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50篇
  免费   3487篇
  国内免费   2287篇
化学   14533篇
晶体学   221篇
力学   1125篇
综合类   111篇
数学   2225篇
物理学   7809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434篇
  2022年   433篇
  2021年   704篇
  2020年   842篇
  2019年   814篇
  2018年   717篇
  2017年   648篇
  2016年   978篇
  2015年   969篇
  2014年   1127篇
  2013年   1513篇
  2012年   1840篇
  2011年   1783篇
  2010年   1215篇
  2009年   1124篇
  2008年   1279篇
  2007年   1202篇
  2006年   1077篇
  2005年   981篇
  2004年   696篇
  2003年   622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473篇
  2000年   415篇
  1999年   474篇
  1998年   391篇
  1997年   373篇
  1996年   364篇
  1995年   305篇
  1994年   260篇
  1993年   233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4篇
  19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着手于核废物的管理任务.目前,还不能认为这个极其困难的问题在任何国家中真正得到了解答,然而又必须得出解答.本文中概括地说明了有关核废物各方面的常识  相似文献   
62.
63.
用自行研制的X射线条纹晶体谱仪首次测量了线状锗等离子体的X射线时间分辨谱。给出了类Ne-锗L线共振线的时间演化过程,并用类Ne-锗L线共振线与其双电子俘获伴线的相对强度比粗估了锗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给出了X光激光增益区介质的电子温度为400~760eV,同时给出了电子温度保持相对恒定的时间不小于90ps(电子温度变化小于2%)。  相似文献   
64.
A copolymer, poly(aniline‐co‐o‐aminophenol), was prepared chemically by using ammonium peroxydisulfate as an oxidant. The monomer concentration ratio of o‐aminophenol to aniline strongly influences the copolymerization rate and properties of the copolymer. The optimum composition of a mixture for the chemical copolymerization consisted of 0.3 M aniline, 0.021 M o‐aminophenol, 0.42 M ammonium peroxydisulfate, and 2 M H2SO4. The result of cyclic voltammograms in a potential region of ?0.20 to 0.80 V (vs.SCE) indicates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of the copolymer prepared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 is similar to that of polyaniline in more acid solutions. However, the copolymer still holds the good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until pH 11.0. Therefore, the pH dependence of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of the copolymer is improved, compared with poly(aniline‐co‐o‐aminophenol) prepared electrochemically, and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polyaniline. The spectra of IR and 1H NMR confirm that o‐aminophenol units are included in the copolymer chain, which play a key role in extending the usable pH region of the copolymer. The visible spectra of the copolymers show that a high concentration ratio of o‐aminophenol to aniline in a mixture inhibits the chain growth.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45: 5573–5582, 2007  相似文献   
65.
A hybri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as formulated for synthesizing Fe3O4/polystyrene composite latex. This system, containing binary droplets that are magnetic (Mag)‐droplets with a diameter of 100–200 nm and styrene (St)‐droplets with a diameter of 3–4 μm, was obtained by mixing Mag‐miniemulsion and St‐macroemulsion. With extremely low surfactants concentration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the nucleated loci are selectively controlled in the Mag‐droplets, as the result of smaller droplet size and larger surface ratio. Both water‐soluble potassium persulfate (KPS) and oil‐soluble 2,2′‐azobis(2‐isobutyronitrile) was adopted to initiate the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KPS, magnetic polystyrene latices with particles size of 60–200 nm,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and high magnetite content (86 wt % measured by TGA) were attained successfully. The synthesized magnetic Fe3O4/polystyrene latices assembled into well‐ordered hexagonal structure in the surface of a carbon supported copper gri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arameters on various aspects of the as‐synthesized Fe3O4/polystyrene wa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ype of initiator on composite morphology, feed ratio of Mag‐miniemulsion and St‐macroemulsion on magnetite content, and hydrophobic agent or amount of surfactant on size and size distribution.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45: 5285–5295, 2007  相似文献   
66.
基于一个描述夸克胶子火柱演化的相对论流体力学模型,研究了夸克相、强子相互作用以及非热过程(DrellYan对、粲强子衰变)的中等质量双轻子的产生.发现由于相边对夸克胶子物质演化的影响和RHIC能量核碰撞产生的夸克胶子物质具有高的初始温度,夸克相对双轻子的贡献显著增强,比那些来自强子相互作用的贡献重要,甚至能与来自非热的贡献比较.表明中等质量双轻子的增强是一个在核碰撞中产生了夸克胶子物质的可能信号. 关键词: 夸克-胶子物质 双轻子增强 相对论流体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67.
空位在金刚石近(001)表面扩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空位在金刚石近(001)表面的扩散过程,研究了温度对空位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000K左右时,位于近表面第二层上的空位开始向表面运动;当温度在1400—2000K时,空位完全扩散到表面.这与实验结果和其他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同时发现,温度为1400—1800K时,空位的扩散经历了两次迁移运动,其分别对应了均方位移图中的两个极大值.在不施加任何约束的条件下得到了空位的动态扩散路径,空位在金刚石近(001)表面的扩散势垒约为042eV.并探讨了一定温度下空位数目增多及其不同排列 关键词: 金刚石 空位 扩散 分子动力学  相似文献   
68.
一种“类耗散系统”中的“类Ⅴ型阵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类不连续不可逆保面积映象可以展示类似耗散的行为,因此可称其为“类耗散系统”.在一种类耗散系统中观察到了椭圆周期轨道及其周围的椭圆岛与映象不连续边界碰撞而消失的现象.周期轨道消失后,经过一系列过渡椭圆周期轨道之后,系统的行为由一个混沌类吸引子主导.在混沌类吸引子刚刚出现时,混沌时间序列呈现层流相与湍流相的无规交替.这一切都与不连续耗散系统中发生的Ⅴ型阵发的相应性质十分相似,因此可称为“类Ⅴ型阵发”.然而,当混沌类吸引子刚刚出现时,仅可以找到最后一个过渡椭圆岛的“遗迹”,并不存在它的“鬼魂”,因此类Ⅴ型阵发不遵从Ⅴ型阵发的特征标度规律.反之,混沌类吸引子的鬼魂却存在于最后一个过渡椭圆周期轨道的类瞬态过程中,因此在类Ⅴ型阵发导致混沌运动的临界点之前,由此“类瞬态混沌奇异集”中逃逸的规律就成为标志这一种临界现象的标度律.这与Ⅴ型阵发又根本不同. 关键词: 类耗散性 类混沌吸引子 类Ⅴ型阵发  相似文献   
69.
报道了N+离子轰击产生的氮化硼(BN)纳米结构,及在电子辐照时结构演化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位测定结果.应当强调的是,这种类富勒烯和发夹结构的演化,实际上是电子辐照诱发固态相变的发展,观察中发现的一些BN颗粒、卷曲物,可以被认为是类富勒烯等纳米结构形成的前体或早期阶段.提出了一种类富勒烯等结构的电子辐照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氮化硼 电子辐照 透射电子显微镜 氮化硼纳米形成物  相似文献   
70.
PbWO4晶体空位型缺陷电子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明珍  梁玲  顾牡  段勇  马晓辉 《物理学报》2002,51(1):125-128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相对论性离散变分和嵌入团簇方法计算了PbWO4晶体中与氧空位和铅空位相关缺陷的态密度分布,并运用过渡态方法计算了其激发能.结果表明:PbWO4晶体中WO3+VO缺陷的O2p→W5d跃迁可引起350nm和420nm附近的吸收,并且发现VPb的存在可以使WO42基团的禁带宽度明显变小 关键词: PbWO4晶体 密度泛函 氧空位和铅空位 态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