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8篇
  免费   1789篇
  国内免费   1067篇
化学   7427篇
晶体学   148篇
力学   558篇
综合类   76篇
数学   1212篇
物理学   379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460篇
  2019年   414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469篇
  2015年   502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776篇
  2012年   914篇
  2011年   895篇
  2010年   668篇
  2009年   625篇
  2008年   695篇
  2007年   570篇
  2006年   572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314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26篇
  1977年   14篇
  1976年   16篇
  197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991.
非对称电极表面微观形貌对交流电渗流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洪源  李姗姗  侯珍秀  任玉坤  孙永军 《物理学报》2011,60(2):20702-020702
经典交流电渗理论是利用电场进行非机械式微流体驱动的基础.传统理论交流电渗理论以双电层理论为基础,通过耦合电场方程以及流场方程得到微电极表面交流电渗流速表达式,通常与实验流速相差较大. 以电极表面微观形貌对交流电渗流速的影响为研究目标,定义微电极表面粗糙度为微观形貌特征参数,建立了等效双电层模型,并对传统交流电渗流速公式进行了修正.理论并仿真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对于交流电渗流速的影响,利用非对称电极对交流电渗微流体驱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交流电渗 电极表面粗糙度 等效双电层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基组水平上研究了具有zigzag边界的石墨烯量子点,结果表明不同大小的石墨烯量子点的基态都是具有磁性的自旋三重态.其磁性一方面来源于zigzag边界上占有凸出位置的碳原子,另一方面来源于带有孤对电子的碳原子.从整体上看,除6b结构外,其他结构的能隙随着苯环数量的增加逐渐减小,而附加电荷却使体系能隙明显减小.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能隙为3.83 eV的由六个苯环排列成的三角形结构进行了激发态的计算,发现第十七激发态强度最大,能量为3.93 eV,对 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 磁性 能隙 激发态  相似文献   
993.
姜洪源  任玉坤  陶冶 《物理学报》2011,60(1):10701-010701
微粒子的电动旋转操控是表征分散系中微粒子介电特性的有效方法.低雷诺数微系统中,以Maxwell-Wagner极化理论为基础,进行了转矩作用下的微粒子电动旋转机理研究,推导了此机理作用下微粒子电动旋转峰值速度所对应的特征频率,分析了弛豫时间对粒子旋转方向的影响,对转矩作用下的微粒子电动旋转速度进行仿真;以双电层理论为基础,对电渗流导致的微粒子电动旋转机理进行定性分析,提出具有金修饰的粒子表面更适合电渗流作用下的电动旋转研究.分别以羧基修饰的聚苯乙烯微球以及表面被金修饰的聚苯乙烯微球为操控对象,进行电动旋转实 关键词: 微系统 电动旋转 转矩 电渗流  相似文献   
994.
高博  余学峰  任迪远  崔江维  兰博  李明  王义元 《物理学报》2011,60(6):68702-068702
对一种非加固4007电路中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PMOSFET)在不同剂量率条件下的电离辐射损伤效应及高剂量率辐照后的退火效应进行了研究. 通过测量不同剂量率条件下PMOSFET的亚阈I-V特性曲线,得到阈值电压漂移量随累积剂量、退火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发现,此种型号的PMOSFET具有低剂量率辐射损伤增强效应. 通过描述H+在氧化层中的输运过程,解释了界面态的形成原因,初步探讨了非加固4007电路中PMOSFET低剂量率辐射损伤增强效应模型. 关键词: 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60Co γ射线')" href="#">60Co γ射线 电离辐射损伤 低剂量率辐射损伤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995.
任树洋  任忠鸣  任维丽 《物理学报》2011,60(1):16104-016104
为了研究强磁场下薄膜取向生长规律,采用真空蒸发气相沉积法分别制备了不同磁场方向生长的Zn和Bi薄膜.XRD结果发现磁化率差异较小的Zn薄膜在4T时产生了明显的取向生长,而磁化率差异较大的Bi薄膜在5T磁场强度还没有发生取向生长.SEM结果显示Zn薄膜和Bi薄膜晶粒尺寸上有明显的差别,利用Zn薄膜在4T磁场下的取向建立晶粒尺寸和取向生长的对应关系,提出薄膜发生取向时晶粒的磁化能须大于热能kT的420倍.薄膜是否发生取向生长取决于三个因素:薄膜单个晶粒的大小V,材料不同晶向的磁化率差异Δ关键词: 强磁场 磁取向 薄膜生长 材料电磁加工  相似文献   
996.
杨帆  潘尚可  丁栋舟  吴云涛  任国浩 《物理学报》2011,60(11):113301-113301
文章用提拉法生长出Li6Gd(BO3)3:Ce晶体,并对其光谱性能与发光过程进行了探索. 借助于真空紫外-紫外透过光谱测试,发现晶体的透过光谱中存在Ce3+离子和Gd3+的特征吸收峰,同时还存在与Ce4+离子相关的电荷迁移带. 对晶体的真空紫外-紫外激发发射光谱进行研究发现,在晶体存在着Ce3+离子的5d→4f辐射跃迁发光与Gd3+离子的4f→4f辐射跃迁发光,而且存在着Gd3+→Ce3+之间的能量传递. 对Li6Gd(BO3)3:Ce晶体的X射线与γ射线激发发射光谱研究可知,晶体在高能射线激发下的闪烁光主要是Ce3+离子的发光. 关键词: 6Gd(BO3)3:Ce晶体')" href="#">Li6Gd(BO3)3:Ce晶体 真空紫外-紫外透过光谱 真空紫外-紫外激发发射光谱 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997.
任艳东  吕树臣 《物理学报》2011,60(8):87804-08780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Eu3+掺杂摩尔分数不同、煅烧温度不同的SrWO4:Eu3+系列发光粉体, 所制备的粉体均具有Eu3+特征的强室温红光荧光发射. 通过调节煅烧温度和掺杂摩尔分数来调控近紫外和蓝光吸收强度, 进而调控用395 nm的近紫外光和465 nm的蓝光激发样品所得红光发光强度. 研究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SrWO4:Eu3+红光荧光粉可以被紫外和蓝光发光二极管有效激 关键词: 稀土掺杂 4:Eu3+')" href="#">SrWO4:Eu3+ 光致发光 白光发光二极管  相似文献   
998.
An effective Hamiltonian technique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pplying curled electric fields o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tress-free BiFeO(3) dots being under open-circuit electrical boundary conditions. It is discovered that such fields can lead to a control of not only the magnitude but also the direction of the magnetization. Such control originates from the field-induced transformation or switching of electrical vortices and their couplings with oxygen octahedral tilts and magnetic dipoles. This control involves striking intermediate states and constitutes a novel phenomenon that can be termed a "magnetotoroidic" effect.  相似文献   
999.
The fer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Mn- and Co-doped Cu2O with copper and oxygen vacancies (VCu and VO) are studied by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n-doped Cu2O has an antiferromagnetic state in the near configuration, while it has a ferromagnetic state for the far configuration. On the contrary, Co-doped Cu2O possess a ferromagnetic state regardless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Co atoms. The observed ferromagnetism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90° ferromagnetic super-exchange mechanism. The presence of VO can enhance the ferromagnetism, whereas VCudepresses it.  相似文献   
1000.
Marinova V  Liu RC  Lin SH  Hsu KY 《Optics letters》2011,36(11):1981-1983
Real-time holographic recording and an improvement of the response time in ruthenium (Ru)-doped Bi(12)SiO(20) (BSO) crystal at 1064 nm is obtained. Using green light pre-exposure, a significant operation speed of 60 ms is achieved. In addition, the ability for image reconstruction is demonstrated in Ru-doped BSO, supporting further applications as reversible media for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 at the near-IR spectral r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