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4篇
  免费   1382篇
  国内免费   1891篇
化学   7278篇
晶体学   226篇
力学   555篇
综合类   183篇
数学   1391篇
物理学   420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349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469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774篇
  2012年   761篇
  2011年   859篇
  2010年   716篇
  2009年   732篇
  2008年   807篇
  2007年   740篇
  2006年   657篇
  2005年   628篇
  2004年   477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316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43篇
  1978年   30篇
  1976年   23篇
  1975年   15篇
  1974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We introduce a general scheme to realize perfect storage of quantum information in systems of interacting qubits. This novel approach is based on global external controls of the Hamiltonian that yield time-periodic inversions in the dynamical evolution allowing a perfect periodic quantum state reconstruction. We illustrate the method in the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and simple case of spin systems affected by XY residual interactions with or without static imperfections. The global control is achieved by step time inversions of an overall topological phase of the Aharonov-Bohm type. Such a scheme holds both at finite size and in the thermodynamic limit, thus enabling the massive storage of arbitrarily large numbers of local states, and is stable against several realistic sources of noise and imperfections.  相似文献   
72.
掺杂对碳纳米管拉曼光谱及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温热解法在860℃分别制备出了镓、氮以及硼和氮掺杂的碳纳米管,提纯后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分别将它们制备成薄膜,并测试了它们的拉曼光谱与场发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掺杂纳米管的缺陷密集度比纯碳纳米管明显增大,而它们的场致电子发射性能则与掺杂元素的性质密切相关。镓和氮掺杂的纳米管均具有非常优异的场发射性能,而硼和氮共掺杂的纳米管的场发射性能很差。掺杂引起碳纳米管费米能级附近能态密度的变化及功函数的降低是其具有优异场致电子发射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3.
一种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旨在帮助企业找出影响绩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知识管理水平。本文从创造顾客价值、知识的获取能力、知识的共享与传播能力、知识的运用水平、知识的存量水平和知识管理平台等六个方面,分析了评价供应链的知识管理绩效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建立了供应链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D-S证据推理方法,对供应链知识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并给出了证据推理的算法步骤,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74.
We introduce and study some completeness properties for systems of open coverings of a given topological space. A Hausdorff space admitting a system of cardinality κ satisfying one of these properties is of type Gκ. Hence, we define several new variants of the ?ech number and use elementary submodels to determine further results. We introduce M-hulls and M-networks, for M elementary submodel. As an application, we give estimates for both the tightness and the Lindelöf number of a generic upper hyperspace. Two recent results of Costantini, Holá and Vitolo on the tightness of co-compact hyperspaces follow from ours as corollaries.  相似文献   
75.
 以椭圆波导、平板摇摆器为FEM放大器的模型,导出了自洽的注波互作用三维非线性方程组。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利用该程序分析了FEM放大器的饱和功率、效率以及带宽等高频特性。考虑了摇摆器渐变、空间电荷波、电子初始速度零散对高频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对用索氏提取法和乙醇浸取法提取红景天红色素进行了比较,并探讨浸取的浓度,浸取温度等因素,指出了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从红景天中提取的天红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食用色素,本文还研究了几种食品添加剂对红景天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对色素的耐氧化性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红景天红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实用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7.
红外耦合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外目标模拟器由红外目标图像发生器和投影光学系统组成。该红外光学系统是一个要求与2个导引光学系统的光学技术参数相匹配的长焦距、大视场和具有像方远心光路的中红外光学系统。叙述用于红外目标模拟器的红外耦合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提出它与导引光学系统一起可组成放大倍率M=4.5×的红外投影光学系统,并指出IR CRT产生的图像通过红外投影光学系统可成像在导引接收器上。针对给出的红外耦合光学系统的设计特点和技术要求,光学材料选取硅(Si) 锗(Ge) 硅(Si),采用简单的柯克三片式结构完成光学系统设计。设计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光学性能和成像质量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78.
这一节介绍一个引理和有关预备知识.对于拓扑空间 X、Y 而言,我们用[X,Y]表示 X 到 Y 的映射的同伦类组成的集合;[X,Y]'表示 X 到 Y 的保基点的映射的同伦类组成的集合.符号“(?)”表示(根据上下文)群同构或集合间的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79.
大规模界约束优化的子空间截断牛顿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大规模界约束优化的一个子空间截断牛顿法。利用截断牛顿法修正非有效约束所对应的变量,用投影梯度法修正有效约束所对应的变量,文中证明了方法的整体收敛性,并对方法进行了数值试验,且与子空间有限内存拟牛顿法进行了数值比较。  相似文献   
80.
Summary A preliminary study is here reported on a new potential marker for biomagnetic measurements. The marker consists of superparamagnetic polymer microspheres which were detected in the presence of external steady magnetic fields by means of an r.f.-SQUID magnetometer. The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in samples differing in the concentration value and immersed in a homogeneous magnetic field of variable intensity. A simple model was taken into account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icrospheres in the samples, so that the theoretical values were compared to the marker field values measured by the biomagnetic sensor. The overall sensitivity of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and the minimum concentration value of the marker were then estim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