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23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3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李慧  林鹏  张春熹 《物理学报》2009,58(1):158-164
考虑系统噪声和时滞,利用L2L控制理论研究了有leader的二阶定拓扑多智能体系统的协调一致问题.工程应用中控制输出的极大值经常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且考虑系统对位置变量和速度变量限制的范围不同,分别针对位置和速度的控制输出设计了加权系数;进而建立了多智能体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有时滞和无时滞的两种网络拓扑,利用李亚普诺夫函数,分析了多智能体系统在满足L2L关键词: L2L控制')" href="#">L2L控制 多智能体系统 一致问题 时滞  相似文献   
42.
表面弹性和分离压耦合作用下的垂直液膜排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学民  李明兰  张湘珊  李春曦 《物理学报》2018,67(16):164701-164701
针对含不溶性活性剂的垂直液膜排液过程,在考虑表面弹性和分离压耦合作用的基础上,采用润滑理论建立了液膜厚度、表面速度和活性剂浓度的演化方程组,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表面弹性和分离压单独作用和耦合作用下的液膜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表面弹性与分离压均对垂直液膜排液过程有显著影响.表面弹性单独作用时,液膜初始厚度随弹性增大,黑膜仅在液膜顶部形成,长度较短且不能稳定存在;分离压单独作用时,活性剂随流体不断汇集在底端,液膜表面无法形成表面张力梯度,不发生逆流现象;当二者耦合作用时,可得到较稳定的液膜,排液前期增加表面弹性可提高液膜的厚度、降低表面速度和促使液体逆流,从而减缓排液过程;后期出现黑膜后,分离压中的静电斥力起主要作用,延缓液膜"老化".  相似文献   
43.
The process of a γ-irradiation experiment of fibre optical gyroscope (FOG) control circuit was described, in which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FOG control circuit, except for D/A converter, could endure the dose of 10krad with the protection of cabin material. The distortion and drift in D/A converter due to radiation, which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FOG seriously, was indicated based on the elemental analysis. Finally, a compensation network based on 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 is proposed and its function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44.
Pr3+掺杂的LaF3纳米微晶/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VUV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vacuum ultraviolet (VUV)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of praseodymium (Pr3+, 1at%) doped LaF3 nanocrystals/glass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20 K are reported. Two types of Pr3+ ions, those in LaF3 nanocrystals and those in the glass host, were excited to 4f 5d band by VUV us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as an excitation source, and emissions of 1S01D2 (336 nm), 1S01I6 (397 nm ) of Pr3+ in the nanocrystals and emissions of 4f 5d3HJ, 3FJ of Pr3+ in the glass appeared at the same time. But unlike in the bulk sample crystals, emission of 3P03HJ, 3FJ as the second step of the quantum splitting (QS) of Pr3+ in the LaF3 nanocrystals was not observed at room temperature, which could be explained that Pr3+ ions in the glass absorbed the energy of 3P03H4 of Pr3+ in the nanocrystals. Two types of excitation spectra monitoring different emissions were also measured, so it could be observed that the lowest energy of 4f 5d band of Pr3+ in the nanocrystals was about 53 500 cm-1 (186 nm) and in the glass about 33 800 cm-1(295 nm), respectively. These emission and excitation spectra were contrasted to those of bulk sample crystals LaF3∶Pr3+.  相似文献   
45.
建立了一种基于生物质谱的乙酸酐稳定同位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优化了影响标记效率的各种条件。在pH8.0的Na2B4O7/H3BO3缓冲体系中,当乙酸酐摩尔浓度25倍过量于肽段摩尔量,22℃反应30 min时,标记即可完全。对多对H6/D6-乙酸酐标记肽段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中的动态范围及定量准确度进行了考察,并通过串联质谱分析确定了乙酰化位点。结果表明:在10倍和30倍动态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r=0.98),理论值和观测值的偏差分别为0.5%和20%。  相似文献   
46.
液-液萃取的核心问题是溶质在不互溶两相间的平衡浓度分布。对于绝大多数化学化工类理论和实验教学而言,呈线性分布特征的萃取体系往往被选为教学实例。而对于呈非线性分布特征的体系,因其受制于现有模型的复杂性,鲜少出现在教学中。笔者在教学研究中发现,诸多体系的非线性分布特征满足常规的等温模型,且分配系数可由确定的函数关系所表达。此外,萃取体系的模型适用性与该体系中溶质、溶剂和萃取剂3者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密切相关。综上所述,本文将等温模型用于液-液萃取,解决了现有模型的复杂性问题,拓展了教学内容,可使学生深入理解萃取机理,并培养其科研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7.
氯化钠水溶液的monte Carlo分子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春喜  李以圭  杨林昱  陆九芳 《化学学报》2000,58(11):1349-1352
采用MonteCarlo计算机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氯化钠水溶液在常温和高温情况下粒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和粒子间各种作用位能的热力学性质。模拟过程采用了NTV正则系综,粒子间的作用能包括离子库仑静电作用,偶极子作用以及色散作用,这些作用构成了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框架,模拟结果与微扰理论和平均球近似积分方程理论的预测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8.
采用柠檬酸辅助水热法合成了高分散性树叶状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和选区电子衍射分析了材料的形貌结构。结果表明,柠檬酸对树叶状LiFePO4/C复合材料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该材料的最大暴露晶面为(010)晶面,且分散性较好。与颗粒状LiFePO4/C材料相比,该材料呈现出更高的放电比容量和更好的倍率性能,在0.1C和5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8和126mAh·g-1,其原因是由于锂离子沿[010]方向的扩散距离缩短,从而使锂离子扩散系数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49.
小波分析在捷联惯导陀螺信号滤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小波变换和多分辨率分析理论。针对捷联惯导系统中光纤陀螺输出信号的特点,对其进行小波变换,去除信号中高频部分的噪声,从而抑制了陀螺的随机漂移。通过仿真实验,肯定了使用小波分析算法对陀螺输出信号进行滤波消噪处理的可行性。在实际用于捷联惯导系统中的实验结果表明,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50.
圆柱体相对转动动力学方程的积分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全林  王坤  张春熹  刘彬 《物理学报》2004,53(2):337-342
针对圆柱体任意两个横截面间的相对转动动力学方程,运用解耦方法获得方程的解析解,由于方程的特殊性,利用Jordan标准形求得可逆矩阵.从而得到了圆柱体相对转动动力学方程的积分形式的解.根据工程应用,给出了冲击性和周期性两类典型载荷作用下的解析解. 关键词: 相对转动 相似模拟 动力学方程 解析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