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5篇
  免费   847篇
  国内免费   1530篇
化学   2951篇
晶体学   159篇
力学   282篇
综合类   215篇
数学   630篇
物理学   18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58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Nd1-xYx)3Fe27.31Ti1.69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Nd1-xYx)3Fe27.31Ti1.69(0≤x≤0.6)系列化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等手段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磁性.这些化合物均为Nd3(Fe,Ti)29型结构,A2/m空间群.化合物晶胞体积随Y含量增加而单调减少,居里温度Tc随Y含量增加略有降低,说明化合物的居里温度主要由Fe-Fe之间的交换相互作用所决定.温度为5K时,饱和磁化强度Ms随Y含量的增加而单调降低,与一个简单的稀释模型预期结果一致.所得化合物在低温下均发生自旋重取向,自旋重取向温度Tsr随Y含量增加而单调降低,从x=0时的232K减小到x=0.6时的121K.基于磁晶各向异性的研究结果确定了所得化合物的自旋相图.  相似文献   
102.
Zn O是具有纤锌矿晶体结构的多功能半导体材料 ,它具有 3 .3 7e V的禁带宽度和高达 60 me V的激子束缚能 ,是很有希望的紫外发光材料 .由于具有 c轴的择优取向性 ,因此目前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 c轴取向 Zn O薄膜的特性研究上 [1~ 3] .但其它取向的 Zn O薄膜也可在某些衬底的特定面上 ,通过特定的条件进行生长 ,如〈1 1 0〉取向的 Zn O薄膜可在特定的条件下生长在蓝宝石 R面衬底上[4~ 7] .由于 (1 1 0 )面的 Zn O薄膜具有一些 c轴取向薄膜所不具备或无法比拟的特性 ,如 :机电耦合系数高达6% (C面薄膜的机电耦合系数却不足 1 % )…  相似文献   
103.
二芳基乙烯;超声条件下芳基格氏试剂与4-烷基苯乙酮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4.
红外光谱法直接鉴别苦丁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快速、直接地测定了11种苦丁茶,并对所获得的指纹图谱进行特征峰指认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苦丁茶化学成分相同,而由于各成分间的相对含量的不同,使每种样品都有自己独特的红外谱图,不同产地、不同级别苦丁茶的红外吸收频率、吸收峰的相对强度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同时还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不同级别苦丁茶的混合化学体系进行了全组分快速分析,为苦丁茶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5.
通过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排阻层析等方法, 从富硒灵芝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含硒蛋白, 命名为Se-GL-P, 并研究了此蛋白的性质、抗氧化活性与其硒含量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此蛋白的分子量为36600, 分子中约含有19.8%的糖链, N端的氨基酸残基序列为DINGGGATLPQKLYLTPDVL, 属于DING蛋白家族. 硒含量为4.87 mg/g, 具有较高的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 研究发现, Se-GL-P的抗氧化活性的提高与其中硒含量的提高相关.  相似文献   
106.
Stable poly(styrene-co-sodium styrene sulfonate) (P(St-NaSS) nanoparticles with broader size distribution were synthesized by thermal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ithout any conventional initiators and emulsifiers. The obtained polymer nanoparticles have higher ξ potential, and the particle sizes have broad distribution. The stability of polymer particles originated from the addition of small amounts of ionic comonomer, NaSS, which can act as an emulsifier in somewhat. The monomer conversion could reach up to about 28 wt% in 48 h, and did not increase by further polymerization when higher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120 ℃) was employed. This polymerization system may be give some further understand for mechanism of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相似文献   
107.
O-Phosphoryl serine derivative can perform serf-catalytic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in the mixture of CH3OH and CHCl3 at the room temperature. The phosphoryl group participation was the key step of the esterification. This type of reactions were proposed through an intermediate of mixed phosphoric-carboxylic anhydride that might provide a clue to the function of the phosphoryl group in the phosphorylated enzymes and in the prebiotic synthesis of protein.  相似文献   
108.
Soap-flee P(MMA-EA-MAA) particles with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were synthesized by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ethyl acrylate (EA) and methacrylic acid (MAA), and large voids inside the particles were generated by alkali posttreatment in the presence of 2-butanon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ize of void and theparticle volume were related with the amount of 2-butanone.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voids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09.
王莹  杜明春  杜玉扣 《化学研究》2007,18(2):10-11,15
以磺基琥珀酸二辛酯钠盐(AOT)为保护剂,利用反胶束法在不同烷烃溶液中合成了CdS纳米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法对其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在不同烷烃溶液中合成的CdS纳米粒子,其粒子大小和荧光强度都随溶剂而改变.  相似文献   
110.
Pt/Au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Poly (N-vinyl-2-pyrrolidone)-protected Pt/Au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were obtained by reducing the mixture of HAuCl4 and H2PtCl6 with sodium borohydride. UV-vis spectra,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 and X-my diffraction reveal that the prepared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are of allo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