周围的羧基二茂铁上的氧原子,作为辅助配体的水分子和甲醇配位形成类似于配合物1的二聚体单元,1,1′-二羧基二茂铁HOOC-Fc-COOH作为桥基配体将二聚体单元连结在一起,形成二维网状的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79.
在干燥氮气气氛下,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制备了低水合氯化钕与二乙氨基荒酸二乙铵(D-DDC)配合物,确定其组成为Et2NH2[Nd(S2CNEt2)4].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4个二乙氨基荒酸根各通过2个硫原子与钕离子成键形成八配位十二面体阴离子,并与二乙铵阳离子形成缔合型分子.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37517(14)nm,b=2.1146(2)nm,c=1.44641(15)nm,β=102.028(2)°,Z=4.用微量热法测定了298.15K下水合氯化钕和D-DDC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焓及二乙氨基荒酸钕液相生成反应焓变分别为(-17.89±0.096),(50.280±0.151)和(-10.116±0.065)kJ/mol,求得固相生成反应焓变.  相似文献   
80.
BIOLOGICAL UV-DOSES AND THE EFFECT OF AN OZONE LAYER DEPLE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ffective UV-doses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product of the biological action spectrum (the one proposed by IEC, which extends to 400 nm, was adopted) and the spectral irradiance. The calculations include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of UV-radiation in the atmosphere, both for normal ozone conditions as well as for a depleted ozone layer. For Scandinavian latitudes the effective annual UV-dose increases by approximately 4% per degrees of latitude towards the Equator. An ozone depletion of one percent increases the annual UV-dose by approximately 1% at 60 degrees N (increases slightly at lower latitudes). A large depletion of 50% over Scandinavia (60 degrees N) would give these countries an effective UV-dose similar to that obtained, with normal ozone conditions, at a latitude of 40 degrees N (California or the Mediterranean countries). The Antarctic ozone hole increases the annual UV-dose by 20 to 25% which is a similar increase as that attained by moving 5 to 6 degrees of latitude nearer the Equator. The annual UV-dose at higher latitudes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summer values of ozone. Both the ozone values and the effective UV-doses vary from one year to another (within +/- 4%). No positive or negative trend is observed for Scandinavia from 1978 to 1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